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措施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措施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措施

基金項目: 山東省農科院青年科研基金資助項目( 2016YQN36)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助項目( CARS-29-15) ; 山東省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資助項目( CXGC2016D01) ; 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資助項目。

葡萄適應性較強,在山東省各地區均有分布,截至2015 年底,山東省葡萄栽培面積居全國第三位,產量為4. 25 萬hm2,栽培面積為121. 6 萬t,其中釀酒葡萄栽培面積約1. 94 萬hm2,葡萄酒產量達到3. 92 億L,約佔全國的33. 8%,均居全國首位。

山東省鮮食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為「巨峰」,面積約為7 300 hm2,第二主栽品種為「紅地球」,面積約為4 300 hm2,第三主栽培品種為「玫瑰香」,面積約為4 300 hm2,其它栽培品種有「澤香」「寶石無核」「藤稔」「克瑞森無核」等;釀酒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為「赤霞珠」,面積約為4 600 hm2,其它栽培品種有「蛇龍珠」「霞多麗」「貴人香」等。

1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

1. 1 葡萄栽培面積穩步擴大,優勢產區逐漸形成目前全省已經基本形成膠東半島葡萄與葡萄酒優勢區和魯中南鮮食葡萄優勢區的格局。其中膠東半島產區中煙台市是主要的釀酒葡萄產區,青島市是鮮食葡萄主產區。魯中南鮮食葡萄產區包括臨沂、淄博、泰安為主的泰沂山區,以及濟寧、濟南、菏澤等黃河故道平原地區。

1. 2 品種逐漸多元化,結構日趨合理

隨著人們對產品多樣化需求以及市場價格調整,葡萄品種更新速度逐漸加快,極大促進了葡萄產業的發展。鮮食品種在仍以「巨峰」和「玫瑰香」等中熟品種為主的情況下,早晚熟品種比例逐年增加。早熟品種主要有「紅巴拉多」「夏黑」「弗蕾無核」;中熟品種有「金手指」「巨玫瑰」「陽光玫瑰」等;晚熟品種有「魏可」「紅地球」「克瑞森無核」「紅寶石無核」等,通過不同成熟期品種的搭配,既增加了產品的多樣性,又延長了鮮果的市場供應期。位於膠東半島蓬萊市的葡萄酒企業不斷引進了約20 個特色釀酒品種( 如「小味兒多」「馬瑟蘭」「小芒森」等),通過試栽和釀酒已初步顯現出良好的栽培適應性和釀酒風格特徵。

1. 3 栽培模式呈現多樣化,設施栽培發展迅速

目前全省的葡萄栽培模式不僅限於露地栽培,設施葡萄發展迅猛。設施葡萄主要分布在煙台、泰安、平度、濟寧、高密、壽光、聊城等地。通過設施栽培,不僅擴大了葡萄的栽培區域,而且延長了葡萄的供應時期,提高了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經濟效益。

1. 4 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迅速,以葡萄為主題的文化旅遊項目逐漸增多

青島大澤山葡萄節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為主題,在充分宣傳大澤山葡萄品牌的同時,也有力的促進了當地旅遊和經濟的發展。濟寧市任城區將葡萄文化與運河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建立起「萬畝」葡萄採摘觀光園,成為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之一。以釀酒葡萄酒庄為特色的文化旅遊,如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張裕卡斯特酒庄、君頂酒庄、青島中國國際葡萄酒街等特色旅遊已成為山東旅遊的精品路線,成為了解葡萄酒文化、促進葡萄酒工業發展和拉動消費的重要渠道。

2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 1 主栽品種單一,地域品種較少

目前為止,山東省鮮食葡萄品種仍然以「巨峰」「藤稔」和「玫瑰香」等中熟品種為主,早、晚熟品種相對較少,釀酒品種則主要以「赤霞珠」「蛇龍珠」和「霞多麗」為主,並且主要以國外品種為主,自有品種選育和推廣程度不高。葡萄品種過於單一,銷售壓力大,價格優勢不明顯。近年來雖然不同地區和科研單位也在逐漸引進一些新品種,但總體而言品種更新速度仍然較慢,配套栽培管理技術不完善,示範推廣效果不明顯。由於沒有科學的引導,果農在品種選擇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出現一哄而上的無序發展局面,導致品種過於單一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因盲目發展而失敗。

2. 2 栽培管理精細化程度不夠,果實商品化程度不高

葡萄產業的組織化程度低,特別是鮮食葡萄的種植仍以一家一戶的單獨經營為主,葡萄種植面積小且分散。並且受限於種植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葡萄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機械化、集約化程度低,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

缺乏標準化架式及葉幕形,架式老化。目前鮮食葡萄主要以多主蔓扇形為主,葉幕形普遍採用直立葉幕形,整形修剪雜亂無章;管理上大水大肥,片面追求產量,缺乏精準化水肥管理技術,大水漫灌,肥料過度,導致高產低質;缺乏綜合的病蟲害防控技術,重治療,輕預防,導致施藥次數和用量極大增加;缺乏抗逆栽培技術,應對突發災害能力弱;為了追求大果粒、好顏色又隨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一系列問題。

2. 3 生產成本不斷增加,效益逐年下降

葡萄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低,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加之農藥、化肥、果袋等農用物資價格的逐年上漲,以及生態災害頻發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葡萄種植成本逐年增加,近幾年葡萄收購價格普遍偏低,尤其是釀酒葡萄,葡萄種植效益明顯下降。相對於其它果樹,種植者感覺費工費時,收入較低,發展的積極性偏低,有些地方開始伐樹改種其它經濟作物。

2. 4 苗木生產不規範,繁育體系不健全

葡萄種苗的生產和管理缺乏有力的監管,植物檢疫形同虛設,苗木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品種純正的脫病毒良種苗木生產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苗木繁育沒有專用采穗圃,種條都是從栽培園剪取,導致病毒病和病蟲害大範圍傳播,難以預防;大部分採用自根苗建園,根系淺,抗性差,難以抵禦越來越嚴峻的生物與非生物脅迫;葡萄種苗繁育體系建設滯後,苗木生產和銷售秩序混亂。

2. 5 產業基礎研究投入不足,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目前,全省在葡萄品種種植區劃方面尚未開展系統研究,對全省的葡萄種植無法做到區劃定位,不能給廣大葡萄種植企業或個人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科技投入不足,葡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隨著產業的發展與規模的擴大,優良品種、栽培技術和技術人才水平,都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3 山東省葡萄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之路探索

山東省是我國葡萄栽培的優勢產區,栽培歷史悠久,如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繼續保持全省葡萄栽培的優勢地位,需要在結合山東省葡萄栽培特點的基礎上,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葡萄產業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3. 1 加大科技投入,為葡萄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3. 1. 1 提升種質資源保存、利用水平,加快自有品種的選育工作

針對山東省葡萄種質資源匱乏、缺乏豐富的適宜本土氣候條件的葡萄育種材料,葡萄育種工作滯後的現實情況。引進國內外優良葡萄品種、野生種和育種材料,特別是本土自育品種及抗性品種和砧木,建立葡萄種質資源圃。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開展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建立抗性營養系選種技術體系;通過營養系選種、雜交育種、芽變選種等方式,選育品質優、抗性強、風味好適宜當地特色的優良葡萄新品種(品系)。

3. 1. 2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產學研聯盟,著力解

決制約葡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開展優質無病毒苗木繁育體系與技術研究,加大無病毒苗木的擴繁能力;加強砧木品種的研究與利用,利用砧木品種抗性強的優勢,提高栽培品種的抗逆性,特別是一些具有抗寒、抗鹽鹼、抗葡萄根瘤蚜的砧木,進行適宜砧穗組合的篩選;研究葡萄園土壤管理與肥料高效利用技術,開展葡萄園土壤改良與精準施肥;綜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進行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示範;開展適宜埋土防寒區葡萄架式、架形選擇及配套的簡化修剪技術研究,確定埋土防寒區高光效省力化樹形和葉幕形及花果管理技術方案;開展產地葡萄與葡萄酒典型風味特徵物質的研究;探索葡萄酒發酵基質代謝途徑,優化品質調控技術,開發特色新產品;篩選具有優良釀酒特性的本土產香酵母;研究葡萄冷藏保鮮期間品質變化規律,構建保鮮技術體系。圍繞葡萄與葡萄酒生產的各個環節,創新組織方式,建立產學研結合的產業創新、培訓聯盟,集成現有資源平台,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持續開展創新、培訓活動。

3. 2 加強政府監管和引導,促進葡萄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 2. 1 優化品種結構、提升果品質量

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引導,調整產業布局,使產業布局更加趨於葡萄高效栽培區;優化品種結構、鮮食品種要加大一些早、晚熟品種的引進,通過不同成熟期品種的搭配,進一步延長鮮果的市場供應期。目前表現較好的早熟品種有「貴妃玫瑰」「紅雙味」「紅巴拉多」「早霞玫瑰」「夏黑」「希姆勞特」等,晚熟品種有「魏可」「聖誕玫瑰」「摩爾多瓦」「紅寶石無核」等。釀酒品種需要引進、擴種「小味兒多」「馬瑟蘭」「小芒森」等具有不同特點、可生產不同酒型的新品種,增加產品類型。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措施

貴妃玫瑰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措施

聖誕玫瑰葡萄

山東省葡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措施

陽光玫瑰葡萄

3. 2. 2 整頓苗木市場,建立優質苗木繁育體系

要大力整頓苗木市場,針對苗木市場混亂的現象,應儘快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制定苗木生產行業標準,規範苗木生產,改善苗木市場環境;扶植一批資質好的苗木企業,進行規範化的苗木繁育和推廣,為產業提供足夠的優質苗木;嚴厲打擊以次充好,販賣假苗、次苗的行為;建立苗木生產銷售檔案,建立可追溯機制。建立省級葡萄良種苗木和砧木繁育中心,引進無病毒抗性砧木和品種,建立無病毒苗木采穗圃;建立葡萄病毒檢測中心,加強脫毒苗木的體系的研發力度和抗性砧木的選育擴繁。

3. 2. 3 完善宏觀管理和監督體系,為葡萄酒產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政府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應該儘快制定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葡萄生產、產品質量和產品出口質量標準,並加強監督檢驗和依法管理,在苗木生產、區域種植、產量控制、農藥使用、產品質量、商品包裝等一系列葡萄生產過程中均有章可循,使我國葡萄生產真正實現規範化和標準化。

3. 3 改善栽培管理模式,提高種植管理水平

3. 3. 1 改善栽培管理模式,標準化建園,省力化栽培

改變原有栽培管理模式,推廣優質、安全、高效的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推廣適於不同地區、可操作性強的標準化栽培技術。在加強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的同時,要加強配套技術的研發,實現良種良法的有機結合。在埋土防寒區,將原有多主蔓扇形架式改造為易於下架埋土、省力化的傾斜式單幹單臂架式,提高結果部位,增強樹體的透風透光性。增加株行距,一般株距1. 0 ~ 1. 5 m,行距2. 0 ~ 2. 5 m,有條件的地區進行機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在一些不需下架埋土的地區和休閑觀光園中,可採取根域限制「T」型架或「H」型架式。一般株距2. 0 ~ 3. 0 m,行距5. 0 ~ 6. 0 m,配以短梢修剪。

3. 3. 2 大力發展設施栽培,提高葡萄種植水平,降低病害蟲發病率

針對山東地區葡萄成熟季節雨水偏多、病蟲害嚴重的問題,應大力發展避雨栽培模式,一般可採用竹木結構的簡易避雨棚,一般在5 月底6 月初覆膜,10 月中旬去膜。避雨栽培對降低病蟲害的發病率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對霜霉病的預防作用極為明顯。要大力發展設施栽培,通過促早栽培早熟品種、延遲栽培晚熟品種,延長葡萄的供應期,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通過設施栽培,可有效減輕真菌性病害的發病程度、減少農藥使用量、節約農藥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高果品質量,保證果品安全。

3. 3. 3 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培育地方品牌

依據地區文化特色,積極舉辦各種以葡萄為主題的採摘節和旅遊觀光園,帶動葡萄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積極培育地方品牌,提高知名度,實現品牌化銷售,增加產品附加值。

3. 4 改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多方經營,全面發展

一是抓好優勢產業帶和優勢產區建設,引導龍頭企業聚集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和優勢產業帶,發揮好張裕、中糧、君頂等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二是緊緊圍繞提升優質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合作社多形式的合作經營,增強優質產品供給能力。鮮食葡萄除了要提供豐富的品種外,更要注意延長產業鏈,開發出一批適合制汁、加工品種;釀酒葡萄要逐步開發甜型、半甜型、半干型、起泡酒等不同產品,注重發展高檔、中檔葡萄酒,擴大優質低價佐餐酒比例,改變葡萄酒品種單一的局面。三是積極拓展銷售市場。進一步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步伐,電子商務與實體銷售相結合,進一步暢通銷售通道。積極推進大數據、「互聯網+」在葡萄與葡萄酒銷售環節的應用,加強電商平台建設,構建依託互聯網的新型生產經營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錢柳 的精彩文章:

赤芍膜下滴灌栽培技術
飄逸簡潔的文人木式盆景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