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鹼性食物調酸性體質遭打臉!
正常情況下,人體有精密的生理系統調控著血液的酸鹼值,無論多吃「酸性食品」或「鹼性食品」,都不會影響身體的酸鹼平衡,也不會改變血液的酸鹼值。不過,尿液的酸鹼度的確會受食物或藥物影響,但影響的幅度通常很小,且是短暫、短期的變化,不會影響健康。
整體來說,從營養價值的角度來看,「鹼性食品」多為蔬菜、水果,能夠提供較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如鈣、鉀、鎂等,海藻類的食物也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碘」。同時蔬果富含維生素C,更具有健康效益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如花青素、類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多酚類等。
而減少「酸性食品」的攝取,也不是均衡飲食的概念。所謂的「酸性食品」,事實上也包含全穀類、堅果種子及豆類食物,這些食品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E、維生素B群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等有利健康的營養素。
多數動物性食品都是「酸性食品」,但這樣的區分過於狹隘,雖然說減少紅肉、內臟及點心餅乾等,固然有利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膽固醇等不利健康的成分,但於此同時,也會忽略某些具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例如:某些深海魚,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Omega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的DHA及EPA,適當攝取反而是有益健康的。
小結
「酸性食品」、「鹼性食品」不是健康均衡飲食的二分法。它們只是依照食品本身所含的「陽性離子」、「陰性離子」的多寡區分,事實上卻忽略了營養價值與有利健康的營養素的存在(如膳食纖維、植化素,或來自深海魚類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
一般健康成人,腎臟的排泄功能與呼吸調節系統都能發揮作用,會精密地將血液酸鹼值調控在「pH 7.35~pH 7.45」弱鹼性的恆定範圍,不會因吃比較多的「酸性食品」或「鹼性食品」而有所改變。
食物的來源與營養價值才是要考慮的先決條件,而不是偏頗地將焦點放在「酸性」或「鹼性」食品的分類上。
你可以這樣做
民眾不需要特別花錢購買宣稱「鹼性食品」的產品,更不需要認真的依照酸性、鹼性食物分類表來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食材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型態才是健康飲食的根本。
一般來說,均衡健康的飲食型態如下:
1.以自身的活動量與合理體重,計算每日總熱量,成人男性一天約2000~2400大卡,女性為1800~2000大卡。勿過度攝取熱量。
2.主食類以全穀類、五穀雜糧為主,取代精緻澱粉攝取。
3.肉類的部分以海鮮類及豆類優先,深海魚(去皮、去內臟)每周至少吃2份,並儘可能減少家畜類、紅肉、內臟類的食物。
4.每天至少攝取5份攝取蔬菜(包含深、淺綠色)及水果。
5.每天至少攝取1份堅果種子。
6.每天至少攝取2杯低脂乳製品。
7.含糖飲料及精緻點心、餅乾、過度加工的食物,要控制份數,每周最好不超過3~4份。
8.烹調用油以非熱帶種子(如棕櫚油、椰子油)的其他油類為優先考慮,如橄欖油、芥花油都不錯;儘可能減少動物性油脂,如一般奶油、鮮奶油、烤酥油,以及經過氫化或半氫化的植物蔬菜油。
※健康肺與20年老煙槍的肺到底有什麼差別?
※當心這種小蟲,被叮咬一口就可能掛了!
TAG:馮醫生的小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