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善頸椎不舒服,這些穴位來幫忙

改善頸椎不舒服,這些穴位來幫忙

現在人們都非常依賴手機和電腦,大多數朋友都習慣於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長期以往則對頸椎造成傷害,以致許多朋友出現頸椎疼痛、僵硬等癥狀,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經過按摩或艾灸就可以改善頸椎不舒服的一些穴位,供大家參考。

一、大椎穴

大椎穴屬於督脈之穴, 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為手足六陽經交會之處, 乃養生保健之要穴。而且大椎穴具有振奮人體陽氣、 強身保健、 通陽解表、 疏風散寒、 退熱鎮靜等作用,被稱為諸陽之會。

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調節身體陰陽,祛寒除濕,對頸椎部位的經絡寒濕淤堵,效果奇佳。是治療頸椎問題的必灸穴位。也可在大椎穴塗上紅花油等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藥油,然後拔罐並留罐10分鐘,效果很好。

二、天鼎穴

天鼎穴對於頸部舒筋通絡,化瘀散結有比較好的效果。天鼎穴位於頸部側邊,喉結旁大約3寸位置,然後再向下一寸的位置。

按摩天鼎穴的手法:用雙手中指指腹按揉並做環狀運動,時間宜短。特別注意:因為天鼎穴位接近氣管,因此不可用力過度。

三、肩井穴

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勢。

肩井穴適用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中醫古籍上對肩井穴有這樣的記載:「主肩背痹痛,臂不舉。」所以,捏拿、艾灸肩井穴治肩痛、頸椎問題很有效果。

四、天柱穴

天柱穴位於後頸部正下方凹處,即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天柱穴是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特效穴位,本穴氣血乃匯聚膀胱經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陽氣所成,其氣強勁,充盈頭頸交接之處,頸項受其氣乃可承受頭部重量,如頭之支柱一般,故名。按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反覆20次。

五、後溪穴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通於督脈屬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古傳中醫秘籍上記載,它能「泄心火,壯陽氣,調頸椎,正脊椎」。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用拇指指腹按揉後溪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後溪穴配合天柱穴治療頸肩問題的效果極佳。

六、天宗穴

以對側手,手伸向肩胛骨處,中指指腹所在的肩胛骨岡下窩的中央處就是此穴。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於天。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主治肩甲骨疼痛、肩背部損傷。

七、合谷穴

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或著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往後走為山谷凹陷處,即是此穴。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有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艾灸或按摩合谷穴可以調理周身之氣。

八、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枕骨下方的兩側凹陷處,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風池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頭痛等作用;以兩手指羅紋面,緊按風池穴部位,用力旋轉按揉幾下,隨後按揉腦後,做30次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

九、外關穴

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穴相對。即: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外關穴是三焦經上的重要穴位,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三焦經,有清熱解毒、解痙止痛、通經活絡之功。用力按壓2秒鐘,反覆5次,再以同次數按壓對側。

平時養護頸椎注意事項:

1、避免急性挫傷、損傷,如避免抬重物,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等。

2、防風寒,潮濕,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已引起頸椎受涼。

3、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4、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5.選擇合適的舒適枕頭。

(文章作者: 針灸小子 .湖南百杏堂名醫館見習醫助,涌鑫健康之家作者成員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椎 的精彩文章:

老年頸椎病患者該如何進行自我護理?試試這個方法,效果明顯
專家支招-睡前9式,再見!頸椎病,頸椎病必看!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