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和柴窯,專家學者有話說!
摘要:近年來,柴窯與柴燒的概念頗為流行,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這不是一回事嗎?兩者有什麼區別嗎?目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三部門聯合制定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計划進一步明確了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推進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
一直以來,對於傳承和振興,每個人的理解其實不盡相同。以陶瓷的燒成工藝為例,儘管當下「活著」的柴窯數量並不多,但近年來在陶瓷界卻有意無意地流行起「柴燒熱」,柴燒作品再次成為各地陶瓷欣賞和收藏的新寵,有的地區還計劃新建柴燒窯爐。然而,對於復燒柴窯,陶瓷業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一、什麼是柴窯?
近年來,柴窯與柴燒的概念頗為流行,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這不是一回事嗎?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實際上,柴窯與柴燒不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在燒成上所追求的目標甚至是完全不同。那我們先看看柴窯。
我們現在把只燒松柴的窯才叫作柴窯。不過,把松柴當作專門的燒窯材料,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到了清代以後才成為主流。早期燒窯使用的木柴,大多數時候,是用雜木,當然就跟燒柴火灶差不多,有什麼燒什麼,也有個專門的詞,叫槎柴,燒槎柴的窯都稱為槎窯。古時有張騫乘槎浮海的傳說,也是這個字。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杜甫有詩:乘槎消息近,無處問張騫。清代官窯陶瓷中也經常描繪這個故事。大體上屬於神仙故事一類。
後來隨著燒窯技術的進步與窯爐結構的改進,對燃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匠人們漸漸發現松木作為燃料是最佳的選擇,不但熱效率高,而且松木油脂豐富,還有可能對釉面產生很好的影響。而此時的窯爐結構也更能與之配合,就是世界古代陶瓷史上最為先進的饅頭窯,因為這種窯成熟於景德鎮,於是被命名為景德鎮窯,簡稱鎮窯。而我們一般說的柴窯,就是指的景德鎮窯,清代以後的官窯瓷器基本上是用這種窯燒制的。
和窯燒相比,柴燒的情況卻大大的不同。大體上,柴燒是追求燒窯的一個原始狀態,因為窯爐不成熟時期,窯內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最常見的就是落灰落渣,影響釉面,從產品的角度,這都是問題。但現代陶瓷藝術創作,覺得這也可以利用,以獲得意外的效果。於是現代陶藝中,又一度將這種原始的燒成方式當作一種創作的手段。
當然,柴燒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總體上來說,都比較簡單,有時候,甚至就是用磚砌出個區域,連頂都沒有,像燒垃圾一樣,把做好的坯與柴放進去,直接燒,燒的過程中,偶爾還丟些紙或灑些鹽之類,總之是增加意外的效果。所以,柴窯與柴燒追求的方向,可以說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二、柴窯,要不要燒?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儘管如今很難判斷五代後周皇帝柴榮對瓷器顏色的這段描述,是他自己的一種美好的嚮往,還是對已有瓷質釉色的讚美?但是,為燒出這般顏色,無數陶工潛心努力,不斷用技藝去突破和詮釋。
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藉助陶工的智慧和雙手使其成了聯結自然與人類生活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取土煉泥、火中求寶的技藝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之一,便是窯爐和燒成工藝一直跟隨著歷史前進的腳步不斷發生變化。
從松柴到煤炭,再到液化氣、天然氣,新型燃料的使用為窯爐結構和燒成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今,絕大多數的手工陶瓷從業者已經從過去投柴觀火、不眠不休地守候在柴窯旁的辛勞中解脫出來,轉而選擇可以嚴格控制燒成時間、溫度並且保障成品率的氣窯。
根據筆者的走訪調查統計,在江西景德鎮上千個窯口中,只有20餘個柴窯,所佔比率不超過2%;而在河南的鈞瓷、汝瓷產區,河北的定瓷產區,浙江的龍泉青瓷、越窯青瓷、婺州窯陶瓷產區,福建的建窯建盞產區,雲南的建水紫陶產區,這一比率更低,有些地區僅有零星的三兩家在做柴燒,而有些地方的柴窯已經不再工作甚至徹底消失了。
裝窯,就是將裝有器坯的匣缽送入窯內。這一工序看似簡單,卻是柴窯燒制技藝中很關鍵的環節。裝窯好壞,直接關係到窯內作品燒制的成敗,一般窯師若無十幾二十年燒窯經驗,是碼不好窯的。
三、傳統工藝 VS 環境保護
從業者說:
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的工坊——陶茶居田記窯多年來一直堅持柴窯和氣窯「兩條腿」走路。他們每年會燒七八窯柴燒,不計破損,每窯大概能產出100多件作品,燒窯的成本每年為幾十萬元。
談起柴窯和氣窯的區別,田靜打了個比喻:「簡單地說就是砍柴燒火煮飯與電飯鍋煮飯的區別,一個成敗就在天、人和一把火,而另一個更快捷和可控。即使用同樣的米,二者燒出來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柴燒對於個人的技術能力和經驗要求都是極高的。」她很確定,「泥與火的藝術才是陶的生命歷程,當前很多陶瓷類的項目都是以燒制技藝來評選和命名非遺的,因此作為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基地應該堅持傳統的柴窯燒制。」
在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看來:「從技藝保護的角度出發,保留幾條龍窯,以技藝展示為目的每年燒一次是可以的。但無論從保護森林自然資源抑或是環保的角度考慮,都不應該再提倡燒柴窯,畢竟時代不同了,保護傳統工藝也需要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孫建興也認同這一觀點:「我們的作品大多數屬於日用品,沒有必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選擇一種相對落後的生產方式來製造。」孫建興更傾向於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以便使電、氣窯燒制的作品達到類似柴燒的效果。通過反覆實驗,他研究的電氣窯還原燒制技術也取得了突破。
鈞瓷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多年來也一直潛心研究窯爐技術的改進。與孫建興有所不同,任星航將功夫更多地花在了研製節能環保柴窯窯爐上。「通過對窯爐的改造,原先需要5噸木材才能完成的產量,如今僅需要半噸;過去需要連續燒制40個小時,現在僅需10個小時,實現了節能和高效。」任星航說。
專家視點:
呂品田(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生產技術在向前推進,面對資源匱乏和環境保護的問題,如今再大規模地燒柴窯已經不現實了。當然,從作品效果上看,柴燒燒造所產生的變化更多,在強調歷史感方面也是別的窯爐沒法達到的,但柴窯也並不完全是非遺項目的全部,因此,有條件的地區從保存歷史記憶的角度出發,保留1條到2條柴窯、有限制地使用也是可以的。
此外,柴窯燒制技藝的展示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有利於旅遊開發。 規格、形制相同的兩件小茶罐同出自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之手,只是分別使用柴窯和氣窯燒製作品的風格和韻味卻明顯不同。上圖為柴窯作品,下圖為氣窯作品。
四、非遺保護 VS 產業發展
從業者說:
對於還原和恢復傳統的燒制手段,鈞瓷燒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紅生認為復燒柴窯很有必要。「窯為瓷之母。對於鈞瓷而言這一表現尤為突出,因為鈞瓷是靠窯變來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這其中,窯爐結構及燒成制度對窯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劉紅生說,在柴窯的燒制氣氛中,鉀、鈉和鈣等元素可以使得釉水的流動更加動感,燒出的作品古樸含蓄,表現出宋代的審美。在煤窯的燒制氣氛下,氧化鈣更多地與釉水結合,作品可以呈現出剛烈的氣魄。
使用碳窯,因為其燒成時間短,所以作品的風格也更加清新亮麗。而對於氣窯,因為窯爐內沒有微量元素,所以燒制的作品釉色更亮,色彩飽和度更高。因此,從復原和研究傳統技藝發展脈絡的角度來說,「知古」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定瓷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龐永輝看來,復燒柴窯的做法對於陶瓷藝術家搞創作成立,但對於陶瓷行業的發展卻並不成立。「氣窯的發明為窯爐結構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它很好地提高了燒成溫度、縮短了燒成時間,已經能夠滿足陶瓷燒制工藝的基本要求。
如若對窯爐升溫曲線長短控制得當,同樣能夠燒制出溫潤含蓄的效果。」龐永輝說,「宋代的陶瓷作品之所以卓越,正是因為當時科技與文化的無縫對接,如今我們的窯爐技術在前進,我們不應該抱著原始的燒制手段不放,或是盲目地跟風,而應該將目光聚焦在作品所表達的文化和藝術上,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來創作當代作品。」
專家視點:
劉潤福(清華美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柴燒熱」的出現是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自我需求。當工業化的量產滿足了大眾物質需求後,人們會產生對於情感表達和藝術多樣性的文化需求,也正是精神需求帶動了「柴燒熱」的發展。對於當下的柴窯燒制而言,受成本環保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與功能價值相比它更大意義表現在文化價值上。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學術界對於傳統柴窯燒制技藝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博體系的「修復」或產區匠人的技藝恢復層面,具體到窯爐的構造和實際的操作,當前的現狀還是以傳承人師承的操作習慣、經驗技巧、感性認知層面為主。而對於復原窯爐技藝來說,對於不同的陶瓷項目,其技藝發展的盛衰起落也各不相同,如果我們簡單地將傳統工藝復原到前一個時代的水平其實意義不大。
我們應該研究復原的是這項工藝發展到歷史最高峰的那個時期,當時的窯爐結構、燒成工藝、審美風格是什麼狀態。因為只有站在一項工藝發展的高峰上,才能走向另一個高峰。推進一項工藝技術向前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要真正了解和判定前人的最高峰時期的作品是怎麼做出來的,為什麼當前和高峰期燒出的作品不一樣,我們應該明確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五、品質 VS 價值
從業者說:
當下,柴窯與電、氣窯生產出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如何?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舉例,在陶茶居,同樣規格、形制和大小的茶罐,品相完美的柴窯作品在價格上要比氣窯作品高出一倍。「在我看來,做柴燒不該『刻意』而應是十分『克制』的,那種火中求寶的體驗是只有在攢夠了心血後才能夠去做的,現在的市場確實存在一定的亂象,但我認為,我們為大家所呈現的非遺作品應該具有真正的品質。」
對於柴燒的功用與價值,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陳珩認為:「一方面,並不是所有類型的陶瓷都適合柴燒。比如一些對精美度、完整度要求較高的單色釉瓷器,電、氣窯的發明徹底解決了柴窯在燒制過程中木炭灰燼落在瓷器表面造成瑕疵的問題,不僅大大提高了成品率,而且擺脫了過去使用的『保護裝置』匣缽的束縛,瓷器在大小和造型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發揮空間。另一方面,不能盲目地認定柴燒燒出的作品就是好的。陶瓷的製作過程包括拉坯、上釉、裝飾等很多工序,而燒成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而已,不應該憑此一條就判定一件作品的價值,而應該以一種更為綜合、全面的標準來衡量。」
專家視點:
陳岸瑛(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主任):
現在這個時代的創新並不一定體現在使用什麼新的設備,無論是從保護傳統文化的意義上看還是文化產業的視角上看,恢復一些傳統的技藝有些時候它所承載的文化和經濟價值會更高。但恢復不意味著復古,而是要將其轉化成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因此,我們所說的創新其實就是選擇一種模式來實現這樣的轉化。
以刺繡為例,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而言,手工刺繡的精湛工藝是機繡所無法企及的,而從另一個維度上看,新疆哈密綉娘的刺繡有時在精細度上也許還不如機繡,然而哈密綉娘刺繡本身的文化價值卻是機繡所無法取代的。因此,我們對於文化藝術價值的評判不能簡單地固化在特定的產品上,而應該著眼於其是否能夠實現當代價值的轉化,是否有利於構建當代文化。
六、柴窯燒制的傳統手藝文化該不該傳承下去?
1.柴窯燒制不可控因素最高
現代最常見的燒制方式有三種:電燒、氣燒、煤燒。這三種的燒制方式相對柴燒來說,都是儘可能的人工控制,而柴燒在燒制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加柴。
有經歷過柴火燒飯的朋友就知道了,在不斷添柴的過程中,你無法控制窯內的火焰大小、溫度高低,導致了燒窯時候它的成色不易控制。而現代的燒制方式,特別是電燒和氣燒,它就像是電飯煲或者壓力煲煲飯那樣子,可控度會高很多。
2.柴窯燒制出來的成品具有不可複製性
建盞的燒窯過程中,溫度對色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表現出來色彩深深淺淺的效果。其次,柴燒的灰燼與火焰容易直接竄進窯內,在坯體上形成自然落灰,跟釉長時間高溫融合,形成溫暖的色澤,有層次。
銀滴萍聚丨油滴建盞▼
可能正因為這樣,導致了柴燒出來的建盞顯得極其獨特珍貴,畢竟每一件成品都是獨一無二,你無法預測它每一次的成型會帶著哪種光環。而現代燒制方式,也正因為它的可控性,導致了燒制出來的建盞少了一分特色。
柴燒建盞收藏價值普遍比現代燒制的要高
燒窯建盞的建盞與傳統的燒窯手工工藝以及文化都分不開。古代每一位老師傅在燒窯的時候,都需要極大的精力,就像現在很流行的一款「佛系養蛙」的遊戲一樣,它就像是老師傅的崽,柴燒出來的建盞成功率極低,風險是最高的,所以特別珍貴。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美的追求都是無止境的。不是說現代燒制出來的建盞沒有價值,燒的精緻漂亮的價值也不低。相對於柴燒建盞,柴燒出來的成品多了一份缺陷美,雖說沒有均勻的釉色,卻也導致了它變幻莫測的色彩,以及它在建盞界的價值。
柴窯燒制中一般會有哪幾種弊端
1.現在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政府明令禁燒柴窯,沒有松木供應;
2.成本高,一窯下來,燒掉相當數量的柴火,同時每次燒窯前,必須請"攣窯戶"專門檢修,外人無法操作,而且柴窯一般使用60-80次就需要重建了,不是什麼人隨便砌個爐子就可以用幾根木頭燒瓷器的;
毫針閃爍丨兔毫建盞▼
3.燒一次窯要有一整套經驗豐富班子集體協作,特別是把樁師傅,沒幾十年成功經驗是不行的,決不是湊合幾個人就行的,如果沒有專門的資金保證和目的,誰也不敢輕易動火。
謝謝大家閱讀完全文!
TAG:建盞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