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科學到古詩、英文,學霸媽媽這樣給娃科普春蠶
看點:
今年的高考剛剛結束,各路學霸在考場上盡情揮灑,一朝金榜題名,躋身名校。今天《超級育兒師》就帶大家走近一位學霸媽媽,看看這位昔日的復旦才女是如何通過給5歲的兒子科普跟蠶寶寶有關的知識,來進行親子互動的。
5、6月間是孩子們養蠶寶寶的季節,前幾天剛好朋友送了很多蠶寶寶給兒子,讓我有機會為孩子開啟了一次奇妙的養蠶之旅,期間引領5歲的寶貝動了不少腦筋,關乎生命、語言、文學、責任和愛。
小傢伙第一次見裝著蠶寶寶的盒子,上去就是360度大反轉,讓蠶寶寶「坐過山車」,一會兒又用小手揪起一條,似乎不太溫柔。其實孩子天生是不知道怎麼用溫柔的方式表達對小動物的好奇和喜愛的,他們會通過戳、捏甚至踢來試探會發生什麼,父母需要示範給孩子怎樣做才算善待生命、愛護動物。我趕快拉開孩子的小手,告訴他,「蠶寶寶不是用來捏的,這樣捏你,你什麼感受?」引導孩子有同理心,並告訴他,「你看著媽媽的手,可以這樣輕輕地摸摸它們。」很快,兒子也學會了輕輕地拿起一條,很溫柔地撫摸蠶寶寶。
養蠶還讓孩子學會了照顧小生命的責任感——兒子學著跟我們一起準備桑葉、換蠶沙,還在我們的提議下把蠶帶到班級里,讓所有小朋友們一起看著蠶寶寶長大。責任感、分享、科學觀察,通過養蠶的幾日都做到了。不過來自蠶寶寶的收穫似乎還遠沒有結束。
又過了幾天,孩子問我,蠶寶寶從哪裡來的?我說是卵變的。那卵從哪裡來的?我說是蛾生的。那蛾子哪裡來的?蠶寶寶吐完了絲去哪裡了?……在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下,我決定給孩子做一張「蠶的生命循環圖」,徹底來個掃盲。
儘管對蠶的生命周期非常了解,但是這次是要講給孩子聽,為保證嚴謹我還是自己先查了資料。我告訴他,桑蠶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蠶寶寶的一生要經歷卵、蠶、蛹、蛾4個階段……講解的過程中孩子聽地很認真。
春天桑樹發芽的時候,小米粒大小的蠶卵中會孵出小蠶,剛剛出生的小蠶黑黝黝的,只有螞蟻大小。它們會一直不停地吃桑葉,不斷地長大,長得白白胖胖的,所以你要記得天天給它們換新鮮桑葉哦!經過25天左右,它們身體變成半透明的樣子,就停止吃桑葉開始節蠶繭了。這時蠶寶寶會吐出絲,把自己包在一個小房子里,變成蠶蛹,就像這樣:
後來蠶蛹在蠶繭內羽化成蛾,吐出鹼性腸液,把蠶繭頂部濕潤弄鬆後,用胸足撥開繭絲,從繭內鑽出來,然後再交配,生下新的卵,等到新的一年春天來了,桑葉發芽了,新一代的蠶寶寶也就又開始成長了。
為了讓孩子加深對蠶的理解,我還做了一個蠶的順序表格,沒想到孩子聽過之後很快就正確排序,說明他已經簡單地知了解了蠶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此外,我還挑選了一些英文科普繪本,讓老爸給兒子從頭念到尾,一遍中文一遍英文,趁孩子對桑蠶感興趣,把有關的英文也學了。
最後還和孩子一起複習了那首關於春蠶的膾炙人口的古詩,並告訴他這首古詩現在多用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通過這一次養蠶的體驗,讓5歲的兒子對對待生命的態度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而且為了帶給孩子充實的體驗和知識,也促使我把以前稀里馬虎應付考試的學習,真正變成了自己的知識,對以前討厭生物知識也開始有了真正的興趣。相信你也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興趣,結合偶然的活動,發揮自己的強項,為孩子設計出全面提升知識儲備的親子互動。
育兒先育己,育兒就是育己。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又養育了一回自己!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智商培養任重道遠,孩子總問「十萬個為什麼」並非壞事!
※6步糾正孩子口齒不清,「大舌頭」寶寶變身小演說家!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