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三人破敵十萬的唐朝名將,最終卻死在野人手裡

十三人破敵十萬的唐朝名將,最終卻死在野人手裡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全唐文》收錄了一道詔書,名叫《勞王君廓詔》,是唐朝開國帝王唐高祖李淵頒給王君廓的,內容很短,信息量卻很大——「卿以十三人破賊十萬,自古以少制眾,未之前聞。非惟驍勇絕人,亦足顯卿忠

節也。」

十三人破賊十萬,世上真有這樣的牛人?

01

雖然王君廓這個名字看起來很陌生,但卻確有其人,他僅以十三人破敵十萬,也確有其事,而對手,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王世充。

王君廓,今山西平定人,小時候既是孤兒,家裡又很窮,長達後主要從事兩種「職業」,一種是販馬(一說給馬販當中介),一種是偷盜,而且兔子還吃窩邊草,鄉親們被他偷苦了,卻又拿他沒辦法。

隋末時,他乾脆跟叔叔說,小打小鬧沒意思,咱們整大的吧。

他所謂的「整大的」,就是弄一支軍隊為盜,叔叔說你特么這是要錢不要命,不行。

他想了個很簡單的辦法,就讓叔叔就範了:誣陷鄰居與叔母私通,然後和叔叔一起殺了鄰居。

殺了人,誰還敢呆在家裡?叔叔便和他一起亡命江湖,沒多久就聚集了一千多人,到處劫掠,實現了弄一支軍隊為盜的小目標。

當他們威脅到夏縣、長平時,河東郡丞丁榮想招撫,王君廓假裝答應,丁榮信了,然後就上了他的當,在山谷中中了王君廓的埋伏,大敗。

所謂會打仗,大概就是這樣了。

兵不厭詐嘛,說白了就是耍花招。

不久他又耍了一個花招,把隋朝虎牙郎將宋老生都忽悠了。

那是和哥們兒韋寶、鄧豹等人攻打今山西永濟的時候,初戰不利的王君廓退守方山,宋老生就追,而且逼得很緊,糧草用盡的王君廓說,好了別打了,我投降就是,宋老生說誰信啊,王君廓就來了一番哀求,也不知說了些啥,居然讓宋老生「深為感動」,然後,王君廓趁他放鬆警惕夜裡來了個逃之夭夭,而那邊,宋老生還在等著他來投降呢。

02

王君廓帶人到處搶劫,玩兒得倒是不亦樂乎,劫掠邯鄲時,邯鄲人王君愕卻看出了問題,認為他既無自己的根據地,又無多少糧草,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是個辦法,最好等那些英雄豪傑決出勝利者,然後去投靠,這才是長遠之計,也才能得到富貴。

行啊哥們兒,王君廓使勁拍拍王君愕肩膀,你想得比我遠,可是我不曉得咋個整啊,你教我?王君愕便給他出主意說,井陘(今河北獲鹿西南,冀晉結合部,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那旮旯乃河北通衢要衝,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先把那裡佔了再說,王君廓便率軍佔了井陘。

然後繼續玩兒「兵不厭詐」,而且跟自己人也這麼玩。

公元617年,起兵反隋的李淵派人招降王君廓,哥們兒韋寶、鄧豹說,看來姓李的不錯,值得投靠,咱們投他去吧,王君廓說好,就是他了,咱們明天就去。

沒等到明天,韋寶和鄧豹就遭他突襲,王君廓奪了他們的輜重,然後投奔李密的瓦崗軍去了。

韋寶鄧豹覺得李淵行,他覺得李密更行,因為那時候李密的勢力更大,可你們是自己人啊,為毛不好好說呢?好好說沒用之後,再來這一手也不遲啊。

可是他不,他一來就玩這一手,無論對誰,看來除了這一手,他不會玩兒別的了。

可惜李密不重用他,大概覺得這人雖然是個猛人,但人品不咋地,這種人重用不得,不然早晚會吃他的虧。

傻兒也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何況王君廓並不傻,李密這塊「窪地」呆不得了,便去投了唐朝那塊高地,至於「從前請你去你不去,如今沒請你你自己找上門去,你還要不要臉」,對他來是不存在的。

還好,李淵不計前嫌,封他為上柱國、假河內太守、常山郡公,後改任遼州刺史、上谷郡公。

03

看來這回跟對人了,那就好好乾吧。

投唐後,王君廓主要跟著秦王李世民混。

在與牛人王世充的對決中,王君廓屢立戰功,比如武德三年打洛口(今河南鞏縣),然後又攻克轘轅(今河南偃師東南),王世充派部將魏隱反擊,王君廓玩詐敗,「逃跑」途中設下埋伏,大敗魏隱。

他還把出兵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胖揍一頓,僅率一千輕騎,就截取了竇建德的糧草,還把竇建德的大將張青特抓了活口。

李世民搞定竇建德、王世充後,王君廓因功被封為右武衛將軍,進爵彭國公。

李淵的那道詔書,也就是稱讚王君廓「以十三人破賊十萬,自古以少制眾,未之前聞」的那道,就是搞定王世充後頒發給他的。

可惜有關史料對那場PK沒有詳細記錄,不然咱們可以大飽眼福。

事實上,李淵最高興的,不是王君廓以十三人破了王世充的十萬人馬,而是對突厥的那一戰——

公元622年,平定著名割據勢力劉黑闥後,王君廓奉命鎮守幽州。

三年後的625年,突厥大舉入侵幽州,沒想到結結實實地栽在王君廓手裡,「俘斬二千人,獲馬五千匹」。

唐高祖大喜,隨即「徵召王君廓入朝,賜其御馬,並讓他在殿上騎馬而出,又賜錦袍金帶,然後讓他返回幽州」。

這比那道詔書,榮耀多了吧?

李淵為什麼這麼高興呢?因為王君廓這回贏的是突厥,與王世充等「自己人」相比,這才是真正的敵人。

王世充劇照

04

王君廓的陰險、狡詐,甚至缺德,在平定廬江王李璦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璦,隋朝柱國、備身將軍李哲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初封黃台公,李淵稱帝後任命他為刑部侍郎,後來改任信州總管,又進封廬江王。

但李淵心裡很明白,這個親戚智商情商都有點欠費,不是將帥之才,難當大任,所以當他讓他出任幽州大都督的時候,他不得不給他派了個能幹的助手,這個助手就是王君廓。

王君廓一去,李璦就對他信任得不得了,什麼事都依賴他,恨不得把心掏給他,甚至還要和他做兒女親家。

而他對王君廓毫無保留的信賴,最終要了他的命。

那是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命人徵召李璦入朝,李璦打死也不敢去,因為太子李建成當初想搞李世民時,曾暗中與李璦有勾結。

既不敢去,又不敢不去,智商欠費的李璦不知怎麼辦,自然要向王君廓問計,皇上不是讓你輔佐我嗎,需要你的時候到了,請你說說,我該腫么辦?

王君廓正想立個大功呢,李璦可以說是送上門來的「豪禮」,不收白不收,於是他說,大王您若是入朝,肯定沒命,您並非手無寸鐵,而是手握十萬重兵,為什麼要自投羅網?說完竟然哭了起來。

《資治通鑒·唐紀七》是這樣記載這場表演的:太子建成謀害秦王,密與瑗相結。建成死,詔遣通事舍人崔敦禮馳驛召瑗。瑗心不自安,謀於君廓。君廓欲取瑗以為功,乃說曰:「大王若入,必無全理。今擁兵為數萬,奈何受單使之召,自投罔罟乎!」因相與泣。

當然是假哭。

他還是個好演員,他的表演,把李璦都感動了——既然你如此為我著想,我就把性命交給你了,聽你的,賭他一把,萬一贏了呢?

李璦的意思很明顯,要把起事的重擔交給他,實際上就是把軍隊交給他。

05

決心下定後,李璦就把李淵派來叫他入朝的通事舍人崔敦禮抓了,逼他交代京城的機密,崔敦禮卻是條漢子,打死也不肯說,李璦也沒辦法,就把他先關起來。

接下來就是調集兵力,燕州(一作齊州)刺史王詵你快來,咱們商量一哈起事的事情。

當兵曹參軍王利涉得知李璦的打算後,覺得不對頭,急忙來勸諫:「大王您不能把軍權交給王君廓,那人反覆無常,信不得,最好儘早把他除掉,讓王詵代替。」

王利涉這麼一說,李璦又六神無主了,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猶豫不決。

王君廓知道後,乾脆利落地殺了王詵,然後提著他的頭對將士們說,李璦這個皇親國戚很那個啊,居然與王詵合謀,企圖謀反,不但關了皇上的使者,還擅自徵兵,好在本人反應快,把王詵殺了,剩下李璦一個人,成不了氣候了,請問各位,你們是願意跟著李璦去送死呢,還是願意跟我去升官發財呢?

傻子才願意去送死!傻子才不想升官發財!將士們異口同聲:「我們願意跟著你!」

當王君廓帶人到監獄把崔敦禮放出來,李璦才知道他背叛了他。

王君廓一句話,就讓李璦的部下放棄了抵抗:「李璦背叛朝廷,肯定是死罪,他不想活了是他的事,你們也不想活了嗎?」李璦的部下就紛紛放下武器,作了鳥獸散。

孤零零的李璦大罵王君廓是個小人,不得好死,千刀萬剮,將來下地獄,被王君廓一把抓住,勒死了。

06

別人動不動就殺人是犯罪,他殺人是立功,而且立了大功,被任命為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加封左光祿大夫,食邑一千三百戶,賜帛千段,領導又將李瑗家裡的人口賞給他(《舊唐書·王君廓傳》:尋以誅瑗功,拜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加左光祿大夫,賜物千段,食實封千三百戶)。

食邑一千三百戶是多還是少?沒有對比就沒有差別,直接參与了玄武門之變的程咬金和秦瓊,食邑僅他的一半多一點點,都是七百戶。

朝廷對他這麼好,以後更應該好好乾。

那是當然。不過他乾的,不是為國為民的好事,而是「驕橫自恣,不遵法度」,違法亂紀,欺壓百姓,什麼都干。

他以為幽州那旮旯天高皇帝遠,而他是那裡的老大,誰也管不了他,誰也不敢管,卻沒想到幽州長史李玄道敢管。

李玄道是沒有權力管他的,因為王君廓的級別比他高,他相當於王君廓的秘書長或幕僚長,但李玄道不怕他,多次用朝廷法度對他進行約束,當然不乏警告,你再這樣的話就將如何如何。

而這一回,王君廓的表現有點讓人意外,不是勃然大怒,不是打擊報復,更不是想辦法清除「異己」,而是「疑懼不安」。

而他,最終死在李玄道「手上」,雖然李玄道並沒有弄他,也沒想過要弄他。

李玄道像

07

確切地說,是王君廓的自作聰明,把自己害死了——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王君廓奉詔入朝,李玄道拜託他捎封信給從舅房玄齡。

信里寫了些什麼呢?在好奇心驅使下,王君廓偷偷把信拆開了,一看卻傻了眼。

原來那信是用草書寫成的,龍飛鳳舞,「亂七八糟」,他一個字也不認識!

一般人看不懂就看不懂吧,王君廓卻不然,他是什麼人?他是聰明人啊!聰明人便比別人心眼多,於是他想,李玄道這傢伙,為什麼要把字寫得這麼難看?肯定是故意的,是故意不讓其他人看懂!為什麼不讓其他人看懂?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明白了明白了,老子明白了,這傢伙,一定是在用這辦法告發我!

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大問題,去了,肯定就回不來了。

他一路走一路猶豫不決,走到渭南的時候,終於作出了決定,於是殺了驛站吏卒,逃往突厥去了。

沒想到在途中被野人殺死。

王君廓這種出人意料的死法,《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新唐書·王君廓傳》:居職不守法度,長史李玄道數以法繩督,猜惑不自安。會被召,至渭南,殺驛史,亡奔突厥,野人斬之。

《資治通鑒·唐紀八》:君廓在州,驕縱多不法,征入朝。長史李玄道,房玄齡從甥也,憑君廓附書,君廓私發之,不識草書,疑其告己罪,行至渭南,殺驛吏而逃;將奔突厥,為野人所殺。

而上述史料中所謂的「野人」,並非神龍架那種野人,而是指鄉民,大概取「野蠻」、「未開化」之意。

王君廓以如此「幽默」的方式死掉後,李世民對他還不錯,看在他過去的功勞的份上,派人去收屍,然後把他埋了,仍然像以前那樣對待其家人。

御史大夫溫彥博卻說,這人是叛臣,不應享受封邑,李世民便把他貶為庶人——《新唐書·王君廓傳》:太宗顧前功,為收葬,待其家如初。御史大夫溫彥博奏:「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乃貶為庶人。

貶為庶人,食邑自然得收回,王君廓的家人,自然享受不到之前的待遇了。

個人覺得,李玄道為朝廷除了這種禍害,儘管是無心的,但也功勞不小,應該受嘉獎,事實卻相反,李玄道不但未獲嘉獎,反而因王君廓反叛而獲罪,流放巂(xī)州(今青海西寧),後來遷常州刺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20張有點奇怪的歷史照,你肯定沒見過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