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集中展出!看看1.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都長啥樣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翟冬冬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演化程度最高的一類,也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個類群。與其它脊椎動物相比,它們具有十分完善的適應能力,因而在進化歷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8日,「中生代哺乳動物」特展正式開展!阿霍氏樹賊獸、攀援靈巧柱齒獸、宋氏仙獸等53件31種中生代哺乳動物化石中的「頂級流量」開始陸續就位。平時每一件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藏品,今天首次集中亮相「對話」觀眾。
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介紹,哺乳動物起源於中生代,重要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在世界各國都有發現。近年來,中國成為中生代哺乳動物研究中的重要標本來源,從1997年第一個早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哺乳動物的發現報道,到接下來的20多年中,許多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中生代哺乳動物被陸續發現和研究。
1.6億年前的小夥伴什麼樣子,來一睹為快吧。
歐亞皺紋齒獸
能夠快速奔跑的敏捷的哺乳動物
產自中國遼寧建昌玲瓏塔大西山晚侏羅世髫髻山組,距今約1.6億年。標本以正、副模形式保存,並有毛髮印痕。由於牙齒髮育了明顯的皺紋結構,如很多小的脊、溝、凹槽等,加之與其親緣關係最近的多瘤齒獸動物產自西歐的侏羅紀地層,故命此名,體重推算約79克,是一種夜間活動的雜食哺乳動物,以樹葉、種子、蕨類、裸子植物,再加上蠕蟲和昆蟲為食,它還是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敏捷的哺乳動物。
雙缽翔齒獸
似乎能夠滑翔
采自河北青龍縣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紀地層中,翔齒獸約35-55克,屬中生代小體型哺乳動物。化石保存了碳化的皮膜和毛髮結構,這些皮翼與頸部、前後肢和尾椎之間相連接。鎖骨與間鎖骨已經癒合,形成「Y」字形,相似與鳥類的叉骨,四肢骨骼比例也符合有滑翔功能的現代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
短指挖掘柱齒獸
前肢骨骼強壯 挖掘好手
發現於河北省青龍縣,為晚珠羅世早期,它的前肢骨骼強壯,手爪骨呈鏟形,膨大,扁平,橫寬,伸長。它所有的前肢骨、手掌指骨和遠端指節的特徵顯示出很強的挖掘功能,頭顱的結構和肢骨的長短比例具有典型的地穴生活動物的形態。在哺乳動物最早期的基幹支系類群中,短指挖掘柱齒獸是第一例被證實的具有地穴型特化生活方式的原始哺乳動物。它生活在地下,牙齒可食蠕蟲類和昆蟲類。
宋氏仙獸
樹棲者 攀援靈活 腳上長毒刺
屬於已經滅絕的賊獸目。產自遼寧建昌玲瓏塔地區,時代大約為1.6億年前,它們均不同程度地保存了頭骨和骨架,首次從頭骨、下頜、牙齒和頭後骨骼等方面提供了賊獸類的新形態特徵。仙獸可以靈活攀援、是樹棲者,它們比現生松鼠在樹上生活的時間會更長。此外,和很多中生代哺乳動物與現代鴨嘴獸類一樣,腳上長有毒刺。根據它們的頭骨、下頜、牙齒以及咀嚼方式推斷,食性是以昆蟲、堅果和植物軟組織結構為主。
攀援靈巧柱齒獸
已知最早的攀援樹棲型哺乳動物
發現於內蒙古寧城,生活在距今 1.65億年前,屬哺乳動物基幹支系類型。體型小,是已知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攀援樹棲型哺乳動物。即使生活在地面上,也要有一定的攀爬功能,以克服崎嶇不平的地面。攀援靈巧柱齒獸特化的門齒形態和臼齒表現出雜食性和植食物性哺乳動物的特徵。
「這些新的化石發現,就激勵了我們去做更深入的探索。」美國丹佛自然科技館戴維德·科勞斯告訴記者,這些標本的重要意義在於首先它是我們演化歷史的實實在在的物質證據,第二因為有了這些化石,我們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孟慶金表示,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珍貴的化石標本,除了特展,博物館還為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長期參觀研究的平台,作為長期交流機制,共享這些標本。
工作人員介紹本次「中生代的哺乳動物」特展為公益展覽,展期時間為2018年6月8日—2018年7月7日,由於部分展品禁止拍照,參觀的朋友們一定注意哦~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