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something其一:積極心理學部分
初次接觸積極心理學是在大三,大學真的太閑了,閑的發慌就開始看各種書、美劇,專業技能沒有學到多少,閑書和美劇看了一堆。第一遍看網易公開課-哈佛大學幸福課,當時覺得這個題目很大很虛,但因為是哈佛大學爆款網路課程,就看了十集左右,說實話,那個時候看了就跟沒看一樣,一點都沒學到有用的東西,為什麼呢?因為涉世未深、人生太平淡了唄!
再接觸就是在上個月了(2018.5),為什麼會再次回到這一個軌道上?好像有人暗暗指路一樣,還是生活之手在撥弄額。整個2018年前半年情緒波動太大,不安全感、失望、頹廢,各種消極情緒霸佔著我的思想。彷彿腦子裡不斷產生shit一樣的東西,這樣是非常非常消耗生命力的。越是意識到自己處在這樣的狀態中,就越想找到一個救命稻草抓住,拯救自己於shit之中。
哈佛大學-幸福課是由Tal Ben-shahar教授的課程,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這麼多學生選修這門課,背後當然是有一定原因的,說明現代人心理多少有點問題,焦慮、抑鬱等。即使考到了哈佛,也還是逃不掉一個魔咒:「感覺不幸福」。
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很多,當然我能將其應用到生活中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即便是一小部分,也改變了我的生活。
總結一下我能應用到生活中的一些:
1、如果你覺得不幸福,運動絕對是一條拯救你的路徑
2、從negative creator->negative finder->benifit finder->benifit creator的進階,你要重塑你的思考模式,對同一件客觀事物,採取不同的詮釋方式,會呈現出很多不同的結果,這種逐漸形成的詮釋模式,決定了你最終是negative finder還是benifit creator。
3、permission to be human. 這一點也很重要,要明白你所有出現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反應,比如失望、焦慮、緊張、狂喜。你不僅要接受積極的情緒,還要接受消極的情緒,這只是你作為「人」這一個體的正常情緒保護機制而已。
4、親密關係的維持從來都是需要努力的,可能剛開始出於新鮮感,親密關係會很輕鬆愉快,但隨著新鮮感的消失,維持親密關係的因素就需要處於親密關係中的個體進行創造。「愛情」從來都是動態的關係。
5、有些人天生就是樂天派,這種人無疑很幸運。但大部分人都不是,都需要後天的不斷塑造品性,讓自己不斷提高體驗幸福感的機會。
這一課程的內容還有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
在學習完幸福課後,又繼續觀看了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導論。當然這個課程包含的範圍更廣,還需繼續學習,總之對心理學的探索也是我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啦。
再者,《非暴力溝通》給出了一種和平對話的練習方法,也是很不錯的書,所有的不滿、攻擊性對話全部是由於對話者的需要沒有被滿足,而我們已經習慣了採用表達情緒的方式對話而不是表達需要的方式去溝通。可能說的不是很清楚。那就舉個栗子吧。
背景:老公很晚睡覺,凌晨3:30還在看客廳看手機,老婆醒了起床看到了,有兩種對話模式可能出現:
A、老婆:這麼晚還不睡!明天還去不去上班了!都幾點了!
B、老婆:早點休息,明天八點多要起床上班,只能睡5個小時不到了,經常這麼晚睡,我很擔心你的健康問題。
現在,很清楚了,客觀背景都是老公3:30沒睡覺在玩手機。A回答在以表達情緒的方式對話,明顯感受到憤怒和威脅,這種情況下老公的回答一般不會好到哪裡去,也會以表達情緒的方式進行回應。
B回答,表達自己的需求,(擔心老公身體健康,希望早點休息),這種兩種對話我都進行過,第一種得到了很不耐煩的回應。第二種得到了老公的和平式回應,他說明了自己為什麼這麼晚還不睡(公司煩心事太多,睡不著),然後很愉快地過了幾分鐘就洗漱睡覺了。第二種方式讓對話的另一方感受到的是說話者的關心而不是憤怒的情緒。當然,誰都不喜歡被「憤怒的」對待。
還有《內在的重生》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這本書太深奧了,還在閱讀中,就暫不分析解讀了。
最後,近半年覺得最有用的一段話分享一下:
當有足夠廣泛視野和深入思索之後,積極樂觀會成為一種理性決策,而不僅僅是先天個性。這話的意思是:無論你曾經過往個性和心理模型是什麼,以及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狀況,「此刻」之後轉向積極開放,都是數學上的更優戰略。這是一個清晰的概率選擇——理性樂觀主義者的真正銳利。(摘自@Horacex 一個愛讀書觀點獨特的理性樂觀派博主,推薦關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