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有5人竟在同一年離奇死亡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有5人竟在同一年離奇死亡

原標題:建安七子之首是誰?有5人竟在同一年離奇死亡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發達,出過許多的名人,唐朝的李白杜甫這些自不用說,他們的作品三歲小孩也能背了,建安七子更是東漢末年時大大有名的七位文學家,誰是建安七子之首? 建安七子的生平事迹都是怎麼樣的了,建安七子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了,建安七子中竟有5人在同一年死去,難道這不離奇嗎?世界上有那麼巧的事?



建安七子是誰


建安七子又號鄴中七子,是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同時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將他們相提並論,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


建安七子之首有人說是孔融,也有人說是王粲,以認同王粲為建安七子之首的居多。在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東漢山陽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人。擅長辭賦,建安七子之一,被譽為「七子之冠冕」。漢獻帝西遷的時候,王粲來到長安,去拜訪名士蔡邕。當時蔡邕家裡賓客盈坐,聽說王粲在門外,蔡邕慌慌張張出來迎接,把鞋都穿倒了(倒屣迎之)。大家見王粲只是個十五六歲、身材弱小的孩子,都感到驚訝。蔡邕說︰「這孩子才學廣博,我比不上。我要把家裡的藏書文章都送給他。」王粲初依劉表,劉表以王粲貌寢、氣質柔弱及不拘小節而拒絕任用。後劉表死去,劉琮承繼位置,王粲勸其投降曹操。曹操辟舉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後升遷為軍謀祭酒。魏國建國後升為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天,王粲隨軍隊伐吳,翌年春正月二十四日戊申(217年2月17日),於返回鄴城途中病亡,據稱死於痳瘋病,年僅四十一歲。曹丕曾親臨其喪,告訴同遊說:「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作品多散佚,明人輯有《王侍中集》。近人俞紹初依據前人所輯,整理成《建安七子集》。王粲在詩賦上的成就高於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表現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詩》與《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王粲《七哀詩》說:「……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南登灞陵岸,同首望長安,悟彼林下泉,喟然心碎肝。(或作「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把在亂世的經歷見聞,融入於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實的記錄。



歷史評價《典論》作者曹丕評曰:「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粲長於辭賦。干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張衡)、蔡(蔡邕)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陳壽《三國志》:「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沖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白居易:「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駱賓王:「河朔詞人,王、劉為稱首;洛陽才子,潘、左為先覺。若乃子建之牢籠群彥,士衡之籍甚當時,並文苑之羽儀,詩人之龜鏡。」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高祖父孔尚,鉅鹿太守。父孔宙,太山都尉。

由於曾任北海相,亦稱孔北海,後因得罪相國曹操,遭處死並株連一家。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首都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太中大夫陳煒來到李膺家,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可不一定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駁道:「從您講的話可以看出,想必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吧?」(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銳氣盡出,目無尊長,這麼聰明的孩子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孔融任將作大匠、遷少府,曾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恃才負氣,言論往往與傳統相悖,並多次反對曹操的決定,如反對恢復肉刑、反對曹丕私納袁紹兒媳婦甄氏、嘲征烏桓、反對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於漢室,上奏主張「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不以封建諸侯」來增強漢室實權,此舉更是嚴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日(公元208年9月26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罪名殺之,株連全家。


魏文帝曹丕深愛孔融文辭,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



《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據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卷83載孔融有《春秋雜議難》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


歷史評價


曹操:「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司馬光:「歲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可誦,論事考實,難要悉行。但能張桀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資治通鑒·漢紀·獻帝建安元年》)

羅貫中:「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曹操圍袁尚時曾派遣陳琳求降,被曹操拒絕。陳琳後為曹軍俘獲。


曹操愛其才,署為司空軍謀祭酒,曹操軍隊的檄文大多出自陳琳和阮瑀之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疫疾大作,與劉楨、應瑒、徐幹等人同染疫疾而亡。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歷史評價


曹操長年以來有嚴重偏頭痛毛病,甚至有痛到在地上打滾的紀錄,一日曹操頭痛症犯,強忍苦楚批閱陳琳奏章,陳的絕妙文筆讓曹操看得入神連頭痛都忘了,之後曹操以此事開玩笑稱讚陳琳妙筆生花可治頭痛,後引申為成語「文愈頭風」。


陳壽:「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溫庭筠:「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徐幹(170年-217年),字偉長,三國時期文學家,北海郡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初年,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中郎將文學。建安中,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後又授以上艾長,但也因病謝絕。


徐幹本人擅長辭賦,能作詩,其七言詩妙絕當時,有"五琳(陳琳)七干"之稱。其主要著作是《中論》,當時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軒猿賦》、《漏卮詞》、《枳橘賦》、《團扇賦》……等,曾被曹丕評為「雖張(張衡)、蔡(蔡邕)不過也」(《典論·論文》)建安七子中只有徐幹以《中論》數卷跳脫建安七子的泥濘,成一家言。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瘟疫流行,徐幹亦染疾而卒。


阮瑀(2世紀?-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市)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一,孫阮咸亦是當時名士。


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曹操征之為官,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後徙為丞相倉曹掾屬。


非但章表書記出色,詩歌亦有文名,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民眾底層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阮瑀的音樂修養頗高,妙於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應瑒(2世紀?-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縣)人,建安七子之一。伯父應劭,父應珣。


應揚生於書香世家,長於辭賦,曾被曹操聘為掾屬,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詩作不多,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音調悲切,多寫離居飄零之感,曹丕說他「和而不壯」。與弟應璩齊名,兩兄弟的作品合為一集《應德璉休璉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徐幹、陳琳、劉楨皆卒於疫疾。


劉楨(2世紀?-217年),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年間,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有往來。後劉楨因在席上「平視」曹丕妻子甄氏,曹操以不敬之罪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

曹丕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平易通俗,長於比興。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藻不夠豐富,所以鍾嶸在《詩品》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作傳世不多,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陳琳、徐幹、應瑒同染疾亡。傳世有《劉公幹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三國時期十大下落不明異常神秘的人物
古代歐洲與中國的皇帝誰權力更大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