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談家庭養成教育,解讀清明在躬,說怎麼養氣質
曾國藩首先是一個純粹的儒家弟子,然後才是一個權傾天下的能臣。在儒家的經典認知中,做官只是副業,真正的職責是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教化百姓。原因在本文給出一個簡單的介紹,孔子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卻不是第一個儒,上古時代就有儒,當時的儒就是婚喪嫁娶的司儀。儒是一個職業而已,孔子拓展了儒的概念,成為推廣禮,教化人群的志願者。曾國藩作為最後一位大儒,對家庭的養成教育非常的重視,在《書贈仲弟六則》里明確指出了弟弟的毛病,希望他清明在躬!
這句話的源頭來自《禮記·孔子閑居》:「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後來被引用到無數場合,《太極拳發微?總詮第一》:「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能定能應,不將不迎,弁術之妙,有逮此者乎?」可見儒家推崇養生,養體,養氣質。曾國藩把怎麼養氣質,拓展了!人的作息時間應該跟隨大自然的四季變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才能養成一身的清氣,這裡是非常有意思的,不是一身正氣!在儒的心目中,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內聖外王!
曾國藩是這樣解釋的:
1、子弟飲其和:就是說給子弟一種慈祥平和的感受,讓人喜歡接近。
2、鄉黨薰其德:就是說用品德感化相鄰,推動鄉村文化建設。
3、只有不斷的改良生活環境,才能不斷積累人望,給家庭帶來吉祥,給事業帶來助力。
4、節制飲酒,讓頭腦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態。
5、謹言慎行,保持情緒的穩定。
6、不斷的改正自己的毛病,時刻提醒自己,清明在躬,如日出生。
這段家書看似普通,卻能從另一個側面,發現曾國藩的憂慮,自己的事業如日中天,再往前一步,就可以定鼎天下,可是他很猶豫,站在他那個位子,考慮的問題太多了,家族子弟因為他,被無數別有用心的人包圍,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守住家族的基業,這一點已經引起了他的重視,所以他的家書很多。
有人是這樣總結曾國藩的,別人的人生是在做事,他的一生是在做人,一不小心,站在了歷史的拐點!
※世界貿易博弈模式已經開啟新常態,不要杞人憂天,貿易博弈是生活的一部分
※教學理念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需要做出變革,但我們還需堅守育人的初心
TAG:碧海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