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強調「國恥」,還是遏制反日情緒?濟南慘案後南京國民政府對日究竟是什麼態度?

是強調「國恥」,還是遏制反日情緒?濟南慘案後南京國民政府對日究竟是什麼態度?

至於中日兩國就「濟案」的直接交涉,直到1929年3月28日,始由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與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簽署相關協議,如下:一,於互換籤字之日起,兩個月內,日本撤退山東全部駐軍;二,撤軍後的接收辦法,雙方各派委員就地辦理;三,濟南不幸事件認為既往不咎,相互不課軍事行動的責任;四,組織共同調查委員會重新調查雙方損失。4月2日起,中日雙方委員在濟南商議交接程序;4月15日移交青島,5月4日移交濟南,同月20日,山東日軍全部撤離。濟南事變終告落幕。

芳澤謙吉

濟南慘案對中國局勢的意義,難以輕忽。迎接日本的挑戰,已成南京國民政府往後的施政重點。1928年5月10日,蔣介石自記:「余自定日課,以後每日六時起床,必作國恥紀念一次,勿間斷,以至國恥洗雪凈後為止。」數日後,復向參謀長何應欽指示裁軍、整軍方針,除軍隊編製、經理外,特別重視完備航空、海軍以及騎炮工輜等特種兵科。蔣氏的國軍編遣構想,已在醞釀。在教育方面,蔣另電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亟稱「國家危亡,至此已極。挽救之道,非從興學養廉,激濁揚清入手,別無他法」。

蔡元培

然而,國民黨人在強調「國恥」的同時,日益與廣州時期、北伐初期的激進宣傳漸行漸遠。「濟案」爆發之際,國府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代主任何思源適在城內,急向各民眾團體及各軍勸告「不要宣傳、張貼標語及開露天大會,以免引起重大交涉」。7日,黨人成立「濟南各界五三慘案後援會」,然只注重調查、撫恤及國際宣傳工作,並不積極攻擊日本,「以免激動感情,惹起大禍」。和北伐初期的漢口、九江租界事件相比,處置辦法確有差異。

國民黨高層在全國各地群情激昂、函電紛飛的情勢下,事實上是竭力剋制「群眾大會遊行之表示」。5月10日,中央常會通過《五三慘案宣傳方略》、《五三慘案宣傳大綱》,嚴禁刊載於報紙,要旨即為「說明本黨對日政策在以和平的手段」,「宜極力保護列國的僑民財產之安全,於日僑亦當同樣保護」,「各種集會宜多重代表合議之形式,由各代表負責的各團體分別執行」,又特彆強調「一切封閉商店、檢查及燒毀存貨、罷工罷市之無益行動,皆徒損國家元氣,而傷國民之富力,宜極力避免」,「切不可召集大會,作遊行之宣傳,以免引起意外之事」。

抗日遊行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4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霍亂、鼠疫、生物武器:日軍在山東鮮為人知的滔天罪行
沒錢沒人沒武器:日軍最精銳的關東軍為何淪為「紙老虎」?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