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營分表證論及其用藥總結

營分表證論及其用藥總結

中醫對營氣的認識 ,《內經》側重營氣的生理病理論述 , 並多與衛氣相併論述 (書中營衛並稱者達40餘處 ) ,《傷寒雜病論》繼承《內經》的理論,以營氣的生理病理為基礎 , 提出了傷寒中部分營氣的證候,如風寒外犯,營衛不和的桂枝湯,營氣不足的桂枝新加湯等, 這些證候以表證為主 。

葉天士明言「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溫熱論 ) , 說明溫病與傷寒在營氣病證上應有共同的生理基礎 , 論理也應該有溫邪襲表的營衛不和之證 。

西醫解熱鎮痛的葯入營分不太強,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入營分作用,其藥理作用可抗血小板聚集,而其他解熱鎮痛葯後第一反應是大汗,發衛分的力量強,西醫治療喜用抗生素輸液,屬水寒濕物質,對於外感風寒濕犯於營分表證作用屬於犯虛虛實實之戒,故西醫治療感冒病,容易殘留濕邪於體表,變生他證,且容易複發。目前很多的風濕病關節疼痛,身體疼痛多起於體表營分。

人機體可分三大屏障。一是營衛,二是氣血,三是陰陽。體表的防禦主要靠營衛,然而臨床上很多醫生喜用激素類藥物,此類藥物是有類似附子的作用,直接動員陰陽,振奮陽氣,所以臨床上激素類患者病久後臉通紅,肥胖,容易水腫,表面毛細血管擴張。

入氣分的表葯往往可以入衛分,尤其是透表,通經,發表;入血分的葯如果可走表,往往可以入營分;入氣分的葯,溫性很強,可作用於肝腎,有救命根的作用,對陽分起作用;入血分的溫葯,可解決陰枯,對陰分起作用。

血要營養人體,是通過營來完成的(浮絡,孫絡),在體內臟腑,營血難分,營血同病,從營衛論治,營血的分類是人為的,分不開的。在一定範圍內,營本身具有獨特的作用,留的一份陰津,便有一份生機。

下面分類闡述六淫犯及營分的臨床表現及癥狀鑒別:

1、熱犯營的體表癥狀和體征。

皮膚鮮紅或焮紅色,斑疹,皮下血痕,隱隱出血點,劃臂試驗陽性,高出正常皮膚一層紅色組織,過敏性皮炎,血汗,體表的化膿(熱可以導致營的腐敗和熱毒),痤瘡(陽證),體表組織灼熱,灼痛感(營瘀)。治療上可從仙方活命飲,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與衛分鬱閉有關)。

2、寒犯營分:

凝閉,木(正邪不鬥)後疼痛(正邪相博),少腹拘急,腳攣急,唇發白,不一定是營分,變暗才是營分,體表組織的青紫色暗,甚至發黑,稀膿(營分腐敗,流出來是清稀的,顏色可以是暗淡)

3、風犯營的體表癥狀:

麻、癢、皮下抽動、肌肉。病人發熱無汗,以不得小汗出,不可以桂枝湯,以桂枝湯解肌故也,當須識之,勿令誤也,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也。寒閉衛,風傷營。血虛易招外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4、濕犯營。

癢:風犯之,起病迅速,抓癢可緩解,風在營里竄動。

濕犯之,癢是持續的,較風頑固,抓癢難徹底緩解。

木:寒犯之,得熱則迅速緩解或者消失,搓手即可消失。

濕犯之,得熱木持續相當久,很不容易消失。

溫熱要化濕需要一定的時間,濕性重濁纏綿,組織失去營的濡養,局部腫脹或飽滿。

5、燥犯營。

皮膚干、脫屑(失其營、營不足)、濕閉營導致的營瘀是局部的燥和腫脹、皮增厚後脫皮。

6、用藥經驗

發衛氣防風,行衛氣陳皮、青皮、枳殼。(木香流氣飲)

凉營的葯:金銀花,連翹,紫草,升麻,苦丁茶(少陽營分熱)

宣散表寒的葯常用麻黃、荊芥、浮萍、藿香、防風、白芷等;

透表濕可用香薷、藿香、防風、白芷、佩蘭、薏苡仁、羌活、獨活等。

祛營分寒濕葯羌活、獨活、細辛(入營分的力量很強,稍入氣分)、防風

通營瘀可用桂枝(嫩)、茜草、赤芍(入絡)、丹皮(微入營分,主入血分,兼入陰分)、紅花、益母草、當歸、乳香、沒藥等;

涼營清熱可用赤芍、生地、丹參(少入營分,主入血分,兼入陰分)、苦參、連翹、銀花、赤小豆(還可利濕)等;

清營分濕熱可用茵陳、浮萍、海風藤(風濕)、連翹、澤蘭、赤小豆芽等。

化濁葯如荷葉、佩蘭、蠶砂、土茯苓、薏苡仁、藿香葉等。

敗毒藥如升麻( 敗火毒) 、紫草( 敗瘀熱毒) 、僵蠶( 敗風毒) 、野菊花、山慈菇。癢甚加用紫荊皮、浮萍、蟬蛻、蛇蛻、薄荷(風)。

入體表營分的陰葯:玉竹、白芍。

————————————————————————————————————————————————

以痤瘡為例:

1、寒濕 色暗 癢痛不明顯,透濕

2、手太陰風濕淤熱

麻杏意甘加枇杷葉 桑白皮 金銀花 連翹

3、少陽經脈寒風鬱火

荊芥連翹湯 (防風 柴胡 黃芩 黃連 四物 梔子 橘梗 枳殼 白芷)

4、太陽陽明同病

疏風瀉熱通便

防風通聖散(薄荷 防風 荊芥 麻黃 連翹 黃芩 梔子)----- 大黃大黃瀉心加荊防 麻薄

5、厥陰肝鬱脾虛

丹梔逍遙散

---------------------------------------------------------------------------------------------------

若對中醫熱愛並且感興趣,可加我微信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廬陵杏林 的精彩文章:

中醫書籍收藏目錄

TAG:廬陵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