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人文化日修德識郝敬堂專輯作品: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石文化探訪

華人文化日修德識郝敬堂專輯作品: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石文化探訪

回闊別多年的老家探親,一位「玩石家」朋友引為自豪地說:「聽說你們北京有電子一條街,可在我們老家徐州,有石頭一條街,沒聽說過吧?帶你去看看。」在那位熱心的朋友的帶領下,我們興緻勃勃地去了「石街」。

好一條「石街」,和「漢宮」遙遙相對,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一派繁榮景象。

「自古彭城列九洲,龍爭虎鬥幾千秋。」石文化街的悄然出現,生動巧妙地將古今文化鏈銜接在一起,顯示出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

筆者隨朋友走進一家上檔次的石店,店裡店外擺滿了千姿百態的奇石,大的有上噸重,小的在方寸間,大小各異,色彩斑斕,讀像一首詩,看似一幅畫,每幅作品都有妙不可言的玄機。

店主叫李昭柱,是彭城知名的奇石收藏家,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奇石觀賞會,屢屢獲獎。他不但是收藏家,而且是鑒賞家。他說:「石頭是上帝締造的神物,它不但有腦子,而且會說話。」有此高論,足以看出他對石頭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筆者在他的石店裡瀏覽,這裡有藏石萬尊,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漂亮的意味深長的名字:赤壁今昔,古漢神韻,霸王雄風,樓蘭佛塔,大地母親,長城殘雪,西域風情,絲綢之路,南海勝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前來賞石者絡繹不絕,大多是「玩石家」,靜默細觀者有之,細細品味者有之,陶醉其中者有之,審石問石者有之。金山先生是這裡的常客,他每個星期天都前來光顧,每次來都要轉遍這條街上大大小小的石店。他是當地最有名的藏石家,也是資深的鑒賞家,石店的老闆沒有一個不認識他。他曾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授予「國際百位觀賞石名家」。

那是個星期天,金山先生果然來了。他精於此道,樂此不疲,說起石頭,他高談闊論,有不同凡響的見地。既然是老鄉,又和石頭有緣,於是,我們的聊天進入了「石頭」的話題……

問石

天地之間,只有兩種物質是不滅的,一是山,二是水。有道是天下之水天上來,山從何來,石從何生?

創世者說,是上帝創造了世界。太初時候,天地混沌,一片黑暗,上帝揮巨斧開天闢地,從此有了天地山水日月星辰。

五行者說,世界有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構成,山生石,石生土,土生木,木生火,火生金。

史學者說,石頭是史前文化,它記錄著地球誕生的歷史。

美學者說,石頭是大自然創造的精靈,它栩栩如生地演繹著這個大千世界。

藏石者說,像天下人沒有兩張相同的面孔一樣,天下沒有兩塊相同的石頭。藏石可以收藏歷史,陶冶人生。

大凡藏石家對石文化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金山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山,這名字好像是天生和石頭有緣。他身材不高,卻不失威武,看上去是一個渾身充滿活力的人,兩隻大眼睛炯炯有神,清澈而專註的目光里,深藏著對石文化藝術的執著和超凡的智慧。

金山先生說:「藏石為本,悟石為道」。這是他的「石經」。他釋言,石頭是天崩地裂的瞬間造就的生命奇觀,是造物主留在這個世界上不可再生的生命現象。無價之寶的文物可以複製,價值連城的字畫可以描摩,但石頭不能造不能仿,它是天造地設的。

他說,搞石頭研究的人,是從收藏的愛好開始的。在我看來,我所收藏的不是石頭,而是一種藝術品,是文化,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水與火澆灌的精靈。石頭孕育了人類,孕育了歷史,沒有石頭就沒有人類的文明。

金先生說,石頭是文化,是史前文化,在渾沌初開的世紀,在沒有人的年代,就有了石頭,是化石為我們真實地記錄下人類的史前景觀。溯源人類的文明史,是從石器時代開始的,是從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度的。那時,沒有文字,卻有了岩畫,岩畫是最早記錄文化的符號,以後,人類發明了文字,可保存於竹簡和絲絹上的文字大多被無情的歲月吞噬了,惟有石書和石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金先生說,石頭是文化,是人類創造的文化。從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繁衍的那天起,人們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頭,人們用石斧劈開了一個新世界,從而用石頭造屋、壘壩、鋪路,直到今天,石頭依然和人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於是,我們的文化典籍里就出現了石文化,隨手翻開字典,石文化就會歷歷在目:石破天驚、石沉大海、金石之交、金石可鏤、石油、石灰、石刻、石窟、石橋、石壩……其實,最能體現石文化精髓的是曹雪芹先生留下的那塊傳世的「石頭記」,它堪稱世界文化的瑰寶,為世人所珍藏。

尋石

石頭太普通了,滿地皆是,隨處可見。物以稀為貴,這是市場通則。因為石頭太普通,所以就失去了價值,只要你需要,隨處可以撿幾塊為你所用。可石頭是一個很大的家族,這個家族裡有不同的階層和地位。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貓眼石……這是人們熟知的寶石,它們的身價可以和黃金蓖美。

金山先生說:「藏石為本,禪石為徑,悟石為道。」依其言,藏石是基礎,收藏是前提。藏得多了,看得多了,才能在尋常中發現石頭不同尋常的美。

世界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那些能在別人司空見慣的地方中發現美的人。」一個藏石家,首先是一個鑒賞家,其次,才能成為一位收藏家。收藏是一個合成動詞,一是收,二是藏。收,就是尋找。尋找是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金山先生在徐州市國家安全局就職,身為副局長公務繁忙。作為政府官員,他工作盡責盡職。到了雙休日和節假日,就在別人釣魚搓麻將的時候,他背起行囊騎上摩托車一個人走了。安徽靈璧,距離徐州不遠,那裡盛產靈璧石,為了尋石,他走遍了靈璧的村村寨寨,老百姓建房,他幫助挖地基,農戶犁田,他跟在地壟後轉悠,時常能找到一份驚喜。

石頭是大自然界的寵兒,除了到大自然中尋找,就是到石文化市場去觀賞和發現。十數年來,他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大連國際觀石藝術節他忙裡偷閒地去了,北京的奇石收藏館他慕名前來參觀了,蘭州的黃河奇石展他不失時機地去觀摩了,他光顧最多的地方還是石文化市場,一旦發現奇石總是想方設法搞到手。

大凡玩石頭的人,起初大都是覺得好玩,玩得久了,入了其道,便痴迷起來。每一個玩石家都有收藏的慾望,收藏是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的。金先生說,剛剛玩石頭那陣子,玩家很少,市場常被人冷落,花上幾毛錢就可以買一塊趁心的回來。這幾年不成了,玩石家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火,一塊有成色的石頭可以開個天價。其實,石頭本來就是無價之寶,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這就是價值規律。作為國家公務員,金山先生的收入並不高,他生活節儉,不嗜煙酒,省吃儉用的積蓄幾乎全部用在了買石頭上。久而久之,屋子裡堆滿了石頭,院子里推滿了石頭,大的上噸重,小的在掌股之中。這滿院滿屋的石頭是他的全部財富,是他的精神家園。

一次,金山先生來北京開會,去北京猿人遺址參觀,不經意間發現了一塊像形石,足有上百斤重。愛不釋手啊,他硬是不辭辛苦地背了回來。回到賓館,摸著石頭,身上的疲勞一掃而光。

閑暇的時光,金山先生便和家人一起欣賞他的「家珍」。金山先生常說:「石頭知道我,妻子理解我。」家裡的積蓄全部用來買了石頭,家庭的基本建設和現代化建設卻大大地落後於時代。妻子沒有太多的怨言,更多的是給予丈夫支持。

一次,金山上街買菜,走著走著,卻走進了石文化街,用買菜的錢買回了一塊石頭,回家後,妻子哭笑不得,沒法子,全家人啃了一頓速食麵。那年春節,金山從老家回來的路上,發現了一塊像形石,左看右看像一條鯊魚,於是,放在肩上扛了回來。和一位路人擦肩而過,路人贊曰:瞧人家多會買魚,這麼大個。金山暗暗竊喜,看來自己真的沒有走眼,回家過個好年吧。回到家,不無幽默地對妻說:過年了,給家裡買了點年貨。妻說:買這麼大的魚乾什麼,人家說,魚大了不好吃。金山說:這條魚可不一般,你先接過來吧。妻從丈夫肩上接過「魚」,會意地笑了。那條魚的確讓他們過了一個好年。

拜石

當今世界,拜佛的有,拜神的有,拜金的有,拜物的有,可拜石的人少見,金山便屬於少見的那一類。有人說他是石迷,有人稱他是石痴,痴也好,迷也好,他痴心不改。他對石頭的崇拜來自於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金山先生的藏品中,有兩塊不是藝術品的「另類」一直被他視為珍品。那是兩塊普通的石頭,它記載著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那是七十年代初的一個盛夏,金山隨部隊長途拉練走進騰格里沙漠。蔚藍的天空,連綿的沙丘,綠色的草原,白色的羊群,交織成一幅草原牧歌的旖旎風光。大自然太美了!他由衷地發出讚美的感嘆。部隊紮營的那個地方叫阿爾善,是沙漠中的一塊綠洲,別有一番景緻。那地方最惹人注目的風景是石頭灘,滿灘滿眼都是,斑駁陸離,形態各異。是誰將這些石頭打磨得如此光潔明亮?是誰創造了這大自然的神奇?為了紀念那次不同尋常的拉練,他揀了兩塊石頭悄悄地放進了背包,一直背著它長途跋涉三千多公里。他對石頭產生興趣也就從這裡開始。

但凡玩石頭的人,都是從收藏開始的。如果僅僅是收藏,充其量不過是個收藏家。石頭不但是藝術品,而且是一種文化,是藝術和文化的複合體,只有認識了它深刻的文化內涵,才能成為一位鑒賞家。

金山先生說,石頭是發現的藝術,是動腦而不動手的藝術。金山先生深悟此道,他言之確確地闡釋了藏石和其它藝術門類的本質區別。世界上的任何藝術都是用手創造的,塑、雕、鏤、刻、織、編、綉、染、書、畫,惟獨藏石是動不得手的。奇石是大自然的傑作,是天崩地裂的那個瞬間造就的生命奇觀,一旦有了人為的雕琢,便黯然失色。殘缺的石頭和經過人工雕琢的石頭是沒有收藏價值的。

藏石的人大多對石頭的家族了如指掌。石頭的家族很大,從地域分,有太湖石、靈璧石、英德石、壽山石、黃河石、戈壁石、宣州石……從種類分,有水晶石、物晶石、化石、鐘乳石、雞血石、田黃石、巴林石、紅流水沖石|……從形態分,有象形石,圖案石、水沖石、觀賞石……從石性分,有賞石、雅石、水石、奇石。中國盛產奇石,靈璧石、太湖石、雨花石、英德石有「四大名石」之說,其中靈璧石最為名貴。據說,當年乾隆皇帝親駕靈璧拜石,並收藏了一塊,賜名「天下第一石」。於是,靈璧石便有了「貢石」之稱。自從石頭有了收藏價值,也便有了審美的標準。審石有5個基本要素:石音、石質、石形、石韻、石膚,音要脆,質要堅,形要像,韻要足,膚要潤。石頭以「瘦、透、露、皺」為美,美到極致為丑石。

藏石、賞石、玩石的人多了,拜石的人自然也就多了。過去的藏石家,大多是個人收藏,自己賞玩。現在不同了,隨著人們文化鑒賞能力的提升,藏石由個人行為變為社會行為,很多地方開闢了奇石市場,建起了奇石館,開辦了頗具規模的奇石展覽會,石頭市場的繁榮,在中華藝術之林崛起一道燦爛的石文化景觀。

讀懂了石頭,便和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金山先生不但拜石,而且遍訪藏石名家和藏石名館。年逾花甲的朱渤騰老先生是金山仰慕的一位藏石家,他投資2300萬元在北京慕田峪建造了第一座奇石館——中華夢石城。館藏奇石萬方,美奐美倫,氣象萬千。繼「中華夢石城」之後,杭州、上海、武漢、大連等地相繼建起了奇石館。作為藏石家,金山不放棄任何一個賞石拜石的機會,足跡踏遍奇石館,攬盡中華奇石,開拓文化視野。

金山先生天性敏而勤,他不但屢次參加國內外奇石大展,虛心向國內外同行學習和請教,還認真研讀國內外有關奇石發現的理論和資料,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賞石觀,實現了賞石觀念上質的飛躍。他認為,這種飛躍主要體現在兩個轉變上,一是從原先只側重於形似到追求神韻的審美情趣地轉變,二是從原先只注重量的收藏到追求質的轉變。他收藏石頭,不僅從石頭的外形上去發現美,更重於從它蘊藏的文化內涵去發掘它的鑒賞價值。

金山先生說:「在我眼裡,一塊精美的藏品,決不是一塊普通意義上的石頭,它是無言的詩,立體的畫,凝固的音符,是大自然的神造,是人所無法複製的藝術品。」

他賞石,不但是用眼,更重要的是用心。在他收藏的石頭中,每一塊石頭都有生命,每一塊石頭都會說話,他和每一塊都可以對話,可以用心靈溝通。每逢節假日或閑暇之時,他便邀請親朋來他的藏室,與之共賞他的藏品。

悟石

玩石家的最高境界是悟石,悟是什麼?悟是「靜思」是「發現」是「透徹」是「靈感」是「思維修」是「大智慧」,是一種超常的思維和神的昭示。

悟石是離不開靈性的。金山先生就是一個靈性很好的人,憑著他獨特的鑒賞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他的收藏品顯示出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性。

悟石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看「石相」,從石頭的外形上悟。很多石頭本身就有「形」,像牛像馬像雞像狗,有的「酷似」,有的「相象」,藏石家們稱之為「相形石」,相形石容易被發現,不需要太高的悟性。在金山的藏品中,也有一批像形石,那是他早期的藏品,如「牛」、「羊」、「雞」「龜」等。那栩栩如生的造型,那大自然造物的玄妙,帶給人的是美的愉悅。悟石的第二個境界是「排列組合」。藏石多了,按照石頭的種類把它們擺放在一起,通過組合,使之成為系列藝術品,這是初入道者無法迄及的境界。在金山先生的組合藏品中,他最為得意的有三組,第一組為「九天系列」,有九塊像形石組成,分別取名為天塹、天池、天硯、天台、天韻、天網、天裂、天劍、天柱。「九天系列」帶給人的是天國的遐想。第二組為「真情系列」,由4塊靈璧石組成,分別取名為永恆的吻、永恆的伴、永恆的慰、永恆的盼。無聲的石頭演繹出了人間真情。第三組是「佛教系列」,由6塊黃河石組成,分別取名為千佛山、千佛洞、千佛壁、千佛塔、濟公和觀音。觀其神韻,滌心蕩塵。悟石的最高境界是「禪石」。禪是一種大悟,是超人的想像力。有一種石頭,在似與不似之間,其內涵豐富,很難被人讀懂,這種怪石的禪機一但被破譯,便成為高品位的奇石。藏石者言:「禪重自悟,重創新。」依其言,品石如參禪,有禪才有悟,有悟才能有非凡的創造。石頭裡有文化有人生有藝術有哲理,在禪石中求悟,遂得道。

「奇石蘊藏千般秀,心有靈犀一點通。」金石先生正是掌握了這些禪機,才使他讀懂了石頭,成其為藏石家、賞石家。在金山先生的藏石珍品中,有兩塊奇石是他悟出玄機的。一次,他逛石市,看上了一塊不為人注目的石頭,那是一塊很有質地的紅棕蟠璃靈璧石,憑直覺,這石頭有不同凡響之處,可當時就是沒看出它的內涵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把那塊石頭買回家,天天讀,天天看,正著看,反著看,歪著看,斜著看。有一天,他眼睛突然一亮,看出了它內涵的禪機。這不正是一幅金魚戲水圖嗎?經過一番巧妙地構思,他用紅木做了一個傾斜30度的底盤,使魚頭朝下潛游,魚尾在上搖擺,石頭在這裡完全失去了堅韌性,變得十分柔美。細膩紅潤的石質逼真地再現了水中金魚的肉質感,不僅激活了觀賞者的想像力,而且包含了中華民族「吉慶有餘」的傳統理念。於是,他給這幅藏品命名「年年有餘」,這巧妙的構思和作品的內涵融為一體,顯示出藏石家非凡的創造力。這件傑作不但受到藏石界同行的稱道,而且在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大展上名列金榜。

夢石

中國人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心裡始終裝著石頭,想著石頭,做和石頭有關的夢自然就多了起來。石頭是多彩的,夢也是多彩的。金石先生夢想親手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藏石館,融匯中西文化,薈萃天下奇石。為了將夢想變為現實,金石先生不但不遺餘力地收藏,而且積極地參與奇石的研究工作。去年,他應邀去雲南、廣西等地考察石文化發展的現狀,回來後,寫了一篇「中國石文化發展之路」的考察報告,在這篇考察報告中,他探索了中國的石文化之源,宏觀地介紹了奇石發展的現狀,客觀地透析了奇石熱生成的原因,對奇石的市場開發作了理性的思考。在這篇調查報告的基礎上,他又結合當地奇石市場的現狀,給徐州市政府寫了一份「盛世藏石,開拓市場」的建議書,他在上書中寫道:隨著人們精神生活的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變得更為重要,石文化的發展正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徐州是漢文化的發祥地,文化底蘊很深,更重要的是徐州是靈璧石的產地,有豐富的奇石資源。從徐州的石文化市場看,目前有藏石者一萬餘人,從業者有三萬餘人,目前的石頭市場雖然有了一定規模,但缺乏規範。有待於繼續發展。搞石頭不但不需要政府投資,而且還能幫助政府解決一大批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市委領導看了他的建議書,很快作出批複,在徐州建立中國奇石大觀園。

石頭像人,石頭育人,石頭養人。這是金山先生多年來悟出的石文化的真諦。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以純樸高雅的藝術形式給人美的享受和人文的精神,從而激起人們愛民族愛國家愛事業愛家庭的信念。當人和美的事物融為一體,人也會變得高尚起來。這也許就是賞石家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吧。達到了這種境界,人的心靈就會凈化。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藝術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在這種無止境的追求中,人和藝術最終會達到和諧的統一。

作者:郝敬堂,江蘇沛縣人。中共黨員。1981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1970年入伍,歷任文工團員、秘書、幹事等職。1983年調入《人民武警》報社,任記者、編輯、主任編輯。1999年調《中國武警》雜誌,歷任總編輯,副編審、編審。198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後發表報告文學集十餘部,計有《海南剿匪大捷》、《愛的金字塔》、《天路迢迢》、《軍嫂情》、《大海盜》、《一個永遠的童話》、《正步走過春天》、《廁所革命》等,另有報告文學十餘部。曾獲大紅鷹杯文學獎、北京文學獎、中國人口文化獎、解放軍新作品獎。

獲獎作品:

原作《大巴山的女兒》改編同名電影《大巴山的女兒》,原作獲「五個一」工程獎;

原作《小崗之子》改編電影《第一書記》,電影獲「五個一」工程獎;

《好大一個家》獲全國優秀短篇報告文學獎;

《兵法死亡谷》獲第12屆中國人口文化獎;

《都市尋夢人》獲第14屆中國人口文化獎;

《海南剿匪大捷》獲中國作家大紅鷹杯文學獎;

《西風烈》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

《軍嫂情》獲全軍新作品獎。

? 版權聲明: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底部點大拇指來個吧!

(歡迎轉載、轉發和引用,文章轉載和引用請註明出自「華人兄弟文化傳媒」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兄弟文化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華人兄弟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