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IPO大型化時代應解決炒新導致的獨角獸「虛胖」
近期,A股IPO呈現出新特點,就是大型公司上市密集,獨角獸與大象藍籌輪番IPO,A股進入IPO大型化時代。
6月5日,中國人保成功過會,成為A股第5家A+H股上市的險企。這也是繼工業富聯後,A股年內第二家百億融資量級的企業過會,意味著A股又迎來了一個「巨無霸」。此前,工業富聯、葯明康德、寧德時代三隻獨角獸相繼過會。
獨角獸與大象IPO密集來襲,引發投資者對A股募資壓力的擔憂,不少投資者質疑大型公司IPO對A股的抽血效應。管理層及擬上市公司的應對措施是以葯明康德為代表的「縮股」、以工業富聯為代表的戰投「鎖股」,甚至成立獨角獸戰略投資基金。
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市場就會發現,對於A股來說,IPO募集資金的壓力其實不大,首發募集資金規模相比總股本來說也不大。同時,中籤率屢創新低,新股認購踴躍,說明市場起碼在新股申購環節完全能夠承受,並且還供不應求。
真正值得重視的是炒新資金的溢出效應和虹吸效應,這才是A股難以走出單邊行情的資金方面的因素,炒新資金虹吸效應才是A股的命門。
監管層要想真正解決A股IPO融資壓力,不能只盯著IPO初始融資規模,而是需要將工作後移,全力解決炒新導致的獨角獸「虛胖」和資金虹吸效應。
這種觀點可能超出許多對市場不太熟悉的投資者的直觀感受。確實,A股大型IPO不斷,融資壓力不小。除上述的中國人保和幾隻獨角獸以外,騰訊、阿里、百度、京東和網易正準備以CDR方式回歸A股。5家互聯網巨頭初期CDR發行規模將在2800億~7000億元。除此之外,國內計算目前符合CDR發行標準的還有小米等30家獨角獸企業。
同時,A股上市銀行的陣營正在持續擴容。伴隨著近期鄭州銀行、長沙銀行IPO相繼過會,2016年以來「成功闖關」發審會的銀行已經達到12家。另外,還有17家銀行排隊推進A股IPO進程,合計募集資金規模在400億到900億元。
大型IPO,除了銀行還有券商。今年以來,券商IPO提速明顯,在過會率大降的背景下5家券商成功過會,分別為中信建投、華林證券、南京證券、長城證券和天風證券。中信建投登陸A股市場後,將成為第11家A+H股券商,國內前十大券商A股聚首。若過會券商今年全部上市,A股上市券商將達到35家。
互聯網新經濟公司、獨角獸企業以及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股構成了A股大型IPO的主力。這些公司募集資金規模也確實不小,人保估計募資百億元以上,工業富聯募資272億元,其他大型IPO募資規模也不容忽視,投資者擔憂資金壓力也不無道理。但是,相對於市值50多萬億元的A股,相對於上市之後的市值擴張,A股IPO首發募資其實壓力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新股IPO上市之後的「估值虛胖」才是真正的資金壓力所在。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其一,今年港股與A股IPO的比較。
剛剛過去的1~5月,港股新上市公司83家,A股僅52家。港股開始出現明顯的反超,是A股同期IPO的1.6倍。而在2017年,港股新上市公司183家,A股2017年新上市公司438家,港股只有A股的42%。同時,港股市場過去5個月新增IPO申報公司數為176家,去年同期僅為97家,接近翻倍。而A股市場新增IPO申報公司僅有23家,去年同期為107家,出現明顯下滑。
這組數據,雖然沒有統計募資規模,但從IPO家數也側面說明了A股IPO壓力並沒有市場想像的那麼大,募資壓力相對更加市場化的港股來說也應該可以承受。
其二,A股IPO首募資金與上市市值的比較。
為什麼說A股首募資金規模對市場壓力不大?原因在於與完全市場化的港股不同,A股IPO實行嚴格的管控。新股發行通常都不會超過23倍市盈率紅線,新股發行市盈率相對老股來說有較大折讓,這導致新股IPO首發募資較低。
但是,A股新股在正式上市之後,市值卻會快速膨脹。葯明康德上市之後連續16個漲停,每股報129.91元,累計上漲逾520%,靜態市盈率達到110.31倍,總市值達到1353.6億元,流通市值也達到135億元。而公司發行價為每股21.6元,發行市盈率22.99倍,募資僅有22.51億元。從上市前後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葯明康德首募資金只有上市後流通市值的17%。而某些獨角獸企業,上市之後資金炒作非常明顯,如今市值已經腰斬。
因此,要想解決大型IPO募資壓力,單純的「縮股」、「鎖股」無法實質解決資金壓力,獨角獸戰投基金也可能會淪為套利的打新基金。
需要將重點由IPO前端移到上市後端,解決炒新問題,不能任由遊資狂炒,讓這些本已規模龐大的大型公司上市之後成為估值「虛胖」的「毒角獸」,將市場存量資金吸凈。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遏制網貸亂象不只需要嚴格監管
※善林金融周伯雲投案,此案和錢寶網非法集資案有何區別?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