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契丹家住雲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映紅。」這是南宋文學家姜夔在《契丹風土歌》對遼地種植牡丹與芍藥兩種花卉盛況的描述。由此可知,牡丹和芍藥不僅是中原人們的最愛,也頗受北方契丹游牧民族的喜愛。實際上,如果您仔細觀察遼代的陶瓷就會發現,牡丹花和芍藥花作為裝飾題材經常出現在遼瓷上,尤其是牡丹紋,堪稱是當時最為流行的裝飾圖案。

遼代(916-1125年),是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權,歷經200餘年,與五代和北宋相始終。它除了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受中原影響外,陶瓷燒造與裝飾也直接或間接地深受中原窯場的影響,牡丹和芍藥圖案裝飾即是最好的典型例證。

但經細細辨別後就會發現,遼代陶瓷上的牡丹紋、芍藥紋雖源自中原定窯與磁州窯等陶瓷藝術,卻又與中原諸窯陶瓷的工藝風格有著許多不同之處。顯著的區別為:一是牡丹的一花二葉式構圖,形象較為簡單,風格也十分工整寫實;二是三彩印花牡丹紋,裝飾技法十分嫻熟,鮮艷明麗,富有生機,為中原陶瓷所難以企及;三是牡丹紋除了被裝飾於碗、盤、注壺等中原式器物造型外,還多被飾於方碟、海棠式長盤、雞冠壺、盤口長頸瓶、鳳首瓶等契丹式器物造型上,極富濃郁民族特色。

牡丹紋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賞牡丹》詩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李肇《國史補》記:「長安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可見,賞牡丹在唐代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時尚。

陶瓷上以牡丹為飾則興起於晚唐五代時期,當時的定窯、耀州窯、越窯等窯場均普及運用,及宋代更是盛極一時,又有磁州窯、當陽峪窯、登封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吉州窯等南北各大名窯爭奇鬥豔,技法翻新,影響所致,也開啟了遼代的陶瓷裝飾藝術新風。下面按製作工藝將遼代陶瓷上的牡丹紋分類介紹如下:

刻劃牡丹紋。分別飾於白釉、黃釉、綠釉等陶瓷器上,造型有缽、長頸瓶、鳳首瓶、雞冠壺、水滴等,尤以雞冠壺和鳳首瓶最具特色,充分體現了遼代陶瓷造型獨具的契丹民族風格。如這件綠釉刻劃牡丹紋鳳首瓶,造型為典型的契丹式,整體似一隻伸頸斂翼直立的鳳鳥,栩栩如生。通體施綠釉,腹部刻劃一對牡丹紋,均為一花二葉式的圖案構圖,顯得既簡潔又獨特,刻劃的花紋線條流暢優美,具有高超的燒造與藝術水平。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綠釉刻劃牡丹紋鳳首瓶

剔刻牡丹紋。主要裝飾於白釉瓷器上,器物有溫碗、注壺、長頸瓶等,尤以盤口長頸瓶最具民族特色。如這件白釉剔刻牡丹紋盤口長頸瓶,瓶為杯形口,長頸,圓肩,長腹,下部斜收,為典型的契丹式造型。通體施白釉,腹部先是採用剔地法剔出一對牡丹紋的輪廓,再以劃花技法製作牡丹的花瓣、葉脈等細部,圖案鮮明,有淺浮雕立體效果。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白釉剔刻牡丹紋盤口長頸瓶

印花牡丹紋。一類為三彩印花,即施以黃、綠、白三色彩釉。造型以方碟、圓盤、海棠式長盤、硯台、水滴等常見,尤以海棠式長盤最具代表性,也最富契丹民族獨特風貌。如這件三彩印花牡丹紋海棠式長盤,造型為典型契丹式,海棠形,白胎,胎質較細膩,通體施白、黃、綠三色釉,盤心模印一株牡丹,枝葉為綠色,花朵為橙黃色,地子為白色,色調明快,和諧艷麗。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三彩印花牡丹紋海棠式長盤

另一類為色釉印花,包括白釉印花、黃釉印花、綠釉印花等。造型多為碗、海棠式長盤、雞冠壺、水滴等,尤以雞冠壺最具代表性。如這件黃釉印花牡丹紋提梁式雞冠壺,管狀口,環形提梁,腹上扁下垂,圈足。提梁捏成雞冠狀,腹部對稱牡丹紋圖案。黃白胎,塗化妝土,施黃釉,釉色溫潤,積釉處呈黃紅色,有冰裂紋和臘淚痕,下腹及底部露胎。釉面光潤,圖案清晰,帶有濃郁的契丹風格,體現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審美情趣與地域特色。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黃釉印花牡丹紋提梁式雞冠壺

芍藥紋

芍藥是與牡丹相媲美的著名草本花卉。唐代詩人王貞白《芍藥》詩曰:「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芍藥除了有富貴與美麗的寓意外,還是思念與友情的象徵,如《詩經·溱洧》云:「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曰:「芍藥一名可離,故將別以贈之。」從姜夔《契丹風土歌》「芍藥牡丹相映紅」這句詩可知,契丹民族除喜歡牡丹,也十分鐘愛芍藥。

芍藥花用作瓷器裝飾圖案興起於北宋時期。定窯白瓷上刻劃芍藥花紋十分常見,主要被施於盤、碗類器物的內底,有一莖雙岔的花枝交叉形式,花頭對稱迴繞,層疊盛開,生機勃勃;也有纏枝形式,花枝纏繞,花葉捲曲,花朵碩大,花形飽滿,寓意吉祥。以笠式碗為典型代表,內壁刻劃裝飾纏枝芍藥花紋,四個碩大的花頭呈盛開怒放狀,在枝莖與卷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婀娜多姿。此時期的河北觀台磁州窯白釉爐的沿面上,也有用黑釉繪製的折枝芍藥花紋,墨彩淋漓,畫韻十足。

相比較而言,遼代陶瓷上的芍藥紋卻不及牡丹紋普及,亦比不上北宋的發達。遼代陶瓷上的芍藥紋,主要被施於盆類器物內,且多為白釉綠彩裝飾。典型如這兩件白釉刻花填彩芍藥紋盆,造型均為卷沿,圈足,紅褐色陶胎,掛化妝土,施白釉。盆內壁及底刻畫一整株芍藥花,枝莖較粗,內填綠彩,花紋葉脈勾勒清晰,色彩明艷,且極富裝飾藝術性。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白釉刻花填彩芍藥紋盆

遼代陶瓷上的牡丹與芍藥紋


遼代白釉刻花填彩芍藥紋盆

綜上所述,遼代陶瓷上的牡丹紋和芍藥紋,雖然受中原定窯、耀州窯與磁州窯等的影響,但在釉色品種及裝飾技法上有著顯著區別。這說明,源於中原陶瓷的裝飾圖案在歷經了契丹民族生活與文化的不斷融入與升華後,最終形成了鮮明的民族與地域特色,它不僅提升了陶瓷裝飾的藝術感染力,更拓展了陶瓷裝飾的文化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可怕!訂婚又有新玩法!竟是把鑽石釘在手上...
大飽眼福!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珍藏清代宮廷玉器特展實拍圖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