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筆佛繪基礎組守靜老師略講工筆畫的發展史和技法常識

工筆佛繪基礎組守靜老師略講工筆畫的發展史和技法常識

授課老師:守靜老師

今天我們聊一點兒相關工筆畫的話題。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是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工筆古代繪畫,崇尚寫實,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大致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至唐王維創水墨畫法,尚意輕形,題材轉為多描寫自然,因而畫法有了工筆與寫意之分。

人物畫由來最久,晉代以下,顧、陸、展、張均為巨匠。唐閻立本曾寫歷代帝王像,畫法工緻,敷色濃重,除人物衣飾外,更表現其性格氣質,奠定了唐代人物畫之完美成熟境地。

閻立本的帝王像

迄後,吳道子、韓干、周昉均有極高造詣;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

韓干《神駿圖》局部

周昉《仕女圖》

至宋李公麟用白描畫法,筆法棉密細緻,仍為工筆畫;

李公麟的線描人物

明仇英摹古而不泥古,別具飄逸華麗之風格。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

仇英畫法先行定位,勾勒輪廓,分別填色,粉黛互用,青綠硃砂等重色,須敷至五六層,始能均勻。而後以汁綠西紅等染出陰陽向背,再勾出輪廓線條;甚至敷金塗銀,以達成華麗莊嚴之致。

五代黃荃,工筆花鳥畫鉤花填色,畫法略同於山水人物,均富麗工巧;

五代·黃荃《溪蘆野鴨圖》

同代徐熙,獨創沒骨畫法,不用勾廓,直接以色彩染出物象之形態與神韻,表達精緻,清新脫俗,時人稱謂骨氣風神冠絕古今。由於畫法較簡,後代之寫意畫法,實受其影響甚巨。

五代·徐熙《豆莢蜻蜓圖》局部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覆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

在工筆畫中,不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

唐·周昉《揮扇仕女圖》

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

唐·張萱《搗練圖》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

明末以後,隨著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更加準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

工筆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建立了一套嚴整的技法體系,從而形成這一畫體的獨特風格面貌,其特點歸納如下:

一、以線造型,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工筆畫對線的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一般用中鋒筆較多。

二、以固有色為主,一般設色艷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

工筆畫材料也有其獨特性:

一、

勾線筆:工筆畫多用中鋒勾勒細而勻的線條。一般選用狼毫類細而尖的筆。常用的有衣紋筆、葉筋筆、大紅毛、小紅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染色筆:常用的有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和其它軟毫毛筆,要求既能含水分又有彈性。

板刷類:工筆畫經常需要塗底色,或做大面積的平塗和渲染,因此需備有各種寬度的羊毛板刷、排筆、聯筆。

二、熟宣或熟絹

工筆畫用的熟宣紙、熟絹,是生宣紙或生絹經過一定比例的膠礬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滲水。

熟宣紙當前有不少品種,如清水、冰雪、蟬翼箋、雲母等,有薄有厚,膠礬水有濃有淡。一般來說,薄者適合畫淡彩,厚者適合畫重彩。以蟬翼最薄,冰雪最厚,另有灑金箋以及各種染色紙都可以用來畫工筆。

絹為純絲織製品,分圓絲、扁絲兩種。圓絲絹又稱「原絲絹」,在古代繪畫中常用。如今通用扁絲絹,是在絹織成之後加以捶砸,使絹絲呈扁形,以減少絹絲之間的空隙,使絹刷上膠礬水之後不易漏礬,這種絹有白色和仿舊色等。

三、墨

工筆畫多用油煙墨,也可用松煙墨。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習好,可選用墨碇。墨的選擇,多以質地細膩潤滑、墨色足、不跑墨、手感好為標準。但是,宿墨帶有墨質的沉澱,適合於寫意畫,工筆畫不能用宿墨,容易滲化。

工筆畫技法簡介

工筆畫的染法,也是根據題材、畫材有所區分和選擇。

一、分染:工筆畫繪製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

二、統染:在繪製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在局部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係。

三、罩染: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並局部渲染。

四、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五、烘染: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六、點染: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

七、斡染: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製中也會用到。

八、醒染: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九、接染:方法是分碟調出二至三種圖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為同類色或類似色,分幾枝筆將各色鋪於紙上,迅速以偏乾的清水筆將各色接起刷勻。或將兩個在一個範圍的顏色用清水銜接起來,產生自然過渡的效果。迅速準確,使之不露筆痕,色暈勻和。

十、襯染:在宣紙或絹的反面上色,使其正面色彩更為厚重、均勻,造成豐富的層次感。

十一、水線:工筆畫常用手法之一。設色中在物體的邊緣或者線條旁,採用留一道亮邊的手法來區分局部色彩,用來保留線條或用來體現物體的厚薄程度,這條亮邊就稱之為水線。同時,保留水線也能較好的體現出工筆國畫所獨有的裝飾趣味。

十二、立粉法:點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可略調一點膠進去,色彩的濃度要非常大,同時豎立筆鋒,緩慢點出蕊的形狀,濕潤時色彩會高出紙面1毫米左右,等待幹了就會形成兩邊高中間凹的視覺效果,很有立體感。

十三、漬染:一種見筆觸的濕染法,色筆較干,略帶皴擦,然後用水筆趁濕點染,破開原有的色彩,常見於破碎葉片邊緣的處理。

十四、填:留出墨線,以不透明色充填,使墨線更為突出。裝飾感極強,比較適合畫衣服上的裝飾。

十五、刷:以大筆或排筆塗大面積顏色,常用於畫背景。

傳統工筆畫追求用筆生動、渲染層次豐富、形象細膩逼真。作為一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科目,需要不斷加以創新,這樣才會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上個世紀初,歐洲繪畫傳入我國,對傳統繪畫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具體到工筆畫方面,主要是造型觀念的改變,借鑒了西畫的寫生方法,人物畫創作尤為突出。

當代工筆畫也融匯了水彩畫的一些表現技巧,因為水彩畫與工筆畫從材料和工具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工筆畫最鮮明的特點是筆法細膩,表現生動逼真的物象,西方古典油畫也具備這一特徵,因此當代工筆畫也表現出了這一特徵,特別是通過細膩的渲染,表現出立體感油畫的效果。

在表現內容方面,當代工筆畫也突破了山水、花鳥和人物界限分明的做法,將三者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使傳統的工筆畫在表現內容上有了廣闊的空間。

所以,我們既要學習和掌握傳承的繪畫理論和技法,也要與時俱進,不拘泥於傳統。

中國工筆畫還有淡彩、重彩之分。

「淡彩」主要使用較透明的植物質色(又叫水色)著染。淡彩著染的基本方法與重彩相同,但比重彩著染要簡便一些。因此,淡彩具有線條清晰,色彩明快,清新淡雅朦朧的效果。

「重彩」又叫重著色,多以礦物質顏料如硃砂、石青、石綠等色著染。染色步驟較為複雜,經多次疊染,色彩深沉厚重,富麗堂皇,精緻工整,富於裝飾效果。工筆重彩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常以「丹青」作為繪畫的代稱,「丹」,即硃砂,「青」,即石青、石綠,它們都是工筆重彩畫中常用的顏料。

迄今為止,已出土的許多秦漢時期墓室的壁畫、帛畫,元代的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壁畫

北京的明代法海寺壁畫以及敦煌大量的重彩壁畫都是重彩畫的傑出例子。

法海寺壁畫-水月觀音

敦煌莫高窟壁畫

另外,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帛畫據稱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幅工筆重彩宗教祭祀繪畫作品,構圖巧妙,線描精細,設色絢麗,顯示了當時工筆重彩畫技法到了十分成熟的階段。

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

時間關係,我們只能提綱挈領地略述一二,旨在搭建一個共同探索和交流的平台。

責任編輯:窗外有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母日記 的精彩文章:

雷音音老師分享「工筆人物繪畫顏面、五官及手足的用線」等方面的知識及「鬼子母菩薩」作業點評

TAG:度母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