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萌寶古詩·白居易

萌寶古詩·白居易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

(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2)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3)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佔,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5)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6)王孫:本指貴族後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

【鑒賞】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車到杖錫,原以為已到終點,待車停住,正打算下車。忽然車上有人說;到終點還有好幾站吶。當時我想杖錫反正己到過幾次,既然車還未到終點,那就坐到終點吧。就這樣我又重新坐下。不久,車果然又開動起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花桃是個小村落,那裡無論村前還是屋後,到處都種著許多的桃樹,這村名莫不來自這許多的桃樹?可惜來此時間有點遲,若在春暖三月,這裡一定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村裡住戶不多,大約三五十戶人家,大多關著門。低低的屋幾乎都是兩層建築,白白的牆,黛黑色的瓦,門面都是木頭的。村子朝南座北,面向公路依山而築,村後的山低低的,大約只幾十米高,抬頭看山頂就在眼前。但是她己是這周邊的最高峰了。心是靜靜的,村子也是靜靜的。沒有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也沒有懸崖峭壁,飛瀑湍流。除了些放養的家畜,餘下的聲響,便是那條不知從山的某處慢慢流出的小泉。這細細的清潵的泉水一路下來,潺潺地從村子中間流過,又輕輕地往前流走。低下頭就這麼凝神的看泉水輕輕的流,就這麼靜靜地聽流水「啾啾」的聲響。這水從那來,又將去那兒?也許,千百年前就因為這一汪泉水,才讓生命在如此高聳的山峰邊駐留,才有生命不斷的衍生,才成了如今這小而秀的村落。光陰飛馳,蒼海桑田宛如彈指之間。這曾經的生命之泉,如今早已是功成名隱了。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甜甜愛讀唐詩 的精彩文章:

萌寶古詩·杜甫

TAG:甜甜愛讀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