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二豎為虐」——死得最窩囊的國君
有個典故叫「二豎為虐」。豎,是罵人的話,類似於壞小子,這是一種蔑視的稱呼。如歷史上楚漢戰爭時期,鴻門宴上劉邦在項羽的猶豫中逃過一劫。宴後,一心想殺劉邦除害的項羽謀士范增大發脾氣,說了一句話「豎子不足與謀」。「豎子」罵的就是項伯。項伯在鴻門宴前給劉邦泄露消息,鴻門宴上又阻擋被范增授意要殺劉邦的項莊。因為留下劉邦就是給項羽留下了一個最強勁的敵人,所以范增罵他「豎子」。
「二豎為虐」是說兩個壞小子在身體里搗亂幹壞事,指的就是身體里的疾病,意思是說人生病了。這個典故出自《左傳》。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做夢,夢裡有一個惡鬼,長發拖地,捶胸跳躍。惡鬼惡狠狠地對晉景公說,「你殺了我的子孫,這是不義,我要為子孫報仇。皇天上帝已經允許了。」晉景公躲在屋子裡,鬼毀壞了宮門及寢門闖進來。晉景公很害怕就藏到內室。惡鬼又闖進內室。晉景公這時候嚇醒了。
景公向巫人桑田問吉凶。桑田說景公吃不到今年新收的麥子了,這是暗示晉景公生了病,病越來越重,只得求良醫。秦國國君桓公命醫緩去給晉景公看病。醫緩還沒到晉國,晉景公又做夢了,「夢疾為二豎子」。疾病變成了兩個小孩在晉景公的身體里搗亂。一個小孩說要有一個良醫來了,我們恐怕要受到他的傷害,往哪兒逃呢?另一個說,我們呆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拿我們怎麼樣?這兩個小孩,即二堅立,就是病所化。肓,指胸腹之間的橫隔膜;膏,指心臟下方處的脂肪。古代醫學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臘之間叫肓,認為這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
醫緩來了,果然說晉景公的病已經不是醫生能醫治的。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艾灸不能用,針刺夠不著,藥力達不到,無計可施已經不能治了。晉景公覺得他說得有道理,認為醫緩是個好醫生,於是給他厚賜就讓他回去了。
六月初六,晉景公想吃麥飯。讓主管籍田的甸人獻上新麥,讓作為諸侯專用廚師的饋人把新麥烹煮。麥飯做好後,晉景公不忘特意召來了巫人桑田。他記恨桑田斷言他的生死,於是一定要讓桑田看到他算的不對,讓桑田看已經煮好的新麥飯,意思就是表示自己能吃上新麥,桑田說的有誤。展示夠了之後晉景公就殺了桑田。他以為事已成定局。誰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得意之下正要進食的景公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很想如廁。更奇特的是景公進了廁所不知怎麼就掉進廁坑裡死了。直到第二天早晨,有個宦官夢到自己背著國君晉景公升天,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果然事情到了第二天中午就應驗了。正是這個宦官找到了晉景公,把堂堂國君從廁坑背出來了。於是後來就讓這個宦官給晉景公殉葬。
與楚爭霸的晉國國君晉景公在霸業方興未艾的時候死去,同時晉景公也是春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國君。即使縱觀中國歷史,像這種跌入廁坑而死的奇葩死法恐怕也是獨一份兒。
※《羋月傳》里,他沒有治國才能卻當了太子的老師
※戰國最後50年,為何秦終成王?只因這個國家是秦國最大幫凶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