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我們一直在感慨,

時代無大師,

但提起她,

所有人都冠以大師的名號,

她是女人,

卻是當之無愧的先生。

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士」。

她是葉嘉瑩。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6月3日

著名學者、古典詩詞研究專家

葉嘉瑩先生

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

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

捐款用於設立「迦陵基金」,

繼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贈1857萬元。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先生的助理、南開大學文學院張靜副教授,向龔克教授遞送捐贈支票。圖片來源:南開大學團委公眾號

葉嘉瑩是誰?

相信喜歡詩詞的沒有人不知道她。

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的巨擘,

喜愛詩詞的人大多聽過她的講課和看過她的書。

她還是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她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她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在迦陵學舍前講話

2016年,她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2018年4月,她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名單。

她90歲生日的時候,國家總理溫家寶發來賀詞,稱讚她:

心靈純凈,志向高尚,詩作給人力量,

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士」,

她所到之處,都受到眾人敬仰與歡迎。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先生90歲生日時,溫家寶手書。

可縱然萬般榮譽加身,在葉嘉瑩心中,

她最愛的,最為看重的,

依然是熱愛的古典詩詞,

為此,她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古典詩詞。

「一世之艱,寸心如水」,

她的人生多難卻一如中國先哲般自強不息。

她的學術成果給後人帶來巨大的財富,

她的人格品德備受世人欽佩。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先生三歲時與小舅李棪(左)及大弟葉嘉謀(右)合影。

葉家有女初長成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一個書香世家,

3歲就讀唐詩宋詞,6歲讀《論語》。

17歲的葉嘉瑩考入北京輔仁大學,

據輔仁大學的校友回憶,

葉嘉瑩上學的時候,年年考第一。

系裡的助學金,獎學金,總是葉嘉瑩。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右二)和老師顧隨(中坐者)及同學合影

1945年從輔仁大學畢業的葉嘉瑩,

就受聘於三所學校任教。

曾經有一個男生班級一連趕走了三個男老師,

沒有人敢去教,

沒辦法 ,校長請葉嘉瑩去當老師,

沒想到,葉嘉瑩上課,學生們乖得很。

在會考中,成績還名列前茅。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學士學位畢業照

1948年,葉嘉瑩隨丈夫遷居台灣。

長時間的教學工作使葉嘉瑩「聲名在外」,

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都邀請她去講課。

那時的台灣,只要你喜歡古詩詞就會發現,

各大學和電台廣播的古詩詞課程都是葉嘉瑩在講。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和同事在台灣大學畢業酒會上

已故的台灣作家陳映真曾在台灣旁聽葉嘉瑩講詩選,

他說:

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詩詞中

豐富璀璨、美不勝收的審美世界

葉嘉瑩的每一堂課幾乎都令人感到

永遠新奇的、審美的驚詫!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年輕的葉嘉瑩為孩子們上課


人生坎坷,猶如孤舟

一世多艱,寸心如水。

少年失母,中年失女,

葉嘉瑩的人生,亦充滿坎坷。

葉嘉瑩的成長時期正是家國飄搖,

民族蒙難之時。

少年時代,父親失聯,母親去世,

給年少的葉嘉瑩帶來極大的傷痛。

人生中第一次面對生離死別,

她寫了八首《哭母詩》,字字血淚。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凄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

她也曾流離失所,沒有工作、沒有薪水,

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帶著剛出生的女兒住在房間的走廊里,

每次要等別人睡了,

她再鋪開毯子帶著幼小的女兒入睡。

曾經一度全家都要靠她的薪水來養活,

她不得不努力工作,經常身兼數職,

工作到很晚。

和她共經磨難的女兒27歲時意外去世,

白髮人送黑髮人,其悲傷可想而知。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和女兒

《哭女詩》(其七)

重泉不返兒魂遠,百悔難贖母恨深。

多少劬勞無可說,一朝長往負初心。

在人生艱難之時,她也曾想過自殺,

想哪一種是沒有痛苦的,

此時的她想起王安石的一首詩: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

有人說,苦難打不倒真正的勇士,

葉嘉瑩就是如此。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葉嘉瑩先生在大女兒的婚禮上


赤子之心,永生不忘

從1948年遷居台灣,1969年定居溫哥華,

在外飄泊四十年的葉嘉瑩不曾一刻忘記祖國。

她經常夢回北京老家

每次在課堂上講杜甫詩講到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的時候都會流下淚來。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南開校長楊石先[前排右二]、外文系主任李霽野[前排右一]與南開教師迎接葉嘉瑩

1970年,中國和加拿大一建交,

葉嘉瑩就申請回國探親。

在飛機快要到達北京時,

遠遠看見一排燈火,

我就想:那是不是長安街呢?

因為我老家的後門就在西長安街。

從這個時候起,我就開始流淚。

這次回國她激動不已,

為此寫了一首很長的《祖國長歌行》

卅年離家幾萬里,思鄉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

這首歌行總共1878字,

是現在舊體詩中最長的一首七言歌行。

葉先生說,

這一千八百多字完全是從內心湧出的真感情,

沒有一句是虛情假意的門面之語。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1979年初,葉嘉瑩抵達天津,與南開大學諸教師合影。

葉嘉瑩走在祖國的山水之中,

發現導遊會背唐詩,普通的青年在讀唐詩。

在中國,詩歌未死!

她多麼希望古典詩詞能在祖國傳承下去,

生生不息。

1978年葉嘉瑩申請回國教書,

了解到祖國師資匱乏,

她不要工資,不要待遇,自費回來教書。

1979年,她終於站在祖國的講台前,

此後,她的足跡遍布中國幾十所大學。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2018年4月22日,南開大學迦陵學舍里,葉嘉瑩先生在第八屆海棠雅集上吟誦詩詞。


心許古典詩詞,一生不休

去年12月,

葉嘉瑩先生極難得地在南開大學小禮堂

開了4次關於古典詩詞的大講。

講到溫庭筠的《菩薩蠻》時她轉過身,

望著台下上千莘莘學子說:

「古詩詞這麼美好的一份珍寶,

我多麼希望你們能看見。」

「柔繭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

只要年輕人能夠把我吐出的絲織成一片雲錦,

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能夠留下,

我死去也無憾了。

這是葉先生的一句詩,

更是她畢生的追求,

她欲盡自己之力,傳揚古典詩詞。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穿裙子的士」


「穿裙子的士」

晚年的葉嘉瑩定居南開大學,

她捐贈「葉氏駝庵獎學金」等,

支持鼓勵後輩的學習。

如今,她將全部財產都捐贈給南開大學「迦陵基金」,

繼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北宋思想家張載有這樣的一句名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能做到其中的一點,是他人之幸,

更是自己的大幸。

作為古典詩詞傳播者的葉嘉瑩先生

就是在「為往聖繼絕學」,

這是葉先生之幸,更是讀者之幸。

94歲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捐出1857萬,用於傳統文化教育

如今,葉先生已是94歲高齡,

從1945年初為人師到如今,

已經有七十年了,

葉嘉瑩說,教了七十年,

感覺比別人多活了一倍。

在某次演講中,

數百學子面對白髮的葉先生,高呼「先生坐下講」,

葉嘉瑩笑著回應說:

「我今年是91歲,教書已經70年,七十年都是站著講課。」

學識淵博,德高望重,

這樣的大師仍在,真是古典詩詞之大幸,

是後生晚輩之大幸。

在此,我們致敬

葉先生對古典詩詞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貢獻。

謹祝願葉先生長壽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詩詞版 這就是武漢!
唐詩里,有愛情最好的模樣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