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擁有金錢、名望、遠方和美食,卻選擇自殺

他擁有金錢、名望、遠方和美食,卻選擇自殺

原標題:他擁有金錢、名望、遠方和美食,卻選擇自殺


昨晚7點多,好友刀刀發給我一個截屏: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自殺了。死在法國的一個旅館,和前幾天時尚屆女領袖凱特·絲培一樣,上吊身亡。而這前一天,他還在法國拍攝新一季的《未知之旅》。



安東尼·波登(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當我還處于震驚和不信之間,朋友圈和推特瞬間開始悼念刷屏。當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發文說 「(安東尼波登)教會了我們食物。但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們[通過食物]坐在一起的能力」時,我被迫面對一個事實:安東尼波登,這個教會了無數人去行走世界的巨人,再也不在了。

誰是安東尼


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應該見過這張臉。或許是旅遊衛視,或許是探索頻道,或許是五星酒店客房裡的一些英文頻道。印象里他總是開著軍用摩托車,在沙漠上狂飆,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膚色的人把酒言歡。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酷,第二印象可能是「原來這世界還有這種東西存在」,第三印象,尤其是對於年輕人,則是:我也想過他這樣的生活——探險,美食,週遊世界。


波登總是說自己這樣令人嚮往的生活是老天砸給他的。「我早在20歲就該死了。但突然在40歲的某一天,我發現自己火了,50歲的時候,我有了一個女兒。我感覺自己像偷了一輛車,一輛特別特別好的車,然後我每天都在看後視鏡,總覺得自己會隨時撞車。只是到現在,還沒撞上而已。」 這是他在《半生不熟》這本隨筆集里的一句話。


這話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那個70年代,美國的廚師可以邊做飯邊酗酒,隨時粗口爆群架,普通餐廳後廚甚至可以肆意吸毒做愛。作為20多歲的海洛因和可卡因成癮者,波登覺得後廚這樣環境的才配自己報復人生的目的:肆意妄為,然後時間到了,該死就死。在成癮最甚時期,他甚至會在地毯縫隙撿薯片渣然後點燃,幻覺那裡面可能還有自己吸剩的殘粉。


「我那個時候就是個混蛋。自私,偷東西,大聲嚷嚷,頭髮又長,又有紋身又臟,基本上就是你馬路上見而遠之的那種」,波登說。「你就算把我邀請到你家洗澡,我都會直接把你藥箱開開來看看有沒有啥可致癮的違禁藥然後偷走。我是那種人。」



但波登不願意承認的,是自己還有理想。波登喜歡寫科幻小說,喜歡看亨特 ·湯普森(荒誕新聞的創始者,通過親身經歷來寫新聞報道)和喬治·奧威爾(批判,真實寫作風格的代表任務),所以在當癮君子近10年後,突然有一天,就像靈感突顯,他寫了一片文章,叫做「吃飯前不要讀這篇文章」,揭露自己廚師行業的骯髒內幕。這篇文章文風出奇的狡黠,聰穎,尖銳和真實。

但波登寫了就寫了,沒覺得能幹啥,仍然在後廚炸薯條,煎牛排。直到有一天在炸薯條的間隙,《紐約客》的編輯打電話給他,說想刊登他寫的《吃飯前不要讀這篇文章》。他傻了,但他樂了。他喜歡《紐約客》,不管這篇文章是怎麼到紐約客編輯的手裡,自己文章能刊登到《紐約客》,是個牛逼的事兒。


那時候的波登,已經快40歲了。他當然預計不到這篇文章給他後來的人生帶來如何天翻地覆的轉變,只是,突然他的人生開始有了正面的光。他決定戒毒。


「那時候每一天只要能控制毒癮,我就會覺得自信增加了一分。要知道像我們這種老毒蟲,十個裡面六個都是死亡結局。我能活到今天是運氣。」波登靠自己的意志力戒了毒,並且在接下來的10年里,陸續戒了抽煙和酗酒(偶爾會喝)。


正如他自己說的,40多歲的時候,他的人生突然開掛了。


他改變了什麼


「假如你22歲,健康,有對知識的饑渴以及想變好的心,我強烈建議你去旅行 – 走的越遠越廣越好。即便有時候你可能最好的環境也就是睡地板,這都不是問題。去看看世界,去看看在別的地方,他們怎麼做飯,怎麼吃飯,從這些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里觀摩學習。這是我希望你做到的。」


這句話,是開掛後的波登人生寫照,也是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話。



在認識波登以前,我從來沒意識到「旅遊」的定義可以這樣:


在《波登不設限》耶路撒冷的一集。波登來到巴以衝突最嚴重的一個小鎮子,對著鏡頭說:我接下來要去這個小鎮本地獨裁者的家裡吃飯,能聯繫到他我很幸運,但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我得非常小心我的語言,不然我們整個拍攝組生命安全都會受到威脅。但我有很多問題想問他,比如「你難道不擔心人們會造反么?」


在越南的一集,他把剛卸任的奧巴馬帶到河內一家非常臟攤的家庭餐廳,跟奧巴馬坐在廉價的小桌邊,坐在塑料板凳上么,擼肉和本地啤酒。一邊吃飯,他一邊問奧巴馬「你對特朗普上台後最大的擔心是什麼?」


在日本的一集,他坐在一家燒鳥店,對面是一男一女兩位SM大師,他一邊擼串一邊很真誠的跟姑娘了解作為S的心態是如何的,自己平日的生活是怎樣的。跟M男性則深度了解了SM文化在日本社會的位置。


我們都說食物將人聯繫在一起,但波登讓世界看到的,是:原來食物還可以開啟,可以讓從價值觀到人生經歷截然相反的人,坐在一張桌子上,聊自己從來沒意識到可以聊的內容。而我們受眾,則在他們的吃喝聊天中,窺見了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是怎麼運作的。


他的抑鬱和死亡


從探索頻道的《波登不設限》到CNN的《未知之旅》,這過去的20年,波登大概走遍了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和小鎮了。他說他一年有270天都在路上,這大概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我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如果我還不開心,那就是我的想像世界出了問題。」這是他一次接受採訪時對自己工作的評價。


但我不信這句話。或者,換句話說,我不信他說這句話時候,內心真正的感受。



或許20年前,在美食頻道第一次允諾波登可以藉由《一個廚師的旅程》節目,「由我們出錢讓你去世界各個你沒去過的地方看看」的時候,波登的開心是發自肺腑的。

但20年過去了,當這樣的行程已經成為了常態,當他自己已經在這個美食圈,甚至這個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時,當自己所有人生自私的夢想早已完成時,「我還在為什麼而奮鬥?」 可能是波登時刻在思考的話題。


他是想藉助自己的話語權和名譽改變些什麼的。他為宣傳「不要浪費食物」的組織站出來說話,他繼續冒著生命危險讓更多年輕人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創辦各種雜誌(包括《福桃》,作為顧問之一),以及在各種紀錄片里出現發聲。


就像一個壞小子,蛻掉了血液里最沒意義的叛逆,沉澱了自己靈魂里不羈的本質,然後讓世界為他的無可複製的人格魅力折服。波登用自己一貫的憤世嫉俗,一語中的,真實尖銳的語言,在為這個地球上的很多不公平發聲。


但他骨子裡是悲觀的。在經歷了利比亞,黎巴嫩等戰爭國家之後,他意識到,很多東西都是建立在很脆弱的基礎上。他看到過人性的極惡和極善,也見證過一些國家的倒台,部落戰爭的成與敗是緣由多麼小的利益和人性的紛爭。他不信自己,或者任何人,可以真正改變人性,所以他對世界的態度,是悲觀的。



或許這才是他選擇結束生命的根本原因吧。就像他在自己成名作《廚房機密》里說的:當我死的時候,我不會後悔自己曾錯失過什麼良機。我的悔恨可能更多的是這個世界上每一天有多少人在被傷害,被挫敗,有多少資源被浪費,以及有多少利益被貪婪的瓜分。


但他的精神是可以傳遞的。昨天晚上的推特上,我看到一句話:其實我們對安東尼最好的悼念,就是無論你住在哪裡,是什麼膚色——去其他地方看看把。去探險,去帶著開放的心態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像波登一樣,去跟陌生人聊天。這才是我們對波登最好的回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當植物遇見古典文學
春盡「柑」來有點甜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