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瓷器鑒定那些事兒——青花瓷溯源

瓷器鑒定那些事兒——青花瓷溯源

青花瓷器的燒製成功,對陶瓷史的發展起著劃時代的意義:低品質的瓷器難有市場,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而以景德鎮為燒造中心燒制出的青花瓷、顏色釉瓷以及各種釉上釉下瓷器從此大放異彩,幾百年不衰。

唐宋時期的青花瓷器

唐 青花冥器

元代青花瓷的橫空出世,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元代以前是否有青花品種的瓷器存在?隨著考古發掘的進展,唐代青花瓷器展現在人們面前。在2006年出土了兩件冥器,學者們判斷其為唐代河南鞏縣窯燒制的青花瓷器,所用的胎釉與景德鎮生產的類似,但所繪畫面不同,目前面世的不超過10件,分散在香港及歐洲等地。

鞏縣青花

唐代時,河南鞏縣是燒制三彩的主要地區,1957年故宮博物院對其進行了實地調查,分別在小黃冶、鐵匠爐及白河鄉三地發現窯址,從1972~198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及故宮博物院進行多次調查並發現大量三彩器物、陶范及白瓷殘片。至於鞏縣青花瓷是如何生產的,沒有文字記載,目前只能用推理的辦法進行分析。唐代青花瓷應屬偶然之作,這與元代景德鎮的所生產的青花瓷器沒有任何關聯。

元青花瓷器

元 藍地白花如意開光花卉紋菱口盤

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考古界否認元代有青花瓷。由於生產工藝、燒制技術不高,並且存在很多瑕疵,如胎體厚重、施釉不均、器底粗糙無釉、器物多為敗相(不圓,口歪)、釉光潤度不強等諸多問題,與明永、宣青花有天壤之別,所以古董商們均誤認為此類器物是明末時期的瓷器。

元 青花雲龍象耳瓶

1928年一位叫珀希瓦爾·大維德的英國人,在北京琉璃廠買了一對帶有銘文的青花雲龍象耳瓶,銘文為「信州路玉山縣順成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 ,後於1929年《老傢具》雜誌上發表了文章《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但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後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的波普博士,通過對青花象耳瓶上銘文及紋飾的研究,在1950年夏天,分別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瓷器,以及伊朗阿德比爾寺收藏的中國瓷器進行研究比對,從中發現一批與象耳瓶紋飾風格相近的瓷器,並在1952年和1956年出版的《14世紀青花瓷器》《阿德比爾寺收藏的中國瓷器》中披露,並認定這些瓷器中,有72件為元代青花瓷器。

元 青花鳳首扁壺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河北乃至全國各地的多處考古挖掘中,都有元代青花瓷器出土,人們將其統稱為「至正」型(以象耳瓶為標準)。1970年北京元大都舊鼓樓大街發掘中,出土10件青花瓷器,其中就有現藏於首都博物館的青花鳳首扁壺。2005年英國倫敦拍出了一件元代青花人物罐,約2.5億人民幣。從此人們對元代青花瓷的追捧與日俱增。

元 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景德鎮的青花

唐代雖出現了青花瓷器,但各方的技術不成熟,胎、釉、窯火等指標都未合格。景德鎮地處丘陵,山區及周邊蘊藏著大量的制陶制瓷資源,人稱「水土宜陶」。此地產出的瓷土礦含鐵量低,潔白細膩,在不加入高嶺土的情況下,瓷胎的硬度也高於宋代時期的其它窯廠。

宋 影青殘片

制釉材料一是滿山遍野的鳳尾草,一是當地丘陵地帶產出的石灰岩,將石灰岩研磨成石灰石粉末後,加入鳳尾草進行調和,就是透亮釉的主要材料。「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說的就是從宋代景德鎮湖田窯所燒制的瓷器,胎、釉、窯火這三項,相輔相成達到和諧。

元 龍泉褐斑撇口瓶

青花瓷器在景德鎮是如何興起,由誰發明的無從知曉。上世紀70年代景德鎮考古所對湖田窯進行了挖掘,在昌江河兩岸的龍窯窯址里曾發現青花殘片,且多為盤、碗類。證明湖田地區應是燒制青花瓷的最早窯址。宋、元時期南方各窯口主要以燒制青瓷類為主,景德鎮所產的瓷器由於胎體潔白纖薄稱為影青瓷,且帶彩的瓷器品種很少。

清 康熙龍紋碗

世界上很多的發明創造都是無意中成功的。當青花品種出現後,景德鎮地區便以燒制青花瓷為主體,而影青品種便退出了歷史。

明 永樂青花燭台

影青瓷器由於胎坯硬度與窯型的原因,盤、碗等小件居多,而青花瓷在瓶、罐等中大件表現力則更強、更美觀。但原有製作影青的胎泥及窯型達不到青花燒制要求,這樣新的問題便出現了。工匠們為了燒制青花瓷作了兩項創新,一是在胎泥中加入景德鎮東所產的「高嶺土」,不僅提高了胎泥的硬度,還可大幅增強耐火能力,與胎土並稱為「二元配方」;二是放棄龍窯窯型,創造新式窯爐,並將窯址從湖田搬到昌江河東岸的平原地區,建立新的窯廠。

明 萬曆青花花卉軍持

青花的發展脈絡清晰起來,到了明初洪武二年,在景德鎮正式設立御窯廠。上世紀80年代末景德鎮城市建設在此地的落馬橋、劉家弄、十八橋一帶曾挖掘出大量的元青花殘片,而這一帶更是古時景德鎮的中心地帶。

清 乾隆青花蓮托八寶紋四足盉

明、清兩朝歷經約600年的歷史,其宮廷御用瓷絕大部分都出自景德鎮。而青花品種的研發成功,可以說直接改變了中國陶瓷發展的軌跡,使陶瓷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原文作者:何國森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8年5月刊《瓷器鑒定那些事——青花溯源》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黑白世界的妙客——讓水墨世界妙筆生輝的那一抹硃色
丹青神話閻立本,竟然告誡兒子千萬別學畫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