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青年是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這位台灣女孩告訴你

台灣青年是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這位台灣女孩告訴你

【環球網報道 記者 齊瀟涵】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任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島內有「獨派」政客還打起了「青年牌」,聲稱「台獨」是台灣青年的「天然成分」。事實果真如此嗎?一位來自台灣台北,就讀北京清華大學社科院的博士女孩陳翊瑄給出了她的答案。

6月7日,在「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六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這位台北女孩對環球網記者說,台灣青年並非是「天然獨」,而是政治操弄的「人造獨」。

陳翊瑄接受環球網專訪

何謂「天然獨」?陳翊瑄表示,在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時期,為達政治目的,在課綱上推行所謂的「多元價值」而去掩蓋「去中國化」,還灌輸了「逢中必反」的思維,使的這些台灣學子無法養成全面、正確的史觀。雖然台灣青年不見得主觀意識上都認同「去中國化」,但主政者的執意為之及政客的有心操弄,這是目前認同錯亂的最大根源。「天然獨」這個概念,由現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率先提出,她認為「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台灣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隨後「天然獨」這個詞更快速的成為台灣的流行用語,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創黨的「時代力量」,更將「天然獨」當成是政治營銷的工具,快速地拉攏更多年輕人的認同。因此,「天然獨」現象的形成原因,首先在於台灣當局在歷史教育上的「去中國化」。

但除去教育因素,陳翊瑄還提到「天然獨」形成的另外誘因:「現實因素」。

陳翊瑄說,所謂的現實因素就是分配正義問題。台灣經濟轉型艱難,貧富差距大;兩岸經貿雖因大陸「讓利」,台灣受益頗大,但選舉政治對貧富差距問題的挑撥操弄,再加上「兩岸紅利」在台灣各階層間分配不均,一些台灣年輕人產生了被剝奪感。這種社會再平衡中的不穩定情形,在轉型期國家和地區都是常態,但在台灣特色的政黨政治操弄下,卻催化出「太陽花學運」之類的群眾運動。加上民進黨利用貧富差距的問題將國民黨貼上「權貴化」的標籤,年輕人對台灣的經濟沒信心,仇富的群眾更是越來越普遍,而「權貴」在年輕人的心理是極為排斥的,因此才更覺得平民建黨的民進黨對他們來說更貼近生活一些。

對於島內少數政客鼓吹所謂的「天然獨」,認為「台獨」是台灣青年有著天然成分,陳翊瑄駁斥,這可以理解為一些台灣青年對於中華文化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有一些淡漠。「20多年的藍綠政爭及(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教育,才使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有了較大變化,年輕世代更逐漸忽略了自身與中華文化的意涵與關聯,這不是『天然獨』,是無可爭議的『人造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左翼政黨領導人:特朗普對和平是一個危險
德造船業擔心「中國攻勢」即將到來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