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之儒家山的故事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之儒家山的故事

舉和旗 求和道 生和美 和天下

編者按

萬庄村,在歷史上曾叫做「萬和庄」,在經歷了歷史滄桑和時間錘鍊之後,變成了冀南平原上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村莊。可喜的是,恰逢王殿明會長回報桑梓、文化興村的戰略投資,在萬和庄興建了萬和宮、中華孝道園、中華傳統美德十二德碑、文化站等文化旅遊景點,使萬和庄發生了華麗的蛻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文化之村、生態之村、和諧之村、文明之村。

萬和庄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豐富的故事傳說支撐著村莊輝煌、多面的昨天。當我們拂去歷史的雲煙,打開塵封的記憶,就可以更加深刻、理性、全面的理解故事傳說中原本的真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

為了更好的把萬和庄呈現給讀者,小編特別整理了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王殿明會長主編的《華夏和諧文化第一村系列叢書》中楊遵義老師編著的《萬和庄的故事傳說》,將其中的精彩篇章予以刊發,與君共享。

萬和庄的故事傳說

儒家山的故事

◆◆

萬和宮的儒家山,曾經是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講學的地方。諸多出土文物證實,萬和宮就是先秦到漢代的一處重要遺址。

在萬和宮修建之初,總經理王殿明先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大力弘揚儒家思想,樹立起孔夫子的高大形象。然而,怎樣表現?把至聖先師孔子的光輝形象樹立在什麼地方,卻一直是困擾王殿明先生的一道難題。

一天夜裡,王殿明先生讀書至夜半,不覺伏案而卧,忽然,見一位老者飄飄然落在面前。細看這人,白須白眉,仙風道骨,飄逸洒脫,真是個神仙下凡之體。只見這位老者對王殿明先生說出了兩句偈語:「欲問安身在何處,大楊樹旁儒家山。」說完,老人飄然而去。王殿明先生被驚醒了,原來這竟是一夢。夢中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兩句偈語是什麼意思?王殿明先生陷入了苦苦的思索。大楊樹,應該是確址的一個地方。偈語應該是說,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安身之地應該是在大楊樹旁的一座高台之上,這高台應該命名為「儒家山」。那麼,萬和宮,這方圓幾十畝的區域之內,哪裡又何曾有過大楊樹呢?他調動起了自己所有的童年記憶,卻不知答案如何。後來,村子裡的一位長者告訴他:過去,在今孔老夫子像東大約三、四米的地方,還確實一先一後有過兩棵大楊樹。頭一棵大楊樹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栽的,它大約毀於清咸豐年間的戰火。據說,這棵大楊樹毀時,圍有兩丈多粗,十多丈高,枝如傘蓋,蔭及十數畝,人們十幾里之外就能看到它。自從這棵大楊樹毀了之後,又從旁邊生出一棵小楊樹來。它慢慢長大,後來也長到有兩摟多粗,大約是民國初年,因生活困難,萬家的一個老爺爺把這棵大楊樹刨掉賣了十三塊銀元……。

老人的敘述揭開了迷底,印證了夢中的偈語。對,應該在古大楊樹西築一座高台,取名儒家山,孔聖人的光輝形象就樹在此山之巔,王殿明先生果斷的做出了決定。

施工開始後,工人們又在今「儒家山」地基下挖出了一塊奇形怪狀的巨石,上面還隱隱約約地有「聖人石」三個字,大家都感到非常驚奇。工作人員輕輕地取出了這塊巨石,把它放在「大山」一側。

儒家山築起來了,孔聖人的高大形象樹立在高山之巔,向人們講經佈道,敘述著歷史上曾經的輝煌。

-----來源:河北省和諧文化研究會王殿明會長主編華夏和諧文化第一村系列叢書《萬和庄的故事傳說》(楊遵義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夢園 的精彩文章: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為誰都有發跡的可能

TAG:圓夢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