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世稱「神筆王鐸」!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洒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王鐸的行草書特別是長條幅草書,以驚人的筆力,奇矯怪偉的體格,渾厚淋漓的筆墨,達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他的書法線條形成是極富個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於歷史上各名家,也異於同時代各家,可以和懷素比肩。他那霸悍雄強,扛山舉鼎的筆力是數百年來無與抗行的。
明末書壇受董其昌書法的影響,追求所謂俊骨逸韻。王鐸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為標幟,追求雄強、激烈的風格和對動蕩的內心生活的表現。王鐸一直不斷地從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中汲取,後受米芾影響,使之成為創造個人風格的有力支點。其筆力雄健,蒼老勁疾,尤長於布局,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
談到王鐸莫不想到他獨特的漲墨效果,其傳世作品也多為此種風格,據研究晚明書法文化的學者白謙慎指出,在王鐸的書法作品中我們長能見到因漲墨而造成一個字筆畫之間的粘合,有時筆畫之間的空間完全被墨暈沒,由於筆蓄墨很多,墨在字中間暈開,使字的邊緣呈不規則狀,就彷彿在刻章時由於快速運刀所致的不期然的崩裂效果。
論及書法,固然不可以不談「二王」,中國書法自「二王」之後,可謂是百家爭鳴,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深受「二王」書風的影響,王鐸也在其列。
王鐸三一個非常沿襲傳統的書法家,但王鐸對「二王」書風的繼承與發展,並不是簡單的增加亂頭粗服,點畫狼藉的狂怪用筆,而是大膽的注入了自己的狂放的豪氣,使章法極盡歪斜,縱橫之能放,造成字勢的傾倒緊迫,氣勢奔放,勢不可擋。他把縱列種的橫筆突出與大小粗細的提按縱放相結合,造成恣肆任性,擺動強烈的鮮明對比。
墨色的濃淡、乾濕與結構的疏密、聚散相互為呼應,含蓄多變,風神洒脫。「漲墨」重塊的體積感與干筆的頓挫的空靈感,使作品出現雄強豪放、蒼老粗獷的藝術個性。狂筆纏繞的連綿與逸筆跳躍的節奏,縱橫奇崛,節拍適宜,表現出憾人心魄的磅礴力量。
王鐸是明末一位書法大師,同時也是中國書法史上開拓風格、創造新美境界的巨匠。他以其獨特的書風和書學成就,確立了在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