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誇大孔子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不科學的

誇大孔子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不科學的

原標題:誇大孔子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不科學的


| 大家小書——


今天的「大家小書」要與各位分享作家、文學評論家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談中國文化,我們永遠都繞不開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由於他地位特殊,社會上一直存在著對孔子的個人崇拜之風,但這一直是李長之所反對的。李長之認為,個人崇拜會「產生問題」,誇大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不合事實的,也是不科學的。他講孔子的故事,主要是想讓大家看看孔子在當時,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點擊收聽



《孔子的故事》


李長之 | 著

北京出版社


2016年7月


| 作者簡介 |



李長之

(1913-1997)


初名李長植。生於山東省利津縣。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先後在中央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是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學者,在文學批評和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造詣尤深。出版有《夜宴》《魯迅批判》《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等二十餘種專著。


| 書摘 |


孔子不但經常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批評向弟子進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國最早的歷史學者之一。


他對歷史,特別是文化史,有極濃的興趣,他根據魯國的史書,也參考了各國的史書,著手編寫歷史著作——《春秋》。

他有一個歷史學者所具有的尊重史料和選擇史料的習慣。他說:「有些人他什麼也不知道就去動筆創作,我不是這樣子的。多打聽打聽,選擇那最好的;多見識見識,記住那最重要的。不必忙著叫人認為像知道一切的樣子!」


春秋時代,社會開始劇烈變動,階級關係、社會秩序以及一切有關事物都表現出新與舊的鬥爭和矛盾發展。在新的沒能代替舊的之前,社會狀況、政治狀況必然顯得異常混亂。孔子是要求社會安定、政治上大一統的,這本是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的,但是由於時代的限制,孔子還想不出適合走往大一統的新的形勢,反而要在舊秩序之下實現大一統,這又是開倒車了。他認為國君要是真像個國君,臣子要是真像個臣子,以及一切有身份的家庭父子之間,都能各按名分,依禮相處,好像天下就容易太平了。在他早年對齊景公的談話中以及當他在衛國對子路發揮「正名」論的時候,就表現了這一種政治倫理思想。這種思想,使孔子白白地奔走了一輩子。到了晚年,他雖然知道終於不能實現自己的主張了,但是他還要在《春秋》中做起文章來。


這樣,他所編寫的《春秋》就不儘是客觀的事實紀錄了,而是有主觀看法的。記載一件事情,往往不是寫的事情本身怎樣,而是寫他認為事情應當怎樣。然而儘管如此,《春秋》還是有著值得稱道的特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因為,《春秋》是中國保存下來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編年史。它具有鮮明的時間觀念,記載歷史事件、天文現象發生的年、月、日,都很精確。它的另一個特點是神話色彩很淡,主要是寫人的歷史,這在二千多年前是難能可貴的。孔子曾說:「後代人知道我孔丘的,將因為這部《春秋》;後代人責罵我孔丘的,也將因為這部《春秋》。」可見孔子簡直把《春秋》當做他的第二生命了。(有刪節)

| 購買鏈接 |


「大家小書」系列叢書已出版100多本,我們會從中選出30本名家名作推薦給大家,涉及歷史、文學、藝術、建築等等各個方面。「大家小書」思想類套裝已經在書評君的小鋪上架,點擊下方圖片可了解詳情。


↓↓↓


點擊鏈接了解叢書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的精彩文章:

北京的隱秘角落,藏著許多我們所不知的故事
貓奴的誕生:我們為何「吸貓」成癮?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