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拍河岸美景,試試這幾招

拍河岸美景,試試這幾招

河流是常見的自然景觀,身為攝影愛好者當然免不了要和它們打交道。如何拍好河流,是必須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

今天要說的,就是幾種十分有效的河流拍攝方案,從取景構圖、拍攝手法到注意事項一網打盡,不要錯過哦!

1. 縱橫構圖

選擇光圈優先模式,調整較小的光圈,配合廣角鏡的視野拍攝河流全景, 能夠更好地將蜿蜒河岸的曲線展現出來。

河岸空間布局有兩種形式,橫向構圖與縱向構圖(注意,這和橫幅豎幅是兩碼事),各自有不同的效果。

橫向構圖可以展現開闊感,更適合較平直的河岸。按照三分法布局安排河岸線的位置,能輕易營造出畫面的層次。

7.jpg

橫向構圖的缺陷在於納入景物過多,對河岸兩側景物的簡潔、美觀性要求較高,畫面很容易雜亂,或出現煞風景的景物。

而縱向構圖則可傳達出河流的深遠,透視效果也使得畫面具有顯著的空間縱深感,同時也能有選擇側重表現河岸景物。

同時,縱向構圖的兩側河岸往往能形成近似匯聚線的構圖,吸睛能力很強。

2. 俯拍展示曲線美

在高處俯拍河流全景,展示其河岸蜿蜒的曲線美,也是拍攝河流的一種常見方式,畫面具有韻律性的視覺美感。

選擇光圈優先模式,使用儘可能小的光圈,配合廣角鏡的大視野,儘可能地在大空間尺度內展示河流延伸的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使用較小的光圈,當環境光照不足時(如陰天拍攝),可能需要恰當延長曝光時間,需使用三腳架。

如果有帶三腳架,這類照片還有另一種拍法:「逆光銀帶」。

這種拍法的關鍵在於測光。建議使用平均測光,然後手動調低曝光補償。

這樣不僅能防止太陽過曝,還能把地面景物處理成黑影,而河流由於逆光反射亮度較高,看起來就是一條銀帶,十分漂亮。

3. 加入其他元素

在拍攝開闊的河流場景時,應該注意加入畫面中具有藝術感的元素,如山脈和天空,使畫面更豐滿,更富有趣味性。

在構圖時恰當安排前景、中景和背景的空間布局,讓三者之間能夠平衡畫面,互相呼應,以取得最好的畫面效果。

添加的畫面元素,未必非要是奇山巨石古樹這種壯觀的大景,普普通通的一棵小樹,一塊石頭,就能為畫面增色不少。

在前景位置添加前景景物,近景遠景的大小對比顯著,進一步強化了畫面的立體感和空間縱深感,也使得畫面更為活潑。

普普通通的一棵樹,成為了點睛之筆

進一步縮小畫面尺度,拍攝水景小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河流中尋找形狀特異的石頭、樹根或落葉,對焦在它們身上,最好也同時對準它們進行點測光。

若能調整角度,使水面映出河岸兩側景物的倒影,形成虛實結合的效果,畫面更富韻味和感染力。

4. 長曝拍出不同感覺

帶上三腳架拍河流,你能夠嘗試更多的拍法,拍出不同的感覺。

第 2 點中介紹的「逆光銀帶」只是其中一種,而更有意思的拍法是選擇較慢的快門速度,進行長曝光。

快門速度的控制很有講究。不同的快門速度,能將河水拍出完全不同的感覺。想要流動感還是特殊質感,看你的選擇了。

稍慢的快門速度,流動感顯著

進一步減慢快門速度,流動感減弱,質感增強

繼續減慢快門速度,流水完全霧化

如果你問我「曝光時間多少秒能拍出霧化效果」之類的,關於具體參數的問題,我只能回答一句「無可奉告」。

因為,這和實地拍攝情況有關,取決於水體流速。

那麼,怎麼設置合適的快門速度,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呢?答案是,試。

從最低的 1/4 秒開始,然後嘗試 2 秒、4 秒、6 秒,看看哪張最符合你的要求。反正曝光時間也不算長,拍多幾張並不費事。

拍攝這類照片,最好選擇水文情況複雜,水流「激蕩」的地區,並在畫面中保持適當的靜物比例,增強動靜對比,更能凸顯流動感。

此外,這類照片的拍攝時間最好選在陰天或黃昏。如果光照條件過強,可能會出現過曝現象,需要裝上 ND 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壇 的精彩文章:

攝影中調節光線的10個法則
8個實用技巧讓人像攝影成為藝術

TAG:攝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