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的經濟真的不如隋朝嗎?

唐朝的經濟真的不如隋朝嗎?

原標題:唐朝的經濟真的不如隋朝嗎?


先來看一段在網上流傳很廣的言論:「唐朝最強盛的「開元之治」時期,全國有戶820萬,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開皇之治」時期,全國就有戶890萬。終唐一世,各項經濟指標都沒有恢復到隋朝水平。」


從人口的對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結論。更有大牛甚至考證出「貞觀之治」系御用史學家們的造假而已。

胖子認為,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得從隋唐開國時的整個社會大環境說起。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胖子這裡所說的「經濟」,也主要是以戶數或人口數來做代表。因為對於農業立國的古代國家來說,戶數和人口數作為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可以拿來比較的,而且人口數比較相對準確,不像用GDP或財政收入、家庭收入之類的經濟指標對比還需要進行購買力平價換算,爭議較大。


先來看下隋朝。


隋朝的鼎盛,在大業二年(606年),據史料記載,當時全國在籍戶數8907636,人口數46019956;唐朝的鼎盛,在天寶十三年,全國戶數961.7萬,人口數52,880,488人;貞觀(627~649)初,戶不滿三百萬。(數據來源:《舊唐書》)

從中可見,隋朝戶數的確遠勝於貞觀、開元,跟唐朝鼎盛時期天寶相當。


對於這個問題,錢穆從戰爭、吏治、社會等三個主要角度來解釋:


1.(北)周滅(北)齊、隋滅陳,均未經甚大之戰禍,天下寧一,已有年數。


2. 自宇文泰、蘇綽以來,北朝君臣大體均能注重吏治。隋承其風而弗替。


3. 其尤要者,則為中央政令之統一,與社會階級之消融。

隋朝的天下,取自三部分,北周、北齊、陳,北周、北齊既是當時的北朝,陳既是當時的南朝。



北周、北齊雖交戰多年,但雙方互有勝負,且國力一直穩步上升。自從北齊高緯(公元556年—公元577年)即位,朝政不治,國力大衰,終被北周二戰而滅,但此二戰總共耗時不過五月左右,且北周軍隊紀律嚴明,所以對社會經濟破壞不大。


隋代周,實為政變,無大戰。


隋滅陳,因為陳統治階級腐敗透頂,從上至下幾無抵抗意志,只用二十餘天就攻佔了陳首都建康,無大戰及屠殺。

由此可見,隋統一全國之前,大約二十多年無連年戰禍,所以社會經濟基本得以保存。(連年戰禍,對社會經濟和人口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舉個例子,公元157年東漢人口達五千六百多萬,大動亂後公元260—280年,魏、蜀、吳三國人口可能總數才七百六十餘萬,不及原來的七分之一。)


隋文帝的文韜武略的確不輸於唐太宗。隋取消了郡,變三層統治結構為兩層;地方官多用文官;文帝以身作則,上行下效,眾多貪官被罷免,吏治為之一新。


隋朝的吏治,很好地保證了這個金字塔形,前後五十年無大戰亂,所以到隋煬帝即位的時候,「天下儲積,可供五、六十年」。


再來看唐朝。

先是連年戰禍。「從大業七年,到開元二年,前後十八年,群雄紛起一百三十餘人,擁眾十五萬以上者,多至五十餘人,民間已殘破不堪」,人口從大業五年的八百九十萬戶銳減至武德初年的二百多萬戶(《通典》)。


其次是天災。「貞觀元年,關中饑荒;二年,天下蝗災;三年,大水;四年,始熟,流散者得歸;六年,河南、北數州大水」。


第三是戰爭。隋末唐初,東突厥趁勢崛起,連年侵唐邊地,殺掠吏民,劫奪財物,阻唐統一,是初生的唐帝國最大的威脅。劼利可汗甚至兵臨渭水,逼迫唐太宗簽下了白馬之盟。


可以說,唐太宗面對的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所以貞觀一朝歷時23年,到李治接手時人口380萬戶,也只是增長了幾十萬戶,這個人口成增長曲線還是受到了某種程度的壓抑。


究其原因,首先貞觀時兵役與徭役的負擔仍然很重。「王師初發之歲,河西供役之年,飛芻輓粟,十室九空,數郡蕭然,五年不復」。其時徭役之重,「似不下隋時,懷、洛以東,殘人不堪其命」,而「關中之人,勞敝尤甚」。


再加上自然災害仍頻,如「貞觀之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負老幼,來往數千」,也造成人口的流亡與損耗。魏徵諫阻太宗封禪疏說:「今自伊、洛以東,暨乎海岱,灌莽巨澤,蒼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這說明當時人口依舊很稀少。



然後,我們來看看現代學者考證的唐朝鼎盛時期的「真正」人口數。


現代學者們普遍認為唐朝的人口最高值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至天寶十四年(公元754年-755年),和史書記載的數據相比,現代學者主要考慮到唐朝的因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農民,隱戶,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這些人口是不納入戶口統計的。因此,多數中國學者認為應在8000萬左右,現代學者陳旭麓甚至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萬,日本的現代學者日野開三郎更認為唐朝人口最高峰時2000萬戶,人口達1.4億人。


史料中記載太宗多次向臣下詢問:本朝比起大業年間如何?魏徵等大臣也常常誠實地回答他「度長計大,曾何等級?」這意思就是說簡直不成比例。隋煬帝大業年間的富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但是,唐太宗的成功就在於他認識到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得百姓相信他與他們有共同的價值觀,使人民相信未來是充滿希望的。他的納諫,他的氣度,他對人才的渴求和愛護,對司法的審慎,無疑都是他的價值觀念的體現。


因此,雖然唐太宗時期國力並不十分強盛,老百姓的負擔也不少,但是,唐太宗基本能夠做到公平對待治下的百姓,讓儘可能多的百姓都享受貞觀盛世帶來的利益。或許,這才是當時史學界稱讚「貞觀之治」的原因,也是被千載傳頌的根由。


最後,胖子認為要對比這兩個朝代,僅僅對比經濟其實意義不大,真正要比較的應該是綜合國力,只有綜合國力的比較才能看出下一個朝代是否在開「歷史的倒車」。


而綜合國力的比較主要看兩點:一:除了經濟之外,還要看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二:隨著時代的推進,社會總是要發展的,但我們評價一個事物,總要看它所處的背景,就事論事,不能按照我們所處的環境來評價古人,也就是說評價比較兩個朝代,要看他們當時在世界上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白江口之戰:打掉了日本千年野心
千算萬算,諸葛亮沒想到死後會被算了一計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