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有兩位與文丑同姓的大將,一個打敗孫權,一個嚇死司馬師

三國有兩位與文丑同姓的大將,一個打敗孫權,一個嚇死司馬師

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年代,各諸侯手下眾將雲集,誰都想出人頭地,正所謂是亂世出英雄嘛,連年戰亂,為爭奪地盤拼的是你死我活的。在這個年代,謀士、武將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武將更是數不勝數,有勇有謀的武將也不少,比較出名的如關羽、張遼、周瑜等,今天我們說的兩位,雖然名氣不如關羽等人大,但也很厲害,一個打敗過孫權,一個嚇死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那麼他們是誰呢?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先前曹操與袁邵交兵,先鋒顏良攻白馬被關羽萬軍之中斬於馬下,後文丑領軍為其報仇,據延津挑戰曹操,卻中餌敵之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射退張遼,與徐晃大戰三十合不分勝敗,追擊中正遇關羽,戰不三合,心怯欲走,被關羽趕上斬於馬下。史書記載顏良確實是關羽斬殺,而文丑則是,顏良被殺後與劉備共同攻擊曹軍,為亂軍所殺。現存的魏書未紀錄他死於誰手。而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兩位可比他厲害多了。

文聘(字仲業)南陽人,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劉表死後,其子劉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隨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於見人。曹操被這份忠義之情感動,念其是個忠臣,仍舊讓他守衛江夏,使其典北兵、鎮荊江。文聘也不負曹操所望,守御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攻其輜重,燒其戰船,立下莫大之功,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後又多從征討,累封后將軍,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公元226年(黃初七年)孫權以五萬眾攻打石陽,包圍文聘,在這種凶危的情況下,文聘卻採取疑兵之計,韜晦惑敵以懈其戰意。文聘堅守於城中不動,孫權屢攻不下,駐紮了二十餘日也沒有成果,唯有撤去軍馬。文聘得知孫權撤兵,開城領兵追擊,大破吳軍而還。增邑五百戶,並前共計千九百戶,一戰名震敵國。

文鴦(字次騫),譙郡人,文欽之子。嘉平六年(255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等被司馬師的不臣舉動激怒,決定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256年)春正月乙丑,文欽與毌丘儉等人在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毌丘儉曾約鄧艾一同起兵,但鄧艾斬殺了送信者,並受命率領萬餘人到樂嘉城(今河南項城縣)做桴橋迎接司馬師。毌丘儉命文欽襲擊鄧艾。這時,司馬師暗中率軍自汝陽來到了樂嘉,文欽見到大軍忽然到來,錯愕得不知如何是好。當時文鴦才十八歲,勇冠三軍,告訴父親:「趁敵人還未站穩腳步,現在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於是文欽率兵襲擊,與文鴦分兵二路,趁夜夾擊司馬師。

文鴦先率壯士到達寨前,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司馬師軍震動。因司馬師新割眼睛上的瘤,文鴦突然來攻,司馬師大驚,帶傷的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疼痛難當;但司馬師又恐有亂軍心,只好咬被頭而忍。文鴦鼓噪了一夜,文欽仍就沒來會合。天明後,文鴦見魏軍兵馬強大,只好撤退。聽聞文欽要率軍回壽春,文鴦認為一定要挫一挫司馬師軍士氣,便與驍騎十餘人一同殺入敵軍陣中,所向披靡,然後才引兵離去。文鴦走後,當時已經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馬師命今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追趕,文鴦又單槍匹馬沖入數千騎兵陣中,轉眼間便殺傷百餘人,進出六七次,追騎不敢逼近。文欽、文鴦父子二人安然撤退,後來司馬師回師途中就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這個老實人「不老實」起來,連曹操和孫權也害怕,後悔沒早下手!
低調的徐盛,後起之秀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