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20年沒多大進步,不信試試1999年的老凱美瑞
回國已有一段時間,閑來翻手機里的照片,看到那台曾陪我們一起跨過山和大海的豐田老凱美瑞,不由感嘆往事轉眼飄散如煙。該寫點東西,懷念一下這個老傢伙了。
我們一起跨過山和大海
如果不是去美國,不會開到那麼老的車;如果不是開了幾個月豐田老凱美瑞,不知道汽車的耐用性有多好;如果不是跟這台老車長相廝守,不會想到這麼多年來,汽車除了樣子變變,其實也沒太大進步。
這次我重點聊聊近20來年中,汽車身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老凱。1999年9月份出廠,產地日本,2000年開始在美國首次上牌使用,到我們手裡,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道手了。
老凱是第4代國際版(XV20,1996-2001),它的同輩兄弟仍大量活躍在美國街頭
我們接手這輛老凱時,里程錶顯示剛過17.8萬英里(相當於28.5萬公里);開了5個月,轉手時里程18.4萬英里(接近29.5萬公里)。
說心裡話,我對老凱是依依不捨的,在美國這種離開車沒法活的國家,老凱照顧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超市採購、走親訪友全靠它,老傢伙還帶我們奔襲幾千公里,遊覽了美國的山水人文。除了有一次行駛時間過長,輪胎髮出一種糊味兒之外(前任車主交車時換了四條新輪胎,但貌似質量不咋地),無論是高速狂奔還是翻山越嶺,從來沒有鬧過別的毛病。
18年時間,豐田凱美瑞從第4代換到了第8代,平台也換用了最新的豐田TNGA構架,從時間和技術平台看,這個跨度都足夠大。但汽車本身的進化,和帶給我們的駕乘體驗,又有多大變化呢?
這畢竟是一輛18年的老車,車頂上的油漆被加州強烈的陽光曬得大面積爆皮,更換過的前右翼子板與車身色差明顯,變速箱位置有滲油,低速打方向會吱呀作響……關於耐用性的問題,留待以後再聊,這次我們重點聊駕乘體驗,可以肯定的是,這輛老凱的的機械素質依然很棒,開起來非常順溜。
加州流行晒傷妝
最讓我驚訝的是,老凱的發動機非常安靜。怠速穩定下來之後,聲音很輕,如果不是刻意去體會,手握方向盤時也不會注意到發動機傳遞過來的振動。就發動機的NVH來說,這個老傢伙的表現甚至超過了現在的不少新車。
這台老凱裝了一台2.2升排量的自吸發動機,型號為5S-FE,我查了一下數據,最大功率99kW,最大扭矩199N·m,跟最新的8代凱美瑞上裝的2.0自吸發動機比起來,動力數據要弱一些(新凱美瑞發動機型號為6AR-FSE,最大功率123kW,最大扭矩同樣是199N·m)。
實際開起來,老凱在平路上還是挺有勁兒的。美國人開車習慣大腳油門,綠燈起步和往主路上併線都動如脫兔,高速公路上經常組團超速,這幾種情況,老凱都能跟上趟兒,沒感覺到費力。只是到了高速公路上的長距離爬坡路段,老凱就力不從心了,使勁踩油門,提速還是無精打採的,感覺像是到了高海拔地區缺氧。
跟現在的豐田AT變速器比起來,老凱上的4速AT變速器就有差距了,換擋動作明顯,尤其是急加速一檔換二檔時,車子彷彿打了個尿激靈。
標準的雞腿檔把,肉感十足
當然,老凱畢竟已經上歲數了,我不確定發動機高速爬坡時的乏力,和變速器換檔時的頓挫,是否與歲月滄桑有關。我家有一輛豐田雅力士,也是4AT,一檔換二檔也有感覺,但主要是發動機聲音變化大,倒不至於明顯頓挫,所以,老凱的尿激靈,也有可能是因為變速箱老化,或者變速箱油換得不夠勤。
老凱跑直線時穩穩噹噹,18年的車了,一點都不跑偏,這方面堪稱業界楷模。
但轉向就差點意思了,快速過彎時太敏感,手上稍稍有點動作,車身就跟著晃一下子,搞得我一到高速公路匝道上就緊張,雙手死死抓住方向盤,靠人腦智能控制手上的動作以保證精確轉向。這裡有必要抱怨一句,美國人開車都是直腸子,不分直道彎道都不減速,大貨車大皮卡在彎道上也大油門狂奔,也不怕開翻掉。因為不想顯得自己車技太菜,也為了不礙別人的事兒,我也只好經常隨大流高速過彎。
雖然有時候太敏感,但這車的轉向實際上沒什麼路感,如果讓那些張口閉口操控性的傢伙們去開,一定是差評;但就日常駕駛來說,算得上輕鬆好開,本來就是居家過日子的車,這沒什麼好抱怨的。
歷代凱美瑞的轉向手感一向這麼溫溫吞吞,最新一代8代凱美瑞我也去4S店簡單試駕了一下,路況太簡單,沒試出什麼所以然。據說,這代凱美瑞轉而主打「運動」,轉向手感有進步。
老凱的內部空間足夠寬敞,座椅軟硬適中,連續開上四五個小時,腰也不酸不痛,可以說是比較體諒中年男人的貼心設計了。雖然老凱的四條輪胎不是什麼好貨色,但傳到駕駛艙的胎噪很小,說明老凱對路面噪音隔離還是很好的;速度上來後,能聽到風呼嘯而過,對風噪的隔離水平就一般般了。
找了張4代凱美瑞的內室圖片,貌似官圖
轉向沒什麼路感,底盤也沒什麼路感,懸掛對從路面傳來的振動過濾得很好,乘客表示很舒適;快速過彎時,老凱會用明顯的側傾提醒你別玩兒太猛。
這第4代老凱美瑞的後懸掛,已經是後來為大家議論紛紛的「筷子懸掛」。這是麥佛遜獨立懸掛的一個變種,橫向受力的不是粗壯的擺臂,而是兩根細連桿,看上去弱不禁風,但18年開了近30萬公里的老凱都不跑偏不抖動,可以讓那些嘴炮黨閉嘴了吧。
4代凱美瑞的「筷子後懸掛」(圖片來源於網路)
「筷子懸掛」經過歲月考驗,證實可靠耐用,但新一代凱美瑞終於厭煩了流言蜚語,後懸掛換上了粗大的下擺臂,提供了視覺和心理上的安慰。
必須要說說油耗了。老凱的油箱是70升,每次加滿油都能跑800公里以上,粗算一下,百公里不超過9個油。18年的老車了呀,夫復何求!
一邊開著老凱,一邊默默地思考,快20年過去了,汽車咋沒多大進步?
單就機械層面和駕乘體驗看,老凱和最新一找凱美瑞不好比(8代凱美瑞風格突變,主打「運動」),但跟上代比起來,區別真不大。要說區別,最大的變化還是外觀設計和內部裝潢,以及電子配置方面。
樣子就不用多說了,這就跟人的穿著打扮一樣,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流行的東西。現在看起來,當年的外觀內飾簡單樸素,但我覺得這並不代表用料和工藝和現在差別很大,因為我在美國還坐過朋友的雷克薩斯ES 300,1998年的車,與老凱同平台,相當於老凱的豪華版。
這台ES保養得非常棒,看上去比我的老凱年輕多了,說有七八成新都不算過份。內飾現在看上去依然有豪華感,細節做工比最新的凱美瑞只好不差。這說明,只要廠家肯下本錢,20年前的做工完全不是問題。
和老凱同平台同年代的雷克薩斯ES,以今天的眼光看,內飾依然挺上檔次
實際上,汽車的主要方面,包括車身結構、動力總成、轉向系統、懸掛布置、制動系統,經過百年的進化,已經非常成熟,不大可能獲得突破性進展。
就拿豐田的發動機來說,從1990年代早期開始,豐田在發達國家市場出售的車型就全面進入電噴時代,此後汽油內燃機已經沒有太多潛力可挖,無非是在進排氣、燃油噴射方式、壓縮比之類的方面小打小鬧一下,效果肯定是有,但確實一般般。不信你看老凱這發動機,又皮實又耐用還不費油,NVH水平也很高;而且,就算你對動力不太滿意,當年還有3.0排量的V6發動機可選。
前後「吸能」的豐田GOA車身結構,1995年就開始使用;轉向系統的變化無非是從液壓助力改成電子助力,省一點點油但手感下降;懸掛結構還是那幾種,無非是換個樣子找找新感覺;老凱的制動系統已經有ABS,後來的凱美瑞又加了ESC(ESP)之類的電子輔助。安全氣囊、定速巡航之類的配置老凱身上也不缺。
老凱有定速巡航、電動座椅、前排頭枕前后角度可調
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現在的新車多了塊多媒體彩色顯示屏,多了些電子安全配置。近幾年,為自動駕駛準備的一些技術陸續用在了汽車上,比如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之類,這些「半成品」是賣車的好噱頭,但實際上沒多少人真願意用。真正能提升汽車安全的,還是要靠人工智慧、車聯網之類,那還是後話。
我沒那麼懷舊,也不想以古非今,但汽車20來年的進步就這麼回事兒。汽車公司鼓吹用了多少新技術,實際上汽車動力沒強多少,舒適性沒提高多少,反倒是有些車故障率提高了不少,發動機缸內直噴愛積碳、變速箱檔位多了毛病也多(我至今認為6速AT是最平衡靠譜的)、渦輪機又是燒機油又是自產機油,至於那些花里胡哨的車載電子多媒體設備,除了讓你駕駛時分心,用處真不大。
平心而論,進步肯定是有的。現在的車,樣子變時髦了,看上去更高級了,整體動力好了一點,油耗低了一點,有的新功能也挺實用,比如泊車雷達、影像之類;但我們也應該知道,華麗的新包裝之下,汽車的機械水平並無大的改觀,大量的新配置就是廠商的噱頭,比如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自動啟停之類,說起來挺先進,用起來是雞肋。
有多少車主得了強迫症一樣上車就按這個按鈕
汽車公司需要汽車不停地更新換代,不斷地給汽車換樣子、加入新配置,以此刺激人們喜新厭舊,把手裡的「落伍的車」換成新款。在商言商,這是人家的套路,圈內叫做「有計劃地廢止」,我們不一定要順桿兒爬,三五年就跟著廠商的換代節奏去換車。
如果你對汽車新技術感興趣,最好能分辨那些新配置屬於什麼套路:比如自動啟停、小排量渦輪機主要是應付排放法規的;雙離合變速器是某些廠商試圖擺脫AT困局的試驗品;ACC自適應巡航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半成品,如此等等。
這些新東西,有些確實對你有好處,有的你多花了錢也未必有用,有的你花錢買了個煩惱。總之,一是不一定著急換車,二是換車也不一定非要買高配車。
TAG:東拉西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