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的生態太不正常,王菊才顯得難能可貴
相信前幾天大家一定已經被「王菊」刷了屏。
GIF
為了不落伍,不被潮流拒之門外,很多人做起了功課,看起了創造101,並且加入「陶淵明」(王菊粉絲的自稱,陶淵明獨愛菊)的陣列,開始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安利起王菊,甚至於製作一系列自創的文案來給王菊拉票。
作為熱門綜藝創造101的一名選手,王菊最開始的梗是土,大家是為了黑她才討論她,但是慢慢的有人覺得王菊三觀很正,而且很自信、很拼,雖然和其他選手比起來實在不太主流,於是黑她的人開始「黑轉粉」。最後演變成連路人都鋪天蓋地的轉變為「陶淵明」。
為什麼要瘋狂的pick王菊?
有粉絲這麼解釋:「除去其中的湊熱鬧跟風成分,事實上我感覺在見證一個奇蹟的誕生。這個奇蹟里包含著與選秀審美格格不入的元素,包含著勇敢自信,甚至是叛逆。王菊會不會出道我不知道,但她已經成為了一個標誌,一種精神的意義,是這個時代里另外一群曾被排擠,慘烈對抗後存留壯大的群體所發出的不一樣的聲音。我今天看到最感人的一句話:給王菊投票,某種意義上是給"不可能的自己"投上"可能的一票" 。」
更多人是在拿王菊來反叛選秀審美,消解嚴肅勵志。然而與其說粉絲們是喜歡王菊,不如說他們迷戀的是參與制造「王菊」的過程,造星的權力遠比王菊本人迷人。所以王菊的出現並不是什麼意外,王菊也並非唯一的特例,而只是選秀節目的一次例行狂歡。
選秀原本就應該是追逐夢想的現實「遊戲」
有人說王菊的成功在於勇敢,觀眾看到了她的好勝心和勇往直前,即使被網友黑成渣渣也義無反顧。當一位參賽女孩abby主動退賽,王菊順勢補上成為正式學員後,網友們極盡嘲諷之能事,甚至有人直接惡語攻擊。
但王菊既沒在意嘲諷,也沒有欣喜若狂,她只是說:「對方放棄的,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
GIF
第一次淘汰賽,其他女生或者因為沒能繼續走下去,或者因為一起戰鬥過的隊友要離開而痛哭流涕,只有王菊沒有。她不撒嬌賣慘、不哭哭啼啼,而是一臉堅定。
GIF
王菊也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好勝心:「我還想留在這個舞台上,我還有夢想沒有完全實現。」
這種拼勁讓粉絲動容,為了夢想努力奮鬥的女孩確實很勵志了。但是難道這不就是選秀節目應該有的樣子嗎?選秀30年,夢想從來都是最大的賣點,實力才應該是最大的資本啊。
平民選秀節目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984年央視首創的青年歌手大賽,早些年的選秀節目還是專業、權威的代名詞,韋唯、毛阿敏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唱將就是從青歌賽走出來的。
就連歌神陳奕迅都是選秀出身,1995年《TVB第14屆新秀歌唱大賽》的金獎是陳奕迅,銅獎是楊千嬅。參加過這個比賽的很多選手,都是如今大家公認的有實力的明星,比如拿到第一屆的金獎是梅艷芳;第三屆的金獎是張衛健。看看這些選手如今的實力,就知道當年選秀的含金量幾何。
2004年湖南衛視模仿《美國偶像》,推出《超級女聲》,「不拘外形,不論唱法,不管年齡」。
之後,選秀節目便以燎原之勢蔓延全國。2005年的超女冠軍李宇春甚至登上美國《時代周刊》雜誌的封面,為平民偶像夢想樹立了榜樣。
從「我型我秀」「花兒朵朵」「快樂男聲」到 「中國好聲音」,每個暑期都有一些名字成為熱門,各衛視都有自家的選秀品牌節目。無一不以實現平民夢想為主題。
「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夢想,相信夢想,相信奇蹟!」、「我的夢想,我的舞台」、「讓夢飛起來!你願意嗎?」這些宣傳口號有沒有很熟悉。浙江衛視為了配合《中國夢想秀》節目的宣傳,甚至將頻道定位為「中國第一夢想頻道」。
「普通人渴望實現夢想」從來不是新聞,新鮮的是打著夢想的旗號卻在做著和夢想毫無關係的事。
選秀的生態太不正常,王菊才顯得難能可貴
「夢想」的泛濫是選秀節目崩壞的開始,同質化的節目太多,如何脫穎而出吸引觀眾的注意,從而在市場分一杯羹?炒作就成了日常操作,「炒」嘉賓、「炒」評委、「炒」選手、「炒」主持人,製造緋聞、製造事端,有的不惜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導致觀眾煩不勝煩。
2007年一紙通告叫停重慶衛視的《第一次心動》,並要求《快樂男聲》減少落淚、狂歡的鏡頭;2011年再次下發限娛令,全國省級衛視一年選秀類節目不超10檔,類型不得重複。
儘管限娛令一再下發,炒作卻依然是選秀節目的命門,拿去年的熱門綜藝《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舉例,《中國有嘻哈》的決賽還沒開始,熱門的兩位奪冠選手就開撕,從台上撕到微博話題#gai撕pgone#。《明日之子》上熱搜,話題的意圖同樣直白,#明日之子直播事故#、#薛之謙摔話筒#等。
GIF
薛之謙怒摔話筒
再看看剛剛結束的《偶像練習生》,雖然高喊「越努力、越幸運」的勵志口號,但功夫似乎都花在了賣萌耍寶、創造人設、迎合討好上,創造101更是被稱為大型哭泣現場,選手們一言不合就尬哭。
而這些被包裝出來的「夢想」通通需要粉絲埋單,曾經觀眾通過電視機看選秀,投票靠手機簡訊;到了今天的新媒體時代,粉絲與偶像互動越來越便捷,參與感大大提升,就連撒錢的方式也到了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的地步。
剛剛結束的《偶像練習生》,鼓勵粉絲將「養兒式」追星發揮到極致,決賽門票被炒到2萬5,粉絲自掏腰包聲援偶像,決賽期間甚至花掉了2000 萬。出品方的視頻網站上,一天只能投一票,而花錢買個會員身份就能多投一票;買一箱贊助商生產的飲品,則可獲得 48 次投票機會,「賬單就是愛的憑證」。
選秀生態如此不平衡,王菊只是保持了一個選秀選手該有的樣子:25歲、自信大方、能夠明確清晰表達自己慾望而且從不掩飾野心。結果獲得一邊倒的支持。
王菊不一定會一直紅下去,但王菊的突然走紅,卻說明粉絲可能沒那麼傻。
我們期盼中國的選秀經濟早日蛻變出更高級的呈現方式,演藝人員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吸引更為理性、更有審美的粉絲參與,平台以更負責任、更計長遠的態度運營,讓像王菊這樣獨立自信的選手越來越多,讓選秀節目回歸「實現夢想」的平台。
編輯:胡睿
來源:藍媒匯、砍柴網、
《淺析中國選秀節目的現狀與發展》 彭思源
《選秀節目對青少年影響的社會心理學審視》 何靜
《瘋魔的「選秀經濟」需要降降溫》 晁星
《國內選秀類真人秀節目變遷研究》 吳梅
《從傳播學視角看互聯網選秀的造星模式——以為例》 周慧玲
※專家談中國富豪赴烏克蘭打「續命針」:合法,但要有為科學獻身的
※沒錯,這就是五一假期的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TAG: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