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印度旅遊,你的國籍和膚色決定了印度人眼裡的地位高低
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廢除,但它根深蒂固的觀念深深扎在多數人心裡,這是阻礙印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關鍵所在。同時種姓制度的影響也造就印度人與人之間極其不平衡的關係,高低貴賤分明,低種姓或賤民沒有尊嚴和榮譽,往往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即便是在今天的印度,種姓制度在偏遠落後的地區更為嚴重,低種姓人的存活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
雖然如此,但國外遊客對印度旅遊的嚮往仍是普遍存在,以歐美和東亞遊客為主。即便每年發現許多女性遊客暴力遭遇案,但仍是不乏遊客對印度的喜愛。那麼,關於國外的遊客踏入印度這塊土地,在種姓制度壓迫和氛圍下,外國遊客在印度是屬於哪種種姓階段呢?
首先了解一下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分哪些?一般分為四種,最高級別的是婆羅門,剩下的依次排列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但在以上四種以外,還有一種賤民身份。他們所處職業為一把是教育,政軍,商業和奴隸。
3000多年貴賤分明的種姓制度思想在人們心中不能根除,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也是最殘酷,最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當時的婆羅門教是印度種姓制度的始作俑者,藉助神話和宗教使其合法化,以婆羅門教教義為依據。
所以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是婆羅門的思想受眾,對其有著絕對的崇拜和尊重。這兩種等級往往長相高貴,皮膚白皙,威嚴也有氣質。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比如農民,商業,手工業者等。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身份地位凄慘,只能做奴隸,伺候以上等級,被認為最低賤的職業。但最可憐的還是四種種姓以外的另一種身份,直接稱之「賤民」。
在過去或今天,世襲制的種姓制度身份無法改變,上一輩的出身決定了以後的生生世世,若為逆襲,多是財富的提高,但低種姓的身份仍在高種姓面前被瞧不起。
吠舍和首陀羅往往屬於服務和伺候的身份地位,他們生活勞碌困苦,往往也皮膚黑,長得也不好看。而且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這種身份的人地位更為尷尬,但如果其父親是高種姓,其母是低種姓,往往不會有太大影響。反之,命運悲慘,包括父母。
由於這種觀念的深厚不能消除,白皮膚的歐美遊客往往處於最高等級,當然這與今天的國際形勢也有很大關係。雖然膚色並不能嚴格意義決定一個遊客的身份必須處於哪個階段,但在過去的高種姓人里,他們膚色白皙,充滿威嚴和高貴,這與勞苦的低種姓完全不一樣。所以歐美遊客在在印度受到的待遇往往比東亞遊客高。
因此東亞國家的遊客屬於剎帝利和吠舍。今天的吠舍雖然比過去生活商業自由,也有膚色不錯的,還可以接受教育,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種姓制度思想的毒辣並不能改變他們在高種姓人眼裡的低下位置。
所以在印度人眼裡,外國遊客的膚色越白,受階級地位就更高。他們對於遊客身份的劃分往往權重砸國籍和膚色。因此皮膚越黑的人階級地位就越低了,至少在他們眼裡這些人是屬於首陀羅的,比如非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