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最不可缺少的兩個人,一個是忽必烈,一個竟然是他!

元朝最不可缺少的兩個人,一個是忽必烈,一個竟然是他!

歷史總是在恰當的時候讓恰當的人相遇,忽必烈與劉秉忠的相遇就是如此!

劉秉忠,河北北邢台人。他天資聰悟,8歲就能「日誦數百言」。13時,因父親劉潤為蒙古都元帥府都統,劉秉忠作為質子入住於元帥府。在此,他立志為學,認真學習詩文書畫。17歲時,出任邢州節度府令史。豪爽不羈且有救國救民大志的劉秉忠不滿足自己刀筆小吏的生活,一日,投筆嘆日:「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沒為刀筆吏乎!大丈夫不遇於世,當隱居以求志耳。」逐棄官入道,隱居武安山中。後又棄道從佛,遁入空門,法名子聰,自號藏春散人。這期間,劉秉忠博覽群書,閱讀了大量文史、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書籍,極大地提高了他的認識水平,以至於對天下事了如指掌。

1242年,在海雲禪師推薦下,劉忠被蒙古親王忽必烈召見於和林。對於忽必烈的提問,劉乘忠應答如流,於是被留在王府,成為重要的幕僚。劉忠少懷大志,入侍忽必烈幕府後,更是盡其所能輔佐忽必烈成就帝業。

1250年夏,劉秉忠向忽必烈上萬言書。當時蒙古貴族統治集團由於爭奪王位正醞釀著激烈的派系鬥爭。在萬言書中,劉秉忠針對蒙古統治下中原的實際情況,就選賢任能、安民固本、設學養士、修史定歷等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建議。他極力強文治的重要,建議忽必烈抓住有利時機,採用漢族封建王朝的統治方式治理佔領區,迅速結束金末以來「馬上治」的混亂局面,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以此現固和提高自己在蒙古諸王中的地位。劉乘忠的萬言書,為忽必烈在內部複雜的矛盾鬥爭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發展方略。

1251年,劉秉忠力促忽必烈在他的家鄉邢州試點實施他萬言書中提出的主張。當時,那邢州盜賊充斥,社會混亂,民不聊生,千里蕭條。經過忽必烈幾個月的治理,這裡大治,戶口增加幾十倍,百姓樂業,被稱為樂邦,其他郡縣爭相效仿。治邢的成功為忽必烈日後統一全國、建立元朝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其還俗,復劉姓,易名秉忠,並授予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至元八年(1271)十ー月劉秉忠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義,奏建國號為「大元」,被忽忽必烈接受。第二年二月,忽必烈採納劉乘忠的建議,改中都為大都,宣布在此正式建都。這表明元朝統治下的國家不只屬於蒙古一個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繼續。

劉秉忠參與元初創,輔佐忽必烈的元朝政權迅速完成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蛻變,不僅使中華文明得以傳承,而且得到持續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南宋滅亡之後,忽必烈和他說了這麼一段話,終於破解了千年謎團
真金不死,根本輪不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就還有100年的國運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