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剛經》里的四句偈

《金剛經》里的四句偈

《金剛經》裡頭有一段話,非常重要,「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讓很多信教群眾很疑惑,廟很大,又建了這麼多的大佛,和尚剃頭出家,佛明明是玉佛、木佛,全部都在大殿裡頭擺著,怎麼能夠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很多人就會卡在這個地方,就會迷在這個地方。這句話,這個經文如何解,你有什麼妙招?

宣方:《金剛經》裡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叫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不但對於初學佛的人非常重要,對於真正開始實修的人來說更加重要。當你在禪修的時候,你會經歷到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這個時候,用妙華法師的話來說,你很容易掉進這個坑裡去,這些經驗讓你著迷,這就是經典當中說的「醉三昧酒」。禪定本來是開發智慧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你貪著於定樂,你就相當於喝醉酒一樣的,反而是開發不了這個智慧了。

為什麼連佛陀的32相80種好,這些寶相莊嚴的,還都是虛妄,不能以這個去見,是因為你要知道,一切的法都是如幻緣起,佛陀真實的身體是什麼?是佛陀的法身,這個法身是什麼?就是妙華法師講的,緣起的空慧,這個空慧是「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法住、法界......法爾如是」。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佛,這個真理都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他沒有來到這個世界,這個真理也不會改變,這個才是真正的佛陀的法身。這樣的法身當中,比如說32相80種好的身體,這是佛的報身,再以種種的示現應化之身出現的,這個是應我們眾生根基需要的,應化之身。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來到世界上,活了80歲,這個不是他真實的,根本的身相。這個是他示現的身相。我們凡夫眾生在開發我們的慧眼、法眼甚至最後齊佛之界,成就佛眼之前,我們頂多能夠有肉眼、天眼,所以我們看到的自然就只是幻像。

佛陀就提醒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得少為足,就好像剛才講的,所謂般若者即非般若,是名般若,你不要以為你領會到的,理解到的,得到的那一點點受用有多麼了不起,那你就掉到那個坑裡面去了,你就是坐井觀天。所以佛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教導我們,不斷的前進。精進在佛法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三十七道品》裡頭,有9個項目都是精進,是最多的。學佛開始得到一點受用以後,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陷進自己的那點經驗當中,覺得自己了不起。佛陀用各種方法教導我們要繼續前進,最好的方法就是這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境界怎麼辦?最簡單的三個字,不理它,不管它,繼續朝著那個最終的目標前進,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在當下來說,專註在你當下要關注的那個目標上。比如說你是修安般涅的,你就專註在你的呼吸上,你是念阿彌陀佛的,你不要說阿彌陀佛沒來,觀音菩薩來了,這個也很好。這個已經是偏離你的所願了,專註在自己的目標上,對各種各樣的順的,逆的,好的不好的境界,統統不管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GIF

妙華法師:非常嚴密的慷慨激昂的把這段講了一下,不過我還是注釋一下,《金剛經》裡頭有一段經文「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什麼意思?《金剛經》裡頭有些是講佛,有些是講如來,講佛的時候就講的是他的報身,講如來的時候,講的是他的法身。講到法身的時候,給大家打一個比喻,比如說到了十五了,我們在天上看到一個月亮,我們看到這個月亮,就是佛的報身,它的光照在地上,一片潔白,這就是他的法身,意思就是法身無處不在。

當我們在每一個水裡頭都能看到一個月亮的時候,那就是他的化身。法身、化身與報身,三身原來是一身,你就會問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當你明心見性以後,並且證道後,修行成功的時候,就像滿月一樣,那麼你的法身和你的化身就有成千上萬。在佛經里,「千江有水千江月」,在中國為什麼觀音菩薩家喻戶曉?就是因為它的法身普照大地,每一個人講到觀音菩薩,都知道他代表了慈悲與善良,就是這樣來的。其實佛法離我們的生活是很近的。

另一方面,在宣方教授剛才的論述當中,他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也是佛法最要緊的地方,第一個就是法先佛而存在,就是釋迦牟尼不出現,佛法的究竟的實相依然是存在的。用現在大家能理解的話說就是他是發現真理者,他並不是真理創造者。

既然是這樣,我們在現在這個時空下,我們去好好的修行,我們同樣能夠獲得法身,同樣能夠獲得真理。《楞嚴經》里說,如天上月,一人獨得不為多,二人分之不為少,縱使一人向南,一人向北,懷抱一輪明月,都不為多,不為少。因此在《心經》裡頭,用這樣一段話來描述說「是諸法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其實他已經把佛法的秘密和盤托出了。但是我們常常犯一個簡單的錯誤,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你念是念了,你沒有心領神會,這個法沒有進入到你心裡頭,所以說你還是疑惑不解。

再講一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家要知道,現在的佛教造寺廟、造相、印經,這是度眾生的一種手段。所以說寺廟又名叫道場,它是修道的地方,有寺廟我們就可以講經,就可以度你,它是一個橋樑,不要把橋樑當成目的就可以了。反過來講,如果尖銳的講一句話的話,一個寺廟如果不修道,不講經說法,就不應該叫道場,那你叫百貨商店行不行,叫旅遊場所行不行啊,當然可以,因為沒有道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法,它的核心詞是「道」,道這個東西不是和書本相應的,不是和政策法規相應的,它是與人的心相應的,人有此心,心同此理,用心去悟道,人人都可以辦得到,不是辦不到,是你不知道。

我們今天給你講了《金剛經》之後,你知道我們的心和道是可以相應的,多好啊,多直接,多省事。可是我們有很多的修行人,由於沒有讀誦受持《金剛經》,他們即便是信佛了,修行了,也黏住在形象上,我是天台宗的,你是密宗的,我是貓教的,你是狗教的,我說你貓教狗教,你晚上要睡著覺,別弄得自己睡不著覺,信佛信了半天沒信到心裡頭,全部都信到溝裡頭去了。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大家太住相了,我們有的人信了佛住相到什麼程度?說那個妙華是禪宗的和尚,他講經你別去聽,我們是念佛的,我們一定要去靈岩山,我說我閑的沒事也念佛,你看我帶著珠子,走路的時候也念佛。這個葯是得什麼病吃什麼葯,你沒得那個病不要吃藥,佛法是治病的良藥,我想在這個地方,大家對「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該有所領悟,就比較好了。

張順平:講到這裡幾乎叫「了無餘意」啊,第一,我們要了解《金剛經》為什麼很殊勝,是因為它直乘法身境界,也就是說它是了意的經典,所以要破化身與報身。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這個是破化身,還有32相非佛是破報身。我們看《壇經》當中講到三身都不離我們的自性,所以六祖慧能說,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叫做「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也就是說所有的一切都不離開我們的心地。如果我們熟悉禪宗修行的話,臨濟禪師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坐斷道化佛頭」,也就是說《金剛經》也好,禪宗也好,乃至於一切佛法了意的經典都是要讓我們實證,徹悟我們的自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超越有限的報化的境界。當然剛才法師說了,般若所講的超越只是超越而已,並不是破壞,也不是否定,只是說不住於此,不停留於此,所以不要跑到另外一個極端去了。

妙華法師:你想說的意思就是,不離當下,活得明白,生死即涅磐,煩惱即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雨妙華 的精彩文章:

打坐時能量的流動
金剛經的非邏輯性

TAG:天雨妙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