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黃圃拾遺五——客家人、客家話

老黃圃拾遺五——客家人、客家話

老黃圃三鎮中,白石慶雲都有不少客家人,且這些客家人在老黃圃地區生活了幾百年,是老黃圃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東三大民系之一,這篇文章,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這個族群,了解生活在老黃圃土地上的鄉鄰。

一 歷史上漢民族的八次大遷徙

1,中原漢民族的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和百越族融合,成為第一批廣府人。

2,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是在西晉末期「永嘉之難」、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這一次遷徙帶來了閩南人。

3,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遷。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南下遷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石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這批聚集在閩贛邊的是第一批客家人。

4,第四次大規模南遷是宋室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中原,攻破汴京(東京,今河南開封)。建炎南渡,第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和早起在江浙地區的人發展融合為江浙(吳越)民系。第二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嶺,入南雄、始興、韶州,這批人在元末繼續南下珠三角後和秦時過來的先民,經過幾百年的融合發展為廣府人。第三部分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這一部分是第二批客家先民,這批先民和第一批客家先民在贛南、閩西、梅州,經過三百年發展,在元朝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民系——客家人;第四部分在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莆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這批人群形成了潮汕人、雷州人、海南人,這三個都是閩方言語系。

5,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清時期。主要為明初軍事移民,明中期客家西進運動,清初湖廣填四川等。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韶關的客家人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客家人的大量遷入,使得本來講韶州土話的韶關大地,客家話逐漸成為主流語言,部分韶州土話地區民眾被同化。

6,第六次遷徙,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休養發展,到乾隆時期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清朝中後期「走西口」、「闖關東」和「下南洋」「墾台灣」,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形成了今天的東北人,東南亞華僑,台灣人,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漢人成為占多數的居民。

7,抗日戰爭時期河南人在西北地區沿隴海鐵路大移民;

8,新中國成立後的移民浪潮:「生產建設兵團移民」「三線建設移民」「改革開放的進城打工」「改革開放出國潮」

除以上8次大規模的南遷外,另有官宦、貶謫、經商、遊學、逃荒、避災等原因下的移民,中華民族的移民一直未停止。老黃圃民系的形成是在官宦、經商等零散移民的基礎上,混合第三、第四、第五次民系南遷的浪潮,逐漸發展形成

二 客家人的形成

1,宋元時期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一個階段。南宋初年,為了逃避戰亂,北方漢族大量南遷,大批湧入贛南、閩西地區,江西贛州、福建汀州的人口急劇增加。嘉靖《贛州府志》記載,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贛州人口只有12.1萬戶,但到了淳熙年間(1174—1189年),人口達到29.3萬戶,增長了142%。汀州元豐年間(1078—1085年)人口81517戶,到隆興二年(1164年)時達到174517戶,增長了114%。此後,贛州、汀州又成為南宋政府安置自金朝南遷的歸附漢族的重要地區之一。元滅宋後,這些地區成為文天祥部眾抗擊元軍的根據地,義軍失敗後,不少人就地定居。所有這些從西晉以來,特別是宋元時期遷入贛、汀二州的北方漢族移民,在群山聳立、環境閉塞的贛南、閩西這個搖籃里,積澱了宋元時期漢族的語言,形成為客家話,客家話也是語言發展交融的產物。

2,明代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二個階段。在元末明初天災人禍接踵而至的動亂年代,遷入贛州、汀州的北方漢族移民不斷增加,人口壓力不斷加劇,造成人多地少,生活艱難。於是,贛、汀二州操客家話的居民轉向地廣人稀的粵北、粵東遷移。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梅州已是「流移錯雜,蓋客戶日盛」,遷入者以贛南、閩西為主。嘉靖年間,永安縣(今紫金)「山谷中多良田,流民雜居」,遷入者也是來自江西、福建。和平縣建立時,就有操客家音的福建人。至於粵北的南雄府,新歸籍的人口達數萬人,其中始興縣一個縣,江西人竟佔了當地人口的一半,而福建人則佔了20%。韶州在正統年間也是「主戶少而客戶多」。由此可見,贛、汀二州操客家話的人在明代大量遷入粵北、粵東,並在梅州形成一個聚居區。於是,明代在客籍區新增設長寧、永安、連平、和平、大埔、平遠、鎮平等縣,加上梅州、興寧、龍川、河源、始興、英德、仁化、長樂(今五華)等縣,構成了近代廣東客家人聚居的分布格局。老黃圃地區的客家就是在這個浪潮中由贛南、閩西遷入。

3,必須指出,「客家」在閩西並不叫「客」,「客家」這個稱呼是閩西的客方言核心群向粵東、粵北大規模移民時取得的。此時他們才是「客」,也只有這種情況下「客家」對於他們才適用,這個稱呼才可能為稱呼者和被稱呼者共同認可。

4,元代有嚴格的里社制度,限制了移民規模。元末明初至明成化前這段時間,是閩西向粵東、粵北移民的高峰期,中間有官府招徠的作用,如洪武間南雄官員招倈客戶、正統年間韶州同知許客戶占籍等。故整體而言,說「客家」形成於宋明,有可靠的歷史證據。

三 客家四州

客家四州包括廣東惠州、廣東梅州、江西贛州、福建汀州。一般認為,客家大本營是客家四州。由於海外客家華僑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所以惠州又被成為「客家僑都」;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和集散中心,而被稱為「世界客都」;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關係,被稱為「客家搖籃」。汀州府是著名的客家祖地,有「客家祖地」「客家首府」的美譽,汀州的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國內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汀州府為先祖曾居處。可惜「汀州」如今是歷史名詞,原來的汀州府八縣長汀、連城、寧化、清流、歸化、上杭、武平、永定,分別由現在的三明市和龍岩市代管。

另外,還有客家第五州——古韶州,千年「客家古邑」——河源(以前由歸惠州管);

四 客家人入韶州、入樂昌、入老黃圃

1,宋末粵北戰場之殤、明初民變之困

南宋末期,湘南、粵北、贛南都是元軍和南宋軍隊膠著戰的戰場,打了很多次惡戰,惡戰後,元軍習慣性做法就是屠城,為逃戰禍,這三地城區人口急劇外遷,粵北地區人口下降,變得地廣人稀。此外,元末明初社會動蕩,民不聊生,韶州地區民變不斷,也使得人口減少。具體見下圖:

宋末粵北戰場之殤、明初民變之困

2,明初閩贛客家人之困局

閩西、贛州客家人在明初也有困局,一是在元末明初遷入贛州、汀州的北方漢族移民不斷增加,人口壓力不斷加劇,造成人多地少,生活艱難。二是明初閩西各地頻繁發生自然災害,農作物失收,農民鬧饑荒。

明初閩贛客家人之困局

3,明初粵北官員之策

宋末至明初粵北各地人口的遞減,嚴重影響當地的社會進步和生產發展。粵北各地地方官員,不得不放開戶籍制度,容許設置鼓勵、招徠外省居民入籍墾荒,發展生產。例如洪武間南雄官員招倈客戶、正統年間韶州同知許客戶占籍等

明初粵北官員之策

4,粵北地區客家群落的崛起

在以上三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明代開始,客家移民大量進入韶州地區,繁衍幾代後二次移民,移民量大、繁衍迅速,不斷累積,反客為主,比原來的土話人群數量更多,更大,韶州迎來了客家話時代,交流的頻繁使原屬於韶州土話的地區被同化為客家話。大批客家人入粵並在粵北地區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粵北地區形成整體以客家人為主的漢族民系,從而對本地區的原生語言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客家話成為本地區的主要語言。不過,隨著新中國建國後,粵語和普通話的興盛,客家話在粵北地區的優勢地位有被取代的趨勢。

粵北地區客家群落的崛起

5,粵北客家人之籍貫來源

現在粵北地區各縣只有極少部分是南宋以前的「老客」,其語言與後來的「新客」有極大差別,不能交接,人口十之七八是明初至明末由閩西汀州、贛南遷入的,另有一小部分是明末以後由粵東遷入的。筆者在南雄、始興、曲江、翁源的調查發現,當地客家民間口傳和多數族姓的家譜都記載其先人明代來自福建上杭的「瓦子街」。「明初地無居人,至成化年間,居民皆自閩之上杭來立籍,間有江右入籍者,習尚一本故鄉,與粵俗差異。」

粵北客家人之籍貫來源

客家人遷徙入粵北的路徑

6,粵北客家人之民系、語系分類

根據各地的特點,客家民系又分為循衍民系、江汀民系、東江民系、新民民系、涯人民系、海外客家民系、其他客家民系。

粵北地區的客家話主要分為兩類語腔,即粵北片和粵台片(韶南小片)。粵北片客家話分布在南雄、仁化、始興、乳源、樂昌,屬於客家民系中的江汀民系(古贛州汀州)。韶南小片客家話分布在曲江區、英德、翁源、新豐,屬於客家民系中的循衍民系(惠州)。粵北片客家話屬於客家民系中的江汀民系。從語言和遷徒歷史的角度來看,都屬於江汀人。只是,由於從行政規划上,這些地方屬於廣東,因此他們的文化歸屬感與江西和福建的客家人並不完全一致。

江汀民系操(嶺北)客家話。傳統上以福建長汀口音為標準音。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客家語支——北部方言。江汀民系是客家人的第二大族群,不過他們傳統的文化中心在江西和福建。江汀人除了在語言上,與循衍人最大的區別就是缺少海洋文化的特徵,因為他們的文化區域都不沿海。

三 樂昌客家、老黃圃客家

1,樂昌客家人來源和分類

樂昌客家話屬客家話的粵北片,據《廣東省今古地名詞典》記載,樂昌境內客家村落的居民,多是明、清兩代從福建、贛州或粵北其他客家地區輾轉遷移而來,從粵北其他客家地區遷移而來的樂昌客家人,其始遷地也多在福建汀州。故樂昌地區的客家人屬於客家話的江汀民系。遷徙來粵北的時間從明初到清中期,有400多年的遷徙周期。列表舉例如下:

樂昌客家人來源和分類

2,樂昌客家人的分布情況

據《樂昌土話研究》記載:樂昌市:九峰、五山、兩江、大源、秀水、梅花、雲岩、沙坪等鄉鎮的全部,羅家渡、廊田、河南等鄉鎮的大部分及長來、慶雲、白石、坪石、老坪石和三溪等鄉鎮的部分地區使用客家方言,居估算,樂昌地區客家話使用人口在30萬左右,占樂昌總人口的60%。樂昌客家人的主要分布在中部、東北部山區和西部石灰岩溶蝕山地,見下面兩圖:

四 老黃圃客家人歷史、現狀和未來分析

一、老黃圃客家人歷史,客語村落分布

1,老黃圃民系的蔓延:一直至明中期,老黃圃先民主要居住在廬溪河沿河平原、谷地以及各古道中轉站,一些古村落分布區就是先民們的主要居住村,這些區域可以稱之為老黃圃民系的核心地帶和發源地。那時老黃圃民系並沒有蔓延到老黃圃的大部分區域。因為明清的都甲制和人口的快速增長,老黃圃民系開始快速蔓延,由地理位置較好的地方向地理位置較差的地方蔓延,由沿河平原向山地蔓延。只要有適當的開村條件,村落便落地而生,這也是老黃圃民係為什麼很30戶以下的中小村落原因。

2,客家人的遷入分析:幾乎和老黃圃民系蔓延的同時,客家民系也進入老黃圃地區,因為河谷平原地帶已被老黃圃先民佔據,故客家民系主要遷徙至老黃圃的非核心地帶,老黃圃民系蔓延的地區也是客家民系進駐的地區。兩個族群有的比鄰而居,有的同村居住,有的局部區域客家人群佔大多數,這情況一直在整個明清時期持續,故很多村落混居了老黃圃人和客家人,部分客家人也因此而被同化。當然,老黃圃民系的蔓延也趕不上客家人大遷徙的洪流,故有部分村落只有客家人定居,是純客家村落,白石鎮就有不少純客家村落區。

3,發展和貢獻:明清時期因為物產資源的豐富、經濟的繁榮、科教文衛的普及;民眾對大米的依賴減弱、生存的機會增加,衣食住行有更好的保障和解決方法,所以即使山區耕地不足,民眾依然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使得老黃圃民系、客家民系得以在老黃圃非核心地帶落地和延續。老黃圃非核心地帶地區的深入開發和發展是老黃圃人、客家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兩者都做出了貢獻,如果沒有這幾百年的開發和拓展,老黃圃更多地方現在依然是一片山川,老黃圃民系也不會有現在的規模和民系實力。

4,綜訴:由上面的分析和部分客家人的族譜可知,客家人(老黃圃的客家人祖上大部分來之閩西和贛南)在明清時期遷入老黃圃三鎮。有的遷入到老黃圃的核心地段;有的遷徙到老黃圃的邊緣地帶;有的在這幾百年中在老黃圃地區二次遷徙、三次遷徙;有的逐漸開枝散葉,發展新村落。幾百年來,客家人和老黃圃人在文化、語言、風俗、飲食等多方面互相影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比較和睦的相處,老黃圃民系在發展中從客家民系汲取了很多養分,部分客家人也最終融入到老黃圃民系裡。

5,三鎮客家人和客語村落分布:

慶雲鎮:客家人在慶雲各村委都有遷徙分布,大部分已經被同化老黃圃人;現在在下黃、五里沖、襖田、廣田村委僅存有個別客語村落,這部分人對內講客家話,對外黃圃話也非常熟練。

白石鎮:客家人在白石各村委都有遷徙分布,與黃圃、慶雲、里田交流較多的部分,已經被同化老黃圃人;與兩江、文明鎮交流較多的部分,現在依然保持較充足的客家成分,對內對外均講客家話。在白石鎮政府周圍的村落,屬中間地帶,客語、黃圃話交替分布,很多人兩種語言可以自由切換,對內客家話、對外黃圃話。

黃圃鎮:客家人在黃圃部分村委有零散的遷徙分布,不過基本已經被同化老黃圃人。現在黃圃鎮不存在客語村落。

總之,經過幾百年的交流、通婚、發展和融入,住在老黃圃核心區的客家人逐漸被同化為老黃圃人,已經不會講客家話,比如同源於秀水的陳氏、慶雲劉氏等;住在老黃圃邊緣地段的客家人不少保持對內客家話,對外黃圃話;遠離老黃圃腹地的則繼續保持客家風俗,比如白石部分村落對內對外都講客家話;反之,因為客家人的影響和交流的需要,部分老黃圃人也能使用客家話對外順暢的溝通。

二、未來展望

1,未來預估:現在,黃圃的客家人已經融入老黃圃民系,從發展趨勢來看,慶雲的客家人會慢慢發展融入為老黃圃民系。幾百年來,因為老黃圃民系的影響,白石客家人其實也是在慢慢的老黃圃化過程中的,但因為白石客家種群比較大,所以老黃圃化的過程很慢。現在一定程度而言是拉鋸狀態,老黃圃民系、客家民系在白石互相影響、互相滲透,這種狀態會繼續持續下去;但如果黃圃慶雲經濟繼續給力,增加對白石民眾的影響,白石鎮進一步老黃圃化也是很有可能的。

2,大範圍看,目前老黃圃民系、客家民系都在被強勢的普通話、粵語、西南官話影響著,前景有一些挑戰,樂昌市的客家民系、老黃圃民系都處於戰略收縮的態勢。不過生生不息是這兩大民系的特點,這對共生了幾百年的民系,相信能繼續攜手走下去。

3,不論未來如何,這都是歷史長河不斷發展、選擇的結果,作為歷史洪流中的一粒塵埃,我們坦然面對即可。客家人、老黃圃人都是老黃圃大地上的主人,老黃圃的今天是兩大民系共同創造的結果。展望未來,兩大民系需要繼續努力,承襲先民們的成果,繼續推動老黃圃三鎮的發展、繁榮。

作者簡介:「老黃圃人」,一名熱愛家鄉的老黃圃人,出於灣雷張氏。有感於老黃圃各項資料的匱乏,便毛遂自薦,整理而書,為老黃圃的資料收集和延續盡綿薄之力。文章如有不到之處,請多包涵、指正。


PS:本文主要參考資料有百度百科、客家風情網、《粵北客家方言的分布和形成》、《樂昌土話研究》等;

特別感謝前人們的付出,也歡迎大家討論和提出修改意見,接下來幾天請持續關注。歡迎轉載,請備註來源公眾號「樂昌韓古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昌韓古佬 的精彩文章:

TAG:樂昌韓古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