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高工做壺老師怎樣談紫砂壺?
之前經朋友介紹有幸認識了小良老師(高工,具體名字不好說),發現老師也絲毫沒有架子,以茶會友,談天說地,慢慢的腦海里小良老師的輪廓也就越來越清晰了。
小良老師,土生土長的丁山人,自小學習成績就不好。大小父母就告誡小良老師,不好好讀書,你就得玩泥巴去了。
玩泥巴,就是製作紫砂壺的意思,在當時的年代,作壺是件不光彩的事業。在當地人眼中,只有混不下去的人才會玩泥巴去,製作紫砂壺是件很低賤的行業。
GIF
成績不好的小良老師,初中就輟學了,混了一年多也沒見有啥起色,就給父母安排到一個遠房親戚的小作坊里,做了一個「偉大」的制壺學徒。
和天下的所有學徒一樣,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
師傅嚴厲,剛進來有啥都不懂,受了多大的苦,挨了多少謾罵,不知道流了幾滴眼淚。我想這些,只有小良老師自己才說的清楚吧。
按照老師自己的說法,當是是覺得受夠了,甚至有種奔潰的感覺,但是有些東西回頭看看也就那樣。
日子熬著熬著就過去了,從一個新手到真正自己上手制壺其實也沒有多少時間,2個月的磨練,小良老師真正做了一把屬於自己的第一把壺。
雖然是半手工的,但是也足夠小良老師手舞足蹈高興一下午了,對於之前的苦楚,彷彿也沖淡了很多。
冬去夏來,四季輪迴,就這樣更替了20多年,從一開始的喜悅,到平淡無奇,從學徒到助工到高工,彷彿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自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對於中間的過程,小良老師也沒多說,我想肯定不如老師表現的這麼風輕雲淡。
但是跟小良老師交談過程中,老師也講了很多業內小趣事,和一些行業內幕,可以說非常的扣人心弦了。
首先,小良老師說,為什麼現在很多壺和圖片有略微區別,很多新手就會覺得你是騙子,壺的圖片都是精修過的。
他說其實道理很簡單,他們的壺都是全手工製作了,可能從大體上看是沒什麼區別的,當是要是細細來看,還是有略微區別的。
先不說收縮率是不可控制,噹噹在制壺的每一處拍打,甚至是明針等細小的步驟,可能影響著成壺的質量。
他說這就是全手工紫砂壺的魅力所在,因為每一把壺都可以算的上孤品,算的上獨一無二的。
中間他也講了一些調砂的事,他說,現在壺很大部分都需要調砂,只是多和少的問題。而且,調砂和鋪砂又是兩碼事,千萬別搞混了。
中間小良老師甚至開玩笑說道,別看我這高工表面很風光,其實裡面的水也深的很。
他說現在國家對其職稱有嚴格的要求,像高工職稱,必須有硬性的條件,像他那樣初中就輟學的,放在現在根本就不可能考高工證。
因為考高工資格證,先天條件就必須得制壺工齡二十五年以上,並且具備工藝美術理論講座水平,而且在工藝上必須得有國家級操作表現,
他說現在很多人達不到這條件怎麼辦?買唄!只要錢到位,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他說很多人文化程度並不高,很多名頭也是掛羊頭賣狗肉,甚至一些獎項交錢了就能拿到。
這時小良老師也跟我坦白,甚至他的一些獎項也是花錢買的。他說沒辦法,大環境就是如此,免不了俗氣。
他說,你別看同樣是高工有的人壺只能賣幾千而有的人能賣幾萬甚至更高,這就是區別。
小良老師也坦言,一把壺,職稱再怎麼高,做工和泥料在怎麼好,上限也就這樣。紫砂壺市場的上下限如此之高,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他說,就怕哪一天出了什麼新聞,紫砂壺市場泡沫就吹滅了。市場炒作是好事,但是就怕過了頭。
和小良老師聊了很多,其中很多東西也不能一一道來。通過老師的聊天,對宜興紫砂壺有了一個輪廓,也感受一個行業遠遠沒有表面上看到那麼簡單。
最後小良老師說,玩紫砂壺玩自己的就好了,千萬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壺就是喝茶的,也千萬別太當回事。
TAG:靖宜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