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鷹派左宗棠為何不以武力攻下伊梨?主要擔心這一點
避免部下膨脹
左宗棠收復新疆,對付的是些什麼敵人,六七萬所謂「哲德沙爾國」的軍隊里,大部分都是新疆本地的反清武裝,以及從陝甘逃過來的回民軍殘部,只有不到一萬是所謂的侵略軍,其實不過是因為中亞故國被沙俄吞併,乘新疆動亂流竄過來的喪家之犬。這些人不過是烏合之眾,對付原來新疆的少數駐軍還可以,對上裝備了西式槍炮、有著十幾年戰爭經驗的西征軍完全就是被吊打的下場。打敗這樣的敵人,並不值得得意忘形,所以左宗棠理智地多次阻止了部下的冒險行為。
況且拿下伊梨勝算不大。左宗棠收復新疆其他地方,軍隊六七萬之眾,後勤部隊四五萬之多,只能供給前線兩三萬人作戰。西征大軍十多萬人,糧響軍需日費萬金,全靠胡雪岩的外國貸款,因此再與沙俄軍隊作戰,勝算不大,耗銀更多。沙俄佔領伊犁後,後勤補給困難,當地百姓反攻,加上左宗棠數萬精兵在側,也深感堅守不易。英國在中亞煽風點火,驅動當地勢力反對沙俄,土耳其更是更沙俄打得不可開交。
於是,以金錢收復伊梨的時間到了
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清政府當時實際上做了文武兩手準備:左宗棠率軍以武力平定阿古柏勢力;曾紀澤則赴彼得堡同沙俄就伊犁問題進行商談。事實上文武兩條戰線是互為依託的:在左宗棠西征取得決定性勝利前沙俄一直讓曾紀澤吃閉門羹;然而當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大部的消息傳來後沙俄主動要求和曾紀澤,因為他們知道此時伊犁已完全處於清軍的戰略包圍之下,伊犁畢竟遠離沙俄腹心地帶,在這裡交鋒沙俄未必能獲得多少好處。然而兩國實力擺在那兒,清軍一時之間也不敢妄動。這樣一來儘管清朝在整體國力上弱於沙俄,但在新疆這一局部地區卻形成了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
當兩國實力懸殊時力量就是外交,因為城下之盟是沒什麼好談的;當兩國實力接近時外交就是力量,這時談判桌上往往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宗棠和曾紀澤都對當時的國際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們都主張趁勝同沙俄談判,當然與此同時左宗棠的軍隊在伊犁外圍對俄軍保持壓制,這是確保談判能平等進行的基本條件,否則談判註定將以簽訂不平等條約結束。最終曾紀澤以和談的方式成功收回伊犁,左宗棠自然也就不再攻打伊犁了。
※為何清朝在入關後,會遭遇如此激烈的抵抗?有三種原因
※大權在握的曹操可以不費吹風之力登上皇位,為何到死到沒有稱帝?
TAG:歷史的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