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資中的系統性思維

投資中的系統性思維

投資是否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在股票投資中聽到最多的是周圍的朋友說這隻股票不錯,那隻股票可以,從而形成了其投資行為,而如果深究其背後的投資原因,則大多是好股票,有消息等等原因,從投資實踐來看,一個或者少數幾個信息點是否就是合適的投資動機呢?好股票是否就一定不會虧錢?事實上,單一信息驅動如果不結合時間周期而做的投資是輸贏參半的,如果去除掉市場本身的波動影響和投資者偶發性的交易決策後,可能作用是更小的,如同樂視的投資一樣,投資樂視本身並沒有錯,可是忽視本身的驅動邏輯和驅動周期而做的投資大概率是失敗且錯誤的。

有人說投資是門科學,而科學的本質是其系統架構,作為一個拜訪了數百名基金經理的從業者,在與來自公募、券商、媒體、保險、民間的諸多投資經理交流後,發現絕大多數預測其實是很難被實現的,即使是業績優異的投資者們,預測未來是我能想到的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不排除存在個別因對未來有著敏銳嗅覺而產生優異的投資業績的投資者,但是從基金經理們的投資實踐來看,方法才是保證業績的關鍵,尤其是對於普通的大多數而言。方法的科學性並不僅有一種,但方法就如同原則一樣,擁有對待一件事物的相對固定的步驟、看法與釋義,許多虧損其實是由於意識與行動之間的不穩定的偏差而造成的,而這種偏差通過科學的方法,是有機會得到控制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論優先。

股票作為公司的某種代表,其價格自然擺脫不了供需的基本原理,股票的價格波動並不是單期的博弈,而是多期的博弈,即使是公司業績情況也會反應在某一個維度的供需層次上,供需本身是多因子決定的結果,事實上,因子可能會多到無法計數,但是較為顯著的因子是有機會被挖掘出來的,而這些因子在某一維度上會較大程度的決定股價,這些因子其實就是大多數投資者在投資時所說的為什麼買這隻股票,也就是邏輯。然而,股票投資的最大難題在於因子與股價之間的不穩定性,在某些階段,宏觀經濟可能影響更大,另一些階段,影響最大的可能會轉變為市場風格,多因子並不意味著在任何時點其價格都由所有顯著的因子共同影響,放在長、中、短不同持有維度下來講,影響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邏輯與周期的不匹配是股票投資最大的障礙,這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看了五年的邏輯(大多是成長,業績等),做了三天的交易,或者看了三天的邏輯(資金博弈,消息面等),結果持有了一年,這種失衡的交易無處不在,大多數的投資失敗其實都可以歸結於此,尤其是許多損失慘重的交易。從辯證法角度來看,就是既要看到問題的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尤其要注意次要矛盾向主要矛盾的轉化。

現期的邏輯判斷是否就會轉化為股票的投資機會?在同一平面上的多方向合力的結果並不能完全決定價格的波動,此時最重要的大概就是二維空間的重合度,也就是現實與預期見的偏差度,任何即期的邏輯判斷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市場是否也是如此認為並已經充分反映到了價格的波動中去,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預期差概念。但這種預期差不局限於業績,而是存在於方方面面的邏輯之中,鑒別市場包含了什麼樣的預期是非常困難的,這時候大概就是時機去觀察其他投資者的想法了。

投資方法千千萬,好比武學門派,都有機會修鍊出上乘武功,但一定要清楚自身門派武學依託的是什麼,在自身最擅長的驅動因素上去下功夫,尋找與之匹配的投資周期,能夠比較準確的衡量到預期差,就是好的投資方法了吧,門派無貴賤,投資無高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基工廠 的精彩文章:

TAG:投基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