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到底是如何」冬病夏治「的?

中醫到底是如何」冬病夏治「的?

對陽氣的重視《黃帝內經》在「生氣通天論」這一章有精闢的論述,原文是:「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地球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發揮其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者夭折,生命機能也隨之減弱。

所以天體的正常運行,是因為太陽的光明普照而顯現出來,而人的陽氣也應該在外在上,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邪的作用。那麼陽氣虛弱了會引起那些不舒服哪?

陽氣如同生命的火力

陽虛就是火少了,不管是那個臟器的陽虛了,首先就是怕冷。具體表現各個臟腑又有不同,如心陽虛就會出現畏寒肢冷,面色滯暗,心胸憋悶或作痛。或兼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脈微欲絕,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為心陽虛脫的危候。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每年冬天村裡都會有老人晚上睡覺還好好的,第二天就沒有起來,這是因為平時就有心臟病。心為陽,冬天本身天冷,血管收縮,後半夜為陽氣最弱的時候,所以很多心臟患者都在夜裡三四點出問題。

在這提醒一下心臟病患者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醫在治療心陽虛虛時用人蔘附子之類,都是補充陽氣的,中成藥可以吃參附強心丸。

脾陽虛

而脾陽虛多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症見食慾減退、腹脹、胃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健脾陽的中藥有乾薑、良姜、附子、桂枝等,脾陽虛的朋友可以試試附子理中丸。

腎陽虛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臨床表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萎,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餡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腎氣為人體的陽氣之本,補腎陽的藥物有金匱腎氣丸效果很好。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首先出現《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春夏兩季陽氣盛,陽虛之人「此時養陽可得天助,這是冬病夏治中藥敷貼的理論基礎;而秋冬兩季陰氣盛,陰虛之人需滋陰養液,四季均可補,為何以秋冬最佳?這好比一株乾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上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秋冬養陰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可見,無論是秋冬養陰,還是冬病夏治,均巧妙運用了天時之利,自然事半功倍。」

清?張志聰在《黃帝內經素問集注》說「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春夏雖然陽氣盛,但春夏腠理疏鬆,陽氣鼓動於外,陽隨汗泄,而裡邊反而寒。應該藉助自然界之力量來補充陽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臨床上有「夏月伏陰」之病。在我們的鄰國韓國每年的三伏天喝人蔘烏雞湯就是這個原理。秋冬養陰也是同樣的道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都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要冬病夏治?

夏季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季節,中醫利用天人合一,借夏天陽氣盛的優勢,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葯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可以說「冬病夏治」配合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風濕病、痛經、慢性腹瀉等等。這些疾病因為冬天體內陽氣不足,加之冬天天氣寒冷冬季因為氣溫、氣壓偏低,這類病特別容易複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達到痊癒的目的。

冬病夏治有內服和外用兩種

內服和外用兩種是通過溫熱之葯來驅寒,內服的羊肉是比較好的,還有山藥、蓮子肉等。外治法 是在全年最熱的三伏天,藉助自然界的陽氣,用一些辛溫的藥物,如白芥子、王不留行、肉桂、丁香等用薑汁調敷相應的腧穴。

還有一個不錯的補陽氣方法就是艾灸。具體灸法為:首先把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準穴位,距離皮膚2-3厘米,艾灸是以局部有溫熱感而不感到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鐘,灸到局部產生紅暈為度,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每月連續灸10次。常用的冬病夏治的穴位有關元、足三里、神闕、氣海以及背腧穴。如果不方便艾灸,也可以按摩。

寒性疾病更適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對寒性疾病效果都很好,像風濕性關節炎,風濕骨病,在中醫稱為痹證,「痹」,閉也,不通之意,主要是感受風寒濕之邪氣而致病,主要是寒氣,夏天藉助陽氣來治療痹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可以在貼膏藥以前先艾灸一會,這個對提高效果更明顯。還可以按穴位貼服,如通過貼關元、腎腧來振奮陽氣,以祛除寒氣,還有三陰交、足三里、脾腧這些穴位都可以,現在的冬病夏治貼和我們的膏藥貼服原理是一樣的。

"三伏貼"的貼敷原理

"三伏貼"是於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此時人體的陽氣也最旺盛,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時採用一些生薑、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兩陽相合,能夠很好地治療一些反覆發作性疾病如風濕骨病。當然夏天由於天氣炎熱,汗毛孔都是開放的,這個時候更應該注意風濕病的預防和發病,比如空調的冷風或者電扇的風不要對著人吹,一般風濕病患者都有這些經驗,因為他一見冷風就不舒服。

三伏天就是從小暑到立秋這一段時間,

是全年中天氣最高最潮濕的時間

三伏天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2018年伏天時長40天)

2018年初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時間: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時間: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人生想成就一番偉業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和強大的體魄,如果身體不好很多項目多由於身體的原因而放棄,歷史多少偉人都是因為身體而喪失機會,如果司馬懿沒有活過諸葛亮,可能歷史就得重寫。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卻英年早逝。香港明星謝賢七八十歲還談個19歲的小姑娘,說明人家的陽氣還是很充足的,起碼有想法,如果陽氣不足估計連想法都沒有。現在我們應該珍惜身體的陽氣。

在補陽氣時,不管是食補還是葯補時切記不要急於見效,見效越快,副作用就越多,比如上火,要少量持續,補陽的食物很多如蔥、姜、蒜、羊肉等等都是補陽的,除了食補運動是補陽最好的方法,一動則陽氣生,運動可以使氣血加速運行 ,增加身體機能。有人說動我不想運動或者沒時間動,我給你說個最簡單補陽辦法,泡腳,每天溫水泡腳20分鐘左右,以身上微微汗出為最佳,加幾片生薑效果會更好。

總之,養生不但要順應四時季節的變化,還要根據個體的差異來調整養生、保健、治病的方法。萬萬不可盲目的隨從,本來就是陽虛、虛寒的病人,一看秋冬到了,就用養陰的葯或食物,不但不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還會加重病情,抱薪投火之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正傑 的精彩文章:

總是愛出汗那是病 看你是哪種出汗方式

TAG:張正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