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瓷的發展與"南青北白"的形成!

白瓷的發展與"南青北白"的形成!

隋代白釉高足杯

白瓷雖然在北朝時期已開始出現,但真正燒製成功應當在隋代。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在河南安陽發掘了一座隋開皇十五年〖595年〗的張盛墓,發現了一批白瓷,這些白瓷雖然還帶有若干青瓷的特徵,但較之北齊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

胎釉中的含鐵量減少,燒成溫度有所提高,施釉技術也有改進,增加了器物的白度與堅硬度。瓷器的造型較前大為豐富,可以看出器物成型工藝有顯著的提高。

晚於張盛墓13年的西安郊區隋大業四年(608年) 李靜訓墓出土的瓷器中,有青瓷,也有白瓷。白瓷胎質潔白,釉面光潤,胎釉巳經完全看不到白中閃黃或白中泛青的痕迹,無可懷疑地應稱作白瓷。這批白瓷中以龍柄雙連瓶和龍柄雞頭壺為最精。

隋代白釉罐

雙連瓶的造型奇特,製作精緻,龍柄雞頭壺是魏晉南北朝以來青瓷的傳統器形,但卻換上了白色的新裝。西安郭家灘隋大業六年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白瓷蓋罐更是隋代白瓷的成功佳作。

如果以北齊武平六年(575年)的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為起始,到隋大業四年(608年)的李靜訓墓為止,僅僅經歷了33年的時間,白瓷就迅速地燒成功了。隋代白瓷的燒成為唐代白瓷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2年5月,在內邱與臨城交界處的賈村,發現了隋代白瓷窯址一處,該窯燒制的白瓷,既有灰白色胎上用化妝土的白瓷,也有潔白瓷胎不上化妝土、非常精緻的白瓷兩種。燒制的碗均為深腹、直壁、平底,與北方隋墓出土的白瓷碗相同。

唐代白釉渣斗

隋代白瓷窯址在唐代邢窯範圍內發現,證明在邢窯唐代白瓷尚未出現以前,白瓷在這一地區已經發展起來。賈村隋代白瓷窯的發現,不僅填補了隋代白瓷窯的空白,證明隋代燒成功了白瓷,而對研究北方唐邢窯白瓷發展過程,提供了重要資料。

早期白瓷發展到了隋代,如果把它作為燒成期的話,那麼從唐代開始就應當進人了它的發展時期。隋代白瓷突破了傳統青瓷的格調,為唐代白瓷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唐代白瓷較之隋代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改變了以青瓷為主導的發展方向。

唐代燒白瓷的窯址,儘管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迄70年代尚未發現,但北方邢窯白瓷不僅在當時已成為風靡一時的「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名瓷,而且在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廣大地區,還陸續出現了燒制白瓷的瓷窯。

唐代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

因此,白瓷的生產在北方已經成為普遍的現象,標誌著我國瓷器進人了青瓷、白瓷並肩齊名的新階段。唐代瓷器生產的成就,與邢窯的出現以及北方白瓷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邢窯在隋代已燒制白瓷,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是唐代邢窯白瓷高度發展的重要原因。它與其它白瓷窯不同,如河南的鞏縣窯等,在燒白瓷以前都是燒青瓷的。因此,邢窯是北方最先燒成功白瓷,並把它提高到「白如雪」的發展水平的重要瓷窯。故稱其為北方白瓷的代表。

河北內丘縣城關與臨城縣賈村隋代白瓷窯燒制的白瓷基本相似,同屬於一個系統。燒制的直口深形平底碗與北方隋代墓葬中出土的碗相同。唐代著名的邢窯就是在隋代內丘與臨城燒造白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邢窯白瓷胎質細膩潔白,製作精細,陸羽在《茶經》中形容它「類銀」、「類雪」,是非常恰當的。

唐代邢窯白釉罐

隨著邢窯白瓷的燒造,在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區, 都陸續出現了燒制白瓷的瓷窯。白瓷在北方地區普遍生產,標誌著我,進人了一個白瓷生產發展的新階段。

隋代,白瓷雖已燒製成功,但青瓷仍居主導地位。至唐代,由於邢窯白瓷生產的發展,才出現了白瓷與青瓷齊頭並進的趨勢。人們對於「類銀」的白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茶經》中「或以邢州處越州上」一語,即反映了這一點。

從考古資料看,湖南、浙江等地的唐代墓中,均出土了不少北方白瓷。湖南與浙江在唐代都是青瓷的重要產地,尤其是盛產越窯青瓷的浙江臨安的唐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白瓷,這說明在北方白瓷生產發展起來以後,受到上層封建官僚的重視,他們向北方瓷窯定貨,並把白瓷運到了南方。

唐代白釉兔系罐

唐代北方白瓷窯,除著名的邢窯與定窯外,還有一些白瓷窯也有很大發展,如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山西的平定窯與渾源窯等,這樣在北方就形成了以邢窯為代表的白瓷系統,在南方則有以越窯為代表的青瓷系統,一青一白兩大瓷窯系統並駕齊驅,於是就有「南青北白」之說。唐代這種「南青北白」的瓷器生產格局,一直延續到五代時期。後來由於江西景德鎮開始燒制白瓷才打破了這個「南青北白」的生產格局。

唐代白瓷以邢窯器最為有名,上引唐李氧《國史補》說「內邱白瓷甌……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可見其生產規模之大,影響之遠。

50年代以來唐墓里出土了不少白瓷,尤其陝西、河南、河北出土的白瓷更多,其中有些白瓷可能屬於鄰近瓷窯的產品。一些精緻的白瓷,如邢台唐墓出土的白瓷碗,河南安陽薛家莊唐墓出土的白瓷碗和盞托等,與祁村窯燒制的器物在造型、釉色以及玉璧形底碗中心施釉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徵。特別是盞托的製作精工,在其它白瓷窯中還未發現,可見它們應是祁村窯的製品。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有帶「盈」字款的碗底殘片,與內邱城關邢窯遺址出土者相同,應為邢窯的製品。

唐代白釉雙龍耳瓶

現經河北省邯鄲文物鑒定研究所初步測定結果來看,它的白度大約在70度以上。

邢窯白瓷胎的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鈦與同時代的其它白瓷相比顯然是偏低的,這就決定了它的胎釉的燒結度與白度均要超過一般白瓷。

由此證明,邢窯典型的「類銀」、「類雪」白瓷, 胎質堅硬,釉色潔白與《茶經》記載吻合。採用優質原料,製作精緻,造型規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淺談龍泉窯與哥窯的千萬絲縷
瓷器鑒賞: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紅盤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