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今天,可能是全中國父母最焦慮的一天

今天,可能是全中國父母最焦慮的一天





今天,是2018年高考的第一天。明天之後,將有975萬人通過這場考試的四張試卷,改寫自己的人生。





你還記得自己的高考嗎?


如果現在你的孩子在參加高考,你是怎樣的心情?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距高考還有多少天?



前幾天,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又上了熱搜,這所帶動了整個鎮經濟的中學背後,除了辛苦的高考生,還有無數辛苦的父母——他們放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來到孩子身邊,

全心全意

陪孩子高考。




事實上,在考試這件事上,很多父母顯得比孩子更焦慮



這種焦慮現在已經不止體現在高考,而是在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場大大小小的考試——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考……




每一場考試,都是一次全新的起跑,不用力,就會被其他孩子甩在身後。

比起自己被同齡人拋棄,更多的父母害怕的,是孩子被同齡人拋棄。


01


成人世界焦慮的蔓延






某孩子已經拿到了國際數學比賽的金牌,你的孩子還在吃雞;



某父母賣掉800萬的學區房帶孩子看世界,你連學區房都沒有……




現在的社交網路如此開放,以前我們只跟鄰居家的孩子比較,現在,我們要跟所有我們知道的孩子比較。




前幾天有一個新聞,一個小學老師因為在班級群中公布了全班的成績,被孩子成績相對不好的家長要求道歉,而這位老師最終道歉並且辭了職。


 


現在,把孩子的情況通報在家長群里,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管理手段

,以前封閉的教育全被公開放在群里,很多家長唯恐自己的孩子被點名,焦慮已經成為了很多父母的日常。




這些焦慮的背後,是成人世界焦慮的蔓延。







因為父母深知被同齡人拋下的無奈,他們不願這份無奈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於是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孩子幫自己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事。




作家蔣方舟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她年少成名成為作家,是因為她媽媽在小時候騙她,

「每個中國小學生在小學畢業之前都必須寫一本書,否則就會被警察叔叔抓走……」

在這樣的鞭策下,有了當年轟動一時的少年作家蔣方舟。





我媽對我說:「

我不想你的一生像我一樣,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我媽抵死也要把我托進一個新的世界。




像蔣方舟媽媽這樣的父母,我們並不陌生。

他們希望孩子擺脫現在的階層,為此,父母可以在全力鞭策孩子的同時,無條件地犧牲自己。




紀錄片《零零後》中就有一對這樣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媽媽把家搬到了北京郊區的回龍觀,但是爸爸得在城裡上班,於是在一段時間裡,父母只能選擇分居。


 


為孩子的教育勞心勞力,甚至全家出動的新聞太常見了,我們的父母,一邊犧牲著自己,一邊還心疼著孩子:


 



看他上學那麼辛苦,我也心疼,可是不努力怎麼上更好的學校。


誰有底氣說:我的孩子現在這樣就很好了,我只會認為自己給的還不夠。



02


物質起跑線VS精神起跑線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我不能讓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彷彿人生就是一場一步錯步步錯的冒險。




如果說一個人的人生有起跑線,那這條起跑線在哪裡?終點線又在哪裡?


 


也許很多人想到的是物質上的起跑線,正如那句廣為人知的「毒雞湯」所說,「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

」。「生在羅馬」就是一條極具優勢的起跑線。




如果沒有相對好的物質條件,父母會把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因為

教育,帶來的階層躍升的無限可能。




現在的教育,也是成為了物質條件比拼的戰場。

買更好的學區房,上更多的特長班,看更廣闊的世界,接受更精英的教育,沒有這些,跨越階層並非那麼簡單。


 


電影《起跑線》講的就是這樣一個關於孩子起跑線的故事:





為了讓女兒贏在起跑線上——上更好的幼兒園,身為中產階層的拉吉夫婦從買學區房裝有錢人,到凌晨排隊拿報名表,再到入學遭拒又找中介搶入學資格,甚至住貧民窟裝窮人……








面對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我們身邊像拉吉夫婦這樣的父母並不少。



 


但是,除了物質上的起跑線,孩子無形的精神起跑線,對孩子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

哪些做人的道理是父母從小就教你的?

」一個高贊回答是:





尊重他人,反省自己。

一種很好的教導就是沒有教導,他們從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我,而是讓我獨立思考,自己把握人生。


 


短期來看,更好的物質條件確實能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但

長遠來說,父母給孩子的精神起跑線,才能讓孩子在人生這場馬拉松里跑得更遠。


 


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就是最好的精神起跑線

,而在愛和接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有著

更包容的內在,更開闊的思維,和更強的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



03


在談養育之前,先了解自己






母能陪孩子走的,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有限的路。

好的父母,是帶著孩子走完這一條路後,放手,而這段路中的經歷,已足夠照拂孩子的一生。





在這條路上,父母能給孩子畫出來的最優質的精神起跑線,大概就是孩子的包容力、選擇力和開闊的思維力。




越早擁有包容力的孩子,能越早覺知這個世界的異和同,在他們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或者非此即彼,而是

走出局限,接納不同

,於是也就越早擁有開闊的思維,和越走越開闊的路。




在視野足夠開闊之後,他們也就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

與其讓父母幫自己做決定,他們更想早早擁有自主選擇權,自己把握人生。




很多父母的焦慮,正是來源於想為孩子做決定,

當孩

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除了焦慮卻無能為力。




也許,

在思考各種養育方式的利弊之前,

父母應該學會把一些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

,了解自己,然後想清楚,自己想養育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所以,

你是什麼類型的父母

?你又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一般情況下,父母有這三大類型:


 




  • 1.佛系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信奉自由的散養教育方式。

他們跟孩子之間,講究的是一個「

隨緣

」:


 



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咱在哪兒上都一樣。


老師說要帶小魚去學校觀察?廚房有剛買的鯽魚。


 


這世上確實存在這樣「粗心」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並沒有像很多家長那樣上心,有時甚至還會忽視孩子的感受。




因為沒有在孩子身上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太高的期待,也就無所謂焦慮不焦慮。


 


「佛系」父母養育出的孩子,要麼對自我管理能力極強,要麼就隨大流野蠻生長。


 




  • 2.儘力而為型父母


 


這類父母,信奉

儘力就好,而不強求結果

。他們跟孩子之間,講究一個「

儘力

」:


 



你這麼努力,能考到這個分數媽媽真為你高興。


別沮喪,爸爸知道你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他們對孩子的期待,建立在孩子自身的意願之上

,也願意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推動力,他們有多大的能力,就給孩子多好的條件。




因為他們更關注孩子本身的想法,所以他們並沒有太大的焦慮,而是讓孩子自己把握人生。




「儘力而為」型父母養出的孩子,一般情況下擁有很強的自主能力,同時又有一定的安全感。


 




  • 3.砸鍋賣鐵型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信奉「沒有不優秀的孩子,只有不努力的父母」

,他們跟孩子之間主要講究一個「

犧牲

」:


 



只要你能上重點,我們就搬家。


只要你好好努力,就是「砸鍋賣鐵」,也讓你出頭。


 


他們一般對孩子都有著較高的期待,即使當下沒有很好的條件,也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幫孩子實現自己。




因為有著較多的付出和期待,他們的焦慮感一般較強,在關注孩子的同時,他們可能也忽視了自己的想法。


 


這類父母養育的孩子,往往有著較高的自我期待,但也可能太過在意別人的期待。


 


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肯定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擁有更強的生活資本

;無論你是更注重精神,還是更注重物質,最注重的肯定是自己能不能成為托起孩子的那股力量。


 


其實,在做父母之前,你也是自己,而在養育孩子之前,你要先了解自己:






你知道你對自己孩子的真實態度嗎?


你是一個什麼風格的養育者?


你在養育孩子時是焦慮的嗎?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

測測你的養娃態度

,了解你在養育孩子的路上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越是有錢的人,花錢越謹慎
在這個好壞參半的世界,我選擇做我自己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