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契丹鞍飾

文物介紹——契丹鞍飾

原標題:文物介紹——契丹鞍飾


馬鞍具是游牧民族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生活用品。契丹人是最早製造和使用馬鞍具的民族之一。對於游牧的契丹人而言,馬是其相伴一生的知己。他們逐馬放牧,驅馬射獵,策馬出行與征戰,因而對馬十分寵愛。


善騎射征戰的契丹民族,給人留下了驍勇的印記。契丹這個金戈鐵馬的民族,也給人們留下細膩的一面,這就是他們對馬具裝備精美華麗的奢求,無論是在征戰中,還是在微服中……這是他們為了在人騎乘馬時讓馬不受傷害,另外也是為了裝扮馬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在《史記》中,關於契丹的大事記述很少,更別說是對馬具裝備的記述。不過,當考古專家對契丹墓葬進行發掘和研究後,他們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逐步呈現。



馬具裝配示意圖

  (1)絡頭(2)銜、鑣(3)韁(4)胸帶(攀胸)(5)馬鐙(6)馬鞍 (7)障泥(8)蹀躞帶(9)蝤帶


考古發現,由於愛馬飾馬的需要,契丹人對馬具製作非常講究,馬具裝備的繁複和技藝的精湛已趨極致。契丹的馬鞍,被北宋人評為「天下第一」。如今,遼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馬具,為我們再現了他們馬具的精湛工藝。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出使遼朝時,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兒童能走馬,婦女亦腰弓。」這正是對當時契丹人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在常年的游牧射獵生活中,為了更好地駕馭戰馬,使其既舒適、適用,又能保護馬匹,且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奔跑能力,契丹人不斷地對馬鞍製作工藝進行改進完善,使之有了「契丹鞍具甲天下」美譽。



唐末五代時期,兇悍的游牧民族僱傭軍「銀鞍契丹直」,以強弓快馬攻擊迅猛著稱。使很多割據勢力都情願出高價收買。其所備鞍轡(pèi)、器械同時也受到兵家豪雄的追捧。據《契丹國志》中記載的契丹國賀宋朝皇帝生日禮物中有:「塗金銀龍鳳鞍勒、紅羅匣金絲方韉二具,白楮(chǔ)皮黑銀鞍勒、氈韉(jiān)二具,綠褐楮皮鞍勒、海豹皮韉二具,白楮皮裹筋鞭一條」等。這時契丹鞍精湛的工藝水平,已經讓各國能工巧匠望塵莫及。也足可令契丹國君引以自豪,並且作為了互通媾好的國禮。


契丹人將馬鞍具從一件生活實用品,發展成為了一種值得炫耀的工藝品。它充分的展示出了,生活在草原深處的契丹人聰明才智。也反映出了當時契丹社會的繁榮富強和契丹貴族的生活奢華。契丹馬鞍具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手工業發展中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作品。這件遼代鞍橋為銀質鎏金,1957年出土於遼寧省建平縣張家營子鄉勿沁圖魯村。馬鞍的部分木質還留存在上,馬鞍飾片為銀鎏金。鞍的前橋,銀鎏金片,其上鏨刻有馬,尤其神奇的是,此馬非彼馬,此馬為「天馬」(姑且稱之),有「翅」……鞍橋錘鍱(yè)而成,珍珠地,上有三朵牡丹紋。主體為雙鳳,大嘴、展翅、長尾。遼(916-1125),寬39厘米。鞍橋是木鞍兩端高起如橋的部分,向外的一面釘有金屬護片,既保護鞍木,也是一種裝飾。



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包銀木馬鞍飾等馬具,集中體現了契丹金銀鞍轡製作工藝的高超水平。其製作使用了包金銀技法,採用多層次的鏨刻工藝,呈現富有層次的浮雕裝飾效果。契丹皇帝送給宋朝皇帝禮物中的「金塗銀鞍轡」,應當與此很相似。此鞍是在鞍上凸起來的龍、鳳、卷草等花紋上加以鎏金鏨花,從而形成的銀地金花,使得器具顯得華貴富麗,無怪乎連奢靡的宋徽宗見了以後也會驚嘆遼之鞍「率皆環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57年3月29日,東漢光武帝劉秀駕崩。
歷史上的今天——1682年5月6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宮。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