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年人學東西沒有小孩快
為什麼小孩子學東西快,而成年人慢?我一直對這個問題比較好奇,按理來說,成年人有了知識積累,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學東西要比小孩快。但真實情況是,小孩學東西更快, 給三歲的兒童一個 iPad,很快就可以玩起來,而一個成年人卻要摸索半天。最近看生物心理學,從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機制找到了一個解釋。我試著用較為形象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大腦是由非常非常多的神經元構成的,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連接,突觸是大腦的基本計算單元,可以類比為計算機晶元中的晶體管,目前最先進的個人電腦CPU中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是十幾億個,也就是10的9次方個。
大腦中的計算單元的即突觸數量比這個要多好幾個數量級,神經突觸大約有10的15次方個,這個數字乍看上去沒有什麼感覺,但你知道全球的GDP一年有多少美元?是10的14次方美元,如果一個突觸價值1美元,那麼一個人大腦中神經突觸的價值相當於全球10年GDP財富。人在剛出生時,大腦幾乎具備了一生中能擁有的所有神經元,大概在生命的第15個月,大腦神經元之間的神經突觸連接數量就已經達到了巔峰。但是從15個月後就開始減少,為什麼會減少呢?剛出生的小孩的大腦就像一個密密叢叢的草地,學習的過程就像一個小人在草地上行走(連接神經元的過程),因為沒有路,到處也都是路,所以能很容易的學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小人經常走的路就固定下來,而其他沒有被連接的神經元由於沒事做,就會萎縮凋亡。為了高速高質的傳輸神經信號,大腦還有一個能力,就是將這些常走的路保護起來,它會給路(突觸)外圍包裹一層膠質細胞(這個過程叫做髓鞘化),這層膠質細胞叫髓磷脂,髓磷脂的作用是保護和絕緣的作用。因此如果我們有一個技能越熟練,控制這個技能的突觸和髓磷脂就越多,大腦的反饋迴路就會越暢通。這如同我們為了高效運輸貨物,要修封閉高速一樣,在高速上,車能跑的更省心更快。根據最小阻力原理(任何事物都要節省能量,讓其流動的阻力最小),成年人的大腦喜歡走那些阻力最小的老路,不願開闢新路,這就不能連接新的神經元,神經元不連接,就學不會東西。解決的辦法就是按照小孩學東西的規律,模仿小孩如何學習,激活那些閑置的神經元,讓他們連接運轉起來。
行為設計學
助推個人進步+企業成長
關注
本文內容摘自大輝知識星球中第20180603期思維周報,更多內容可掃下面二維碼加入:
※成功不是靠智商,視角更重要,它值90分智商
※做信息的奴隸 or 信息的主人?
TAG:行為設計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