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一刀切:女子發現乳腺癌,藉助熒光成像手術「私人定製」
家住澧縣,今年45歲的王大姐3個月前自我體查時,發現左側乳房突然出現一個腫塊,蠶豆大小。
除此之外並未出現其他不適癥狀。
王大姐回憶起自己的母親就患有乳腺癌,分外警惕的她便立馬去醫院檢查。
在外院行B超檢查,考慮為良性腫瘤。
依然不放心的王大姐又來到湘雅常德醫院,求醫乳腺外科專家肖廣發醫生。
隨後病檢確診為乳腺癌,肖廣發主任為其量身定製實施乳腺癌熒光示蹤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熒光顯影的淋巴結)
術中未發現該患者前哨淋巴結有癌轉移,遂為其行了保留腋窩的乳腺癌根治術。
普外科主任肖廣發介紹,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是最早接受腫瘤區域內淋巴引流和發生腫瘤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
如果該淋巴結沒有轉移,其他淋巴結出現轉移的幾率非常小,估計在5%以下或更低。
通過前哨淋巴結活檢來預測腋窩淋巴結是否有轉移,從而避免沒有轉移的腋窩淋巴結的手術清掃。
減少術後患肢淋巴迴流障礙性水腫、患肢疼痛等併發症,可簡化手術程序,縮短手術時間,明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
(患者術後創口)
前哨淋巴結的識別與定位是決定前哨淋巴結活檢成功與否的關鍵。
目前國內醫院常採用核素探測法和染料法識別與定位前哨淋巴結。
在2014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日本Bell Land綜合醫院報道了一個新的前哨淋巴結識別技術,即為吲哚菁綠(ICG)注射熒光成像技術。
其基本方法為術中皮內注射顯影劑吲哚菁綠,通過熒光成像系統獲得熒光圖像,並實時追蹤熒光流向,在熒光團濃聚點定位前哨淋巴結,皮膚小切口活檢前哨淋巴結。
(熒光顯影的淋巴結)
另外,ICG(吲哚菁綠)熒光成像技術可更簡單有效的識別前哨淋巴結的位置。
相對於相對於染料法和核素探測法,效果好,準確度高,對人體無副作用,價格便宜,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所以,針對患者王大姐的病情,此項技術的實施再合適不過。
王大姐也表示,乳腺癌不再是一刀切那樣「簡單粗暴」了,作為乳腺癌患者感到欣慰無比。
(編輯Eliz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雅常德醫院 孫道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資訊,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點擊「了解更多」,速掛【湘雅常德醫院】專家號!
※悟空,西天取得《毒蘑菇中毒防治》真經請收好!
※提10斤東西走不到100米,常德大叔嚴重肌無力,胸腔長了個「坨」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