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對孩子的愛,是帶有附加條件的嗎?

你對孩子的愛,是帶有附加條件的嗎?

1

女友未未曾經聊起過她的前男友,一個非常非常優秀的北京男孩,極其聰明極其善於表現自己。23歲拿了常青藤大學的碩士學位,並在30出頭就做到了某知名投資銀行紐約分部的VP,是整個銀行中,包括移民二代在內,所有華人中職位最高的。

但是,未未還是和他分手了。未未說:「和一個缺愛長大的人在一起,忒特么累了。」

未未是個非常追求精神交流質量的女孩,可以沒有包包,但絕對不能沒有共鳴。

但前男友卻是個「精神赤貧」之人:

他會打網球高爾夫,卻只是為了和客戶維持關係,私人生活中只愛打遊戲;

他身居高位,卻戰戰兢兢,經常會因為上層的一點不可琢磨的舉動患得患失、在未未面前喜怒無常;

他明明自身很優秀,卻總愛疑神疑鬼,對未未經常無端猜忌,搞得未未和男性朋友無法正常來往。

而到了其他女生面前,他卻像孔雀開屏一樣,有意無意總是想展示自己的實力和魅力,未未抗議時,他卻說:「難道人家女孩子喜歡我,還是我的錯了?」

未未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學歷、工作、家庭背景都接近完美的男人,怎麼會這樣沒有安全感

後來有一次聊起成長經歷,不太愛聊童年的前男友,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像很多其他80後一樣,他小時候被媽媽教著背了很多詩詞。

北京電視台當年每年都會舉行少兒詩歌朗誦大賽,6歲那年,媽媽帶著他去參加比賽,結果在初賽輪,他就因為忘詞兒敗下陣來,而媽媽好朋友的8歲兒子卻過五關斬六將,最後成功拿到了冠軍。

從他忘詞後、噙著眼淚下台開始,他的媽媽就沒再正眼看他一次

好不容易挨到比賽結束,他和媽媽一起回家。他自知沒有表現好,一直沒敢和媽媽說話,只是默默地走在媽媽的身邊。

但媽媽卻越走越快,連6歲的他都可以感覺到媽媽那渾身散發出來的失望和憤怒,只敢默默流著淚、小跑著跟著媽媽身後,生怕被媽媽丟在大街上不要了

當然,他補充道:這只是他小時候「不夠優秀」的日常,後來他就慢慢不會再讓媽媽失望了。

未未一下子明白了男友如此焦慮、如此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他一直是在一個「愛是有條件的,表現不好就不配得到愛」的環境中長大的。

他習慣了從別人/外部環境尋求肯定,習慣了上位者在自己「表現不好」時進行的精神虐待,經常會焦慮自己表現的不夠好,並迫切希望取悅上位者。

當因為一點工作上的小事,男友再一次情緒無常的時候,未未面對著身材高大的他,卻彷彿一下子看到了他身體內那個追在媽媽身後默默哭泣的小男孩。

未未只能放棄這段感情,她說:「我補不好他媽在他心裡挖出來的大洞,這麼有挑戰的任務,還是留給更有能力和耐心的人吧。」

2

有條件的愛,可以有效控制孩子的行為舉止,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育方式。

因為其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節奏快壓力大的中國,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教育方式。

將自己的喜好、對錯標準、對成功的定義,用語言暴力、冷暴力、甚至暴力強加給孩子:

成績不好,冷麵以對、非打即罵。

行事不如父母意,惡言相向、百般訓斥。

像馬戲團調教動物一樣,表現得好,爸媽才愛你」,教會了孩子什麼是父母的喜好,把孩子調教的聽話溫順,在學校努力上進,專心學習,在親戚朋友面前舉止有措。做到這樣,很多父母就自認為是很成功的教育了。

但是,這些父母卻都忽略了兩件事:孩子的心裡需求孩子的喜好

孩子,比很多成人想像的要敏感得多,即使是3、4歲的孩子,也會羞愧、會難受、會渴望被肯定。

二姜有個吃大拇指的毛病,活蹦亂跳時沒事,但一安靜下來就會把手指塞嘴裡,直到現在5歲多都改不掉。

幾乎所有的中國朋友親戚看到了,都會一臉憂心忡忡:「這麼大還吃手,又不衛生,對發育也不好。」

甚至還會危言聳聽:「再吃下去,會一嘴壞牙,還長不高。」(這都是哪來的磚家?你哪來的結論?數據呢?研究方法呢?)

我也會不時提醒他:「不要吃手啦。」他聽到後,會立刻刷一下地把手拔出來,但停一會就又塞回去了。

直到去年三姜出生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平時的提醒、和別人不時的說教對他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

三姜剛出生時十分粉嫩可愛,我不自覺地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了。

有天下午我抱著三姜在沙發上餵奶。二姜在我身邊的地毯上玩樂高,和平時的上躥下跳、渾身雞血的狀態很不一樣,他默默地玩了一會兒,就開始看著我和三姜發獃。

看了一會兒,他忽然幽幽地問了句:「媽媽,三姜這麼可愛,你是不是只愛他不愛我了。」

我趕緊表白:「怎麼會,媽媽很愛你的,你們三個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都一樣愛。「

」可是他不會吃手,長大後會很聰明個字很高,我一直吃手……「他低著頭,說著說著聲音越來越小,隱約還帶了一絲哭腔。

我的眼淚差點都被他可憐兮兮的話帶出來。我完全沒有想到,一直看上去對我和旁人的話充耳不聞的他,居然會得出」吃手就不是好孩子」的結論,再加上三姜的強勢爭寵,甚至產生了「媽媽有可能不愛我了「的危機感。

我把三姜放在推車裡,把他抱到腿上圈在懷裡說:」無論你吃不吃手,以後會不會長得很高很聰明,在別人眼裡是不是完美,媽媽都會一樣愛你。「好一陣開導解釋,才哄得他破涕為笑。

後來,我就此分別諮詢了兒醫和二姜幼兒園的園長,兩人都建議:「不要去責備他,因為他本身的羞愧感已經很強烈了。應該分析他唆手指的場景,找出原因,並用轉移注意力方法逐漸引導。千萬不能用語言暴力或冷暴力來強行制止他,不然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

孩子,因為自身的弱小和對外部的依賴,內心比成人要敏感的多。利用這份依賴和敏感去馴化孩子,短期效果雖好,長期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心理傷害。

3

對孩子的愛,不應該帶有附加條件,那麼,父母就該任孩子隨心所欲,予取予求嗎?當然不是!

無條件的愛,是一個近年在歐美教育學中大熱的理念,指的並不是無論孩子做什麼壞事,都要遷就他/她、容忍他/她,而是指無論孩子在學校/他人面前表現是否優秀/完美,都應該同等地愛他/她。

所以,孩子不應該需要去「贏得」父母的愛。

比如姜爸的小妹妹,從上學第一天起,就是個學什麼都特別困難的孩子,長期在學校倒數。

我婆婆年輕時十分優秀,20多歲就輕鬆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前兩個孩子也都是品學兼優。但姜小妹是個家裡的例外,學什麼東西,都要花費很長時間,最終也只是勉強學會。

更不要說才藝了,除了嗓子還行之外,鋼琴舞蹈都是學了很久還像個初學者。

就這樣一個在中國絕對會被天天訓斥挑剔的孩子,我的婆婆卻從沒有批評嫌棄過她。無論她拿回家什麼樣的成績,都會溫言鼓勵她,只要她需要,就會不厭其煩地和她講討論功課。

而且關鍵是,婆婆從來沒讓姜小妹覺得「自己不夠好」。外人面前只會誇姜小妹的努力、勤奮、細心。

但如果姜小妹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她卻不會聽之任之,一定會引導教育,溫柔但堅定地幫姜小妹樹立良好的習慣和行為準則。

如今,姜小妹雖然只上了幼教專業的職高,但卻活潑開朗、心地善良,和媽媽(我婆婆)的關係一直很好,成為了一個「開心的普通人」。

4

這種無條件的愛,更多時候是體現在生活細節上。

很多德國媽媽在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並不會責備嫌棄,而是會微笑以對並耐心引導

我有一個要好的德國女友,她也有兩個男孩,年齡分別比大姜二姜大一些,獨立願望都非常強。

老大從一歲多就堅決要求自己倒水喝,免不了就會時常灑在桌子上甚至是地上。

這個時候,她從不會說:「小心點!」或者:「看你又撒得哪裡都是!」或者:「算了算了,干一個錢的活費倆錢的事,你別動,我給你倒。」

她會莞爾一笑:「噢,我們的桌子上發水了,要不要一起來清理?」用一個溫柔幽默的小玩笑,來緩解孩子沒做好事的挫折沮喪感,並和孩子一起來承擔責任。

「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在10歲前都和成人有一定距離,無心之錯不可避免,斥責只能增加他/她的挫折感和降低他/她的積極性。」

又或者和孩子們聊起星球大戰或者其他男孩子熱心的玩具/遊戲/電影,她從來不會覺得這是「玩物喪志」,「不求上進」,「耽誤學習時間」,而是會興緻勃勃地聽他們講解各種小故事小知識,跟著他們一起驚嘆、大笑。

有愛好並不是一件錯事,會玩的人才會更有趣。

她的大兒子十一歲了,已經長成1米7多的半大小夥子。

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樣,他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但和她的關係非常好,經常和她討論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她也會提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雖然兒子成績一般,但兩人卻從未因為孩子的學校表現出現劍拔弩張的狀況。

比起成功,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快樂。當然如果他能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就更好了。

因為在一個溫柔寬鬆、充滿關愛的環境里長大,她的孩子,以後不一定會成為尋常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但年紀小小卻都很有主見,性格也很獨立成熟,十分開朗快樂。

5

教育,其實是一個引導孩子發掘自我、適應社會的過程。

被父母/成人眼中的「對錯」、「成功標準」早早束縛起來的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去挖掘自己的內心,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沒有辦法對外部世界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

長期被父母「馴化」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很容易去持續尋求外界的肯定,被外界環境強烈影響,很難有強大而豐富的內心,也很難找到內心的安定和快樂。

6

講了這麼多故事,其實只想呼籲這麼一件事情:

從今天起,從現在起,在孩子「表現不好」或者「不聽管教、一意孤行」的時候,不要惡言相向,不要冷麵以對,而是靜下心裡想一想,孩子的心情和願望。

如果孩子已經努力,只是能力有限或者興趣在其他事情上,那麼可能就要調整期望值,並考慮試著去接受現狀和孩子的願望。

畢竟,無論媽媽們再怎麼覺得「媽媽都是為了你好」,在孩子看來,各種冷對待、語言暴力都是用來控制自己的條件。

有時候,一句理解共情的話,可能要比暴風驟雨般的訓斥管教要有用的多:

你是不是覺得有點害怕,所以才不想和生人說話?

這次成績不太理想,你是不是也很難過?

如果真的不想學鋼琴,你有什麼想學的嗎?

你是不是玩得太開心,才把XX忘在那兒了,下次我們小心一點好嗎?

你不願意做這個,是因為什麼呢?

而不管孩子表現是否「完美」,不管在他人眼中孩子是否「有出息」,都讓他/她覺得媽媽(爸爸)會一如既往的接納他、支持他、愛他,才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重要基礎,才是孩子擁有強大而堅定的內心的根本來源。

寫在後面的話:

前幾周三姜出現極強的母乳依賴,每晚基本都是掛在我身上吃著奶睡的,放回自己小床不出半個小時必嚎無疑。天又熱,每天挨著他,我簡直完全睡不著,困得白天坐著都要睡著了,感覺整個大腦都是乾枯的,完全想不出有意思的梗,所以如果文字乾癟了些,大家還請見諒。

不得以,這周一開始我對他進行了半無淚式睡眠訓練,今天算是初見成效了,放床上自己哼哼了十分鐘就成功入睡,老母親也終於得以工作上一會。

說起工作,關於我正在創業的項目,我想在這裡做一個小調查,大家可以幫我一下嗎?

下面哪類產品中,在質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大家會接受一個產地德國的新品牌,願意從德國買入呢?

育兒精選

想傳遞這種育兒觀念,請轉發朋友圈哦

想看往日文章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月三姜 的精彩文章:

德國,一個以傾國之力來富養孩子的國家
二胎時代專題:偏心,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之一

TAG:五月三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