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街浮山廟會的傳統節目,上刀山下火海!
浮山是賀街鎮臨、賀兩江交匯處的一座孤島,孤島建有陳王祠,裡面的神靈是唐朝大鴨村人陳秀才。陳秀才樂善好施,編歌育人,不幸溺水而亡。為了紀念其恩德,鄉民自發捐資在浮山建祠。每年陳王生日(農曆四月二十六)和忌日(農曆五月十九),廟會活動就圍繞這兩天進行。傳統節目有抬陳王塑像巡遊、舞龍、舞獅、唱山歌等,民間傳說,上刀山、過刀橋、過火海、下油鍋身體好,能抵禦大災大難。
浮山是一座江中孤島,洪水襲來,周邊一片汪洋,唯有它從未被覆頂淹沒,像一座浮在水中的山,故名浮山。 浮山亭台樓閣飛檐翹角,古藤老樹盤根虯結,遠看像一方蓋在水面上的璽印,又稱玉印曉嵐。
廟會日要用松樹和柏樹葉子(寓意百子千孫)泡水,用毛巾浸濕擦洗陳王神像;用竹子、木頭、紅布和彩帶扎一頂轎子,燃香扣拜,將陳王神像請進轎子里。圖為農曆四月二十六早上,扎紅腰帶、穿紅衣的群眾將紅轎子抬出浮山。
民間傳說,陽間有許多孤魂野鬼無人祭祀,陳王出巡是為了安撫無主孤鬼不為非作歹,保這一方水土平安。陳王所到之處,百姓都要擺好香燭、供品、紙錢迎接。圖為群眾抬著陳王神像,敲鑼打鼓上船渡江。
陳王出巡隊伍渡過賀江之後,繞賀街走一圈。沿途遇到村寨組成的舞獅、舞龍、山歌隊伍加入,陳王出巡隊伍越來越龐大,浩浩蕩蕩,邊走邊唱邊舞。圖為陳王出巡隊伍在河西陳王廟稍作停留。
賀街河西大碼頭、文廟大榕樹下、浮山、文筆塔等地,人如潮湧,歌聲四起。採茶調是陳秀才傳下來的「哩羅嘿」山歌,是浮山廟會必須要唱的山歌,用來討陳王開心。圖為文筆塔下群眾在樂器的伴奏下,舞扇唱採茶調。
浮山前面的沙灘上豎立起一個粗木杆,粗木杆兩邊插著一把把鋒利的鋼刀,人赤著腳,踩在在刀鋒上,一步步往頂端爬,這就是「上刀山」。將水果等供品用藍子吊到刀山頂,然後拿回家給小孩分食,保佑小孩無病無災。圖為群眾赤腳爬刀山。
兩根粗木頭之間插著一組組鋼刀,鋼刀鋒口一律向上,人也是赤腳走上去,這就是的「刀橋」。圖為群眾赤腳走過刀橋。
廟會期間,有群眾的親屬動亂年代受迫害,投江自盡,成為冤魂不得超生。群眾要求民間道士超度冤魂。道士在沙灘上製作了兩個稻草人,代表群眾親屬屈死在賀江里亡魂。圖為道士用毛巾擦洗稻草人,意在死去的冤魂乾淨投胎重新做人。
在沙灘上放一張供桌上,供桌擺上亡魂的靈牌,放上雞、米、鹽、水果等物,點燃香燭,道士做法事。圖為道士念咒語,搖靈幡,亡魂的親屬跪在供桌前,接受超度。
點燃一堆碳火,燃燒到一定的程度,用竹桿將碳渣打均勻,種下雪山符,祈求平安,撒下食鹽,雞鴨趟路,人就可以過了,這就是「火海」圖為群眾用竹竿、鏟打均碳火。
道士口中念念有詞,敲鑼祈求每位過火海的鄉親平安無事。圖為群眾親屬背著象徵親人亡靈的稻草人赤腳走過火海。
群眾走過火海,將稻草人丟在火海里燃燒,這樣亡魂就得到了解脫,以後亡魂不會再向親屬訴苦,就會升入天堂重新投胎做人。圖為稻草人在火海里燃燒。
將食用油倒入鐵鍋里,用稻草、柴禾燒滾。道士將兩張平安符投在灶頭和滾沸的油里,祈求下油鍋的人們平平安安。圖為道士將平安符投在灶頭裡。
道士先在滾沸的油鍋里洗手,圍觀的群眾見道士平安無事,一擁而上,紛紛將雙手伸進滾沸的油鍋里。圖為群眾在油鍋里洗手。
轉自:賀州人文
※賀州一男子欲跳靈峰山輕生,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男子花式秀車技,下一秒悲劇……
TAG:天天有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