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些在夜店裡蹦迪的名校留學生在想些什麼?

那些在夜店裡蹦迪的名校留學生在想些什麼?



From 平平


本文系授權轉載自:INSIGHT視界

微信號:weinsight





「Angelina,上次和我們喝酒的那個Ivy小姐姐問我們今天開不開卡?」




「開啊,我來問我的promotor,你好不容易來趟,今天肯定約起來!」




「別叫那個Erica哦,上次搞了我的朋友還沒找她算賬呢!」




?


她,儼然成了我在這座超大型魔幻都市的夜店嚮導。 




我和Angelina是在一次熟人組局中認識的對方。她是名校錄取,商科路線,談吐中透露著自己優渥的家境和苛刻到精英的教育。 




如果不是我接過她手中遞出的萬寶路香煙,剛剛從美國農村高中畢業的我是絕對不敢相信:

眼前這個一線城市的女學霸會出入這種場合。


?




為什麼她要來這種地方來玩?


夜店裡都能認識哪些「貨色」?




三巡酒過,同旁邊學設計的小姐姐,朝對方的耳朵里撕扯了幾句含混的讚美,卡里十幾個人的微信一加。 



我驗過了貨:

Top10大U的學霸,GPA4.0的哲學學姐,理工神校的計算機大牛... 




我放下剛剛喝完的伏特加酒杯,看了看我微信迂迴寒暄套話中的「某某某21」和別人回敬的「哇,大佬」。恐怕在別人眼中,這些所有在震耳欲聾的電音中搖擺的年輕人,都是好學生。



在隔壁不遠的卡,男女倆倆配對,準備結束後「深入了解」對方的幾個留學生,應該也是這樣「自帶閃光」的學歷背景和令人羨慕的家底。畢竟,要在一晚上花掉三位數甚至四位數,是現在中國一般中產階級家庭二代難以出手的。




一夜狂歡過後,他們收穫了什麼?


我又收穫了什麼?



不過是圈子和個人形象。一個具有強烈排他性的社交圈子,和一個鮮明的又廣受追捧的留學生形象。 




「蹦迪微信群」裡面活躍著的蹦迪老手們開卡,朋友帶著朋友的朋友,源源不管加入這個不大的聊天組。




「這個周末健康一把?」




「圖書館走起/天文台走起」




「快點來人,現在是個仙女局」 




你能看懂多少黑話,說明你有多融入一個神秘的留學圈附屬的社交圈層——

一個屬於一線城市午夜到黎明的社交平台。 







通俗來講,答案其實也不言而喻:有些地方就是有些人才去的。夜店就是國內愛玩會浪富二代去的。當然,這絕對是有失偏頗的一杆子打翻。但是這樣的刻板印象,地圖炮一樣一炮定義了夜店裡所有人:

有錢,會玩。




那麼,你如果作為名校留學生來赴這個局,就是進入這個更私密的社交圈子——一個原本就由刻板印象打造的圈子。 進入這個圈子後,很多事情都會變的方便快捷很多。 




你會立刻知道他們的愛好其實之一(蹦迪),甚至更細到喜歡喝什麼酒,蹦什麼樣的局;

不用擔心和野雞的人浪費時間

,你會很快得知他們的學校與專業,是學術大佬抑或是職場老手;不必顧慮你的特權(privilege)會煩擾一些沒有那麼富裕(well-off)的孩子,你不用做privilege check,

就大聊特聊所謂的「上層人生」

 ,然後愉快地進行哪裡買到打折Gucci之類的對話。 







我在這些局裡發現:在一個卡上一同舉起酒杯的人們看似不同,實則相同。

在這個圈子,大家都在自我陶醉在「我們真優秀」的海市蜃樓中。

藍光屏幕閃爍、電音酒意正酣之時,被酒打濕的皮質卡座上沒有人在浪費時間。




我關注的幾乎十幾個留學公眾號上,都會有這幾個熱詞:學霸、女神、優秀、努力、天生、逆襲...看得我覺得臉一紅,




「看看別人長得比你好看,學習比你好,要命的是爸媽還比你的有錢!」




這些勢頭強勁的「你看看你」的宣傳文案,其實都暗藏一個新式留學生標杆。




這個社會對我們明顯提高了要求,這些因為別人的成功而顯得自己失敗的案例告訴我們:

光光成績的優異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日漸苛刻的目光。

在北美名校怒取GPA4.0的同時,你要兼顧一場人人稱羨的愛情和廣結天下的友情,女孩子要淡妝濃抹時尚可人,男孩子要腹肌指路家務全能,對你爸媽還提出了不能年薪低於百萬的歷史遺留要求。




可能么?答案是:可能。 




但是,不是你也不是我。去夜店喝酒蹦迪,在這裡就不能被簡單地解讀為「一位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在酒精的影響下,伴隨著電音節奏跳舞」,而更應該理解為:




美國名校的中國學生,想通過去夜店蹦迪,

來設立獨屬於自己的人設

,去試圖打破「書獃子」的學霸刻板印象。 







打破了什麼刻板印象了嗎?我認為,其實是一次徹底的刻板印象的延續。精心建立自己的「能玩能學」的個人形象,其實是利用刻板印象來粉飾自己怕輸,要比的內心。 




其中核心的形象構建就是「老子/老娘學能九天攬月,浪能深海捉鱉,錢是不差的,Balenciaga,Fashion是我家。」




這多麼符合當代人人吹捧的那個牛津女學霸人設。 




連接到我之前論證的夜店那個「有錢會玩」的刻板印象,很多人是歸順於它來顯示自己去了夜店就儼然成為了「浪里小白龍」。

臆想可以打破另一個刻板印象:




「好學生都只會泡圖書館,社交尷尬,玩不起來」。 




去了夜店,蹦了一晚,自己慢慢就從書獃子的形象中脫離了。

讀書和娛樂,嚴謹和不羈的對立似乎被一群在夜店裡年輕狂歡者所融合了。 




「在Boston約炮無數的浪子回中科院設計衛星,喜歡Rave的夜店女白天是PwC女強人。」




不要給人貼標籤,要貼就貼double的。

要做就做設計衛星里約炮最多的,要當就要當PwC里最浪的raver.




沒有人現在願意自己身上滿載的都是相似的標籤,越氣質相衝越好。

長袖善舞的個人形象,遠比專精惟一要更有魅力。 




還記得我們講的圈子嗎?這個圈子也是個人形象的孵化地和鞏固器。一群相似的人在一起聊的話題,可以讓人更有歸屬感。酣暢淋漓夜場出來之後,第二天感嘆一下嚴峻的投行就業形勢,再探討一個當代中國LGBT的民主權利。







「我們」原來這樣的多元,這樣的百變。

「新式精英」的個人形象是圈子的通行證,圈子又是這個形象的認可,頗有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滿足感。




所以,看似去蹦迪,是我們屈服於自己最原始的社交本能和放縱慾望。但是,在這背後,在青春萬歲的狂熱口號下,這些「最精英」的中國青年人們在這個瀰漫著荷爾蒙、電音和酒精的地方演算出了最理智的社交密碼。 




他們在這個最衝動的名利場,小心翼翼地勾畫了屬於自己的不羈姿態。

觥籌交錯之間,新的社交生態誕生,重塑,升化為我們的社交模式和規範。 




看起來,去夜店了都是不學無術的留學敗類,其實不盡如此。有人崇拜夜夜蹦迪的學霸,其實也可能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設塑造。






歡迎訂閱

北美浪神



北美最

的存在




浪神每天都

會告訴你北美各種無節操的奇聞異事,也會積極地發散正能量


在你悲傷的時候也可以來找浪神聊天~


最主要的還能幫你找到另一半!浪神在公眾號主頁等你調戲哦!




浪神

頻繁發送留學生零食、

機票、備考等福利




長按並掃描

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我


帶你裝逼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浪神 的精彩文章:

《奇葩大會》這場真人秀一點都不奇葩,但是卻讓人動容流淚
親手殺掉並吃下自己養大的小雞,這堂生命課是喪心病狂么?

TAG:北美浪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