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彩非遺,遇見最美好的時代

多彩非遺,遇見最美好的時代

作者:鄧海建

中國非遺,東方之美。

6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口號是「見人見物見生活」「活態傳承、活力再現」「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昨晚,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特別節目《非遺公開課》,節目以專家授課、傳承人講解展示等多種形式,帶領觀眾走進寓教於樂的「文化課堂」。

央視特別節目《非遺公開課》

古琴、京劇、滾燈、口技、蘇綉、雲錦、侗族大歌、少林功夫……非遺大概就是燦如星辰的傳統文化版圖上賡續不絕的驚艷之謎、靈動之力。它從歷史縱深處走來,又往未來遼闊處邁去;它是中華民族骨血里的山水,亦是億萬國人文化中的鄉愁。在時光無垠的曠野上,它去粗取精又去偽存真,藉助民俗或技藝的傳承,構建起中國人自己的大宇宙觀、大文化觀、大生活觀。

匠心之醇,器物之美。非遺不是博物館裡的記憶,而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傳承。一則,非遺里有中國精神。正如學者所言,無論是孔子「克己復禮」、抑或是唐宋「古文運動」,乃至趙孟頫繪畫的「古意」命題,雖形態各異,卻萬宗歸一。非遺所承載的活的中華精神,以獨特創造和大氣審美為表徵,展現著自古以來國人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追求。二則,非遺傳承中的智慧與美,在塑造民族性與展示文化自信上,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震撼人心的中國故事。樸素的中國結、寫意的木板年畫、詼諧的布老虎,每一個非遺項目的背後,都有著與「和為貴」「天人合一」「盡善盡美」「政通人和c」等主題相關的中國敘事與中國表達。

看得見的器物、看不見的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此前,習近平主席向特朗普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時曾說:「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著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非遺,是中國傳統文化隨著時代而「淬火鎏金」的典型。在活色生香的非遺里,在五彩斑斕的非遺間,這些中華智慧與中華才思的傑作,將人心凝聚在一起,將民情共振在一處,亘古流傳,滋潤大地。

多彩非遺,遇見最美好的時代。一方面,今天的我們越發重視非遺之功、非遺之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於2011年6月1日正式實施,文化部於2016年組織開展了《非遺法》貫徹落實情況檢查。2017年,《各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情況評估報告》出爐,非遺保護有了問題導向、有了路徑和抓手。另一方面,在技術迭代的今天,非遺從「養在深閨」開始走向現代市場。土族阿媽的盤綉,綉上了年輕人的T恤;傳統的扎染工藝,染出時尚又實用的圍巾;精美的手工地毯,縮小成了精緻的杯墊……一場場探索「互聯網+非遺+扶貧」新模式的實踐叫人腦洞大開,而「非遺扶貧」等創新也開始走進公共治理的視野。

美好生活,非遺常在。作為溝通歷史和未來的「文化超鏈接」,讀懂非遺之美,方能傳承文化之根。讓中國非遺活起來、傳下去,「遺產」才能變成「財產」、「活態」才能迸發「活力」。(鄧海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這是餡餅最好的做法,花錢都買不到,挑食的孩子一口氣能吃5個!
觸摸時間的奢侈,8848手機巴塞爾2018紀念款圖賞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