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悲願清凈才是施身的開始

悲願清凈才是施身的開始

藥王菩薩燃身來供佛,

很多人誤以為只是燃燒一個肉身之供養,

其實他代表盡其一生,無我忘我,

燃盡自己,照亮別人,

即是廣度眾生,即是以法供養如來、

即是已報佛恩,名現一切色身三昧。

故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以前有些道友在讀了法華經後,看了藥王菩薩燃身供養佛陀事迹也去效仿燃指供佛,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相當痛,於是生起了後悔心,這樣的話,有沒有功德也很難說。凡夫真正遇到身體上的痛苦,不生起後悔心是相當困難的,作為初學者我們現在先從心中發願「我依靠這個不凈軀體,從今以後乃至生生世世,都為佛教做事情」,這樣的話,也是將身體供養的一個開始。

藥王菩薩證現一切色身三昧捨身供養

藥王菩薩是施與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之菩薩。在《法華經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載,過去無量恆河沙劫,有日月凈明德如來時有一菩薩,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修習苦行,精進經行,一心求佛,經一萬二千歲,證得『現一切身色三昧』乃服諸香,飲香油,燃自身供養佛一千二百年。命終後復化生於凈德王之家,受日月凈明德如來之付囑,於彼佛滅度後造八萬四千塔。其自身亦於七萬二千年間,燃臂供養其塔。或謂彼『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藥王菩薩證現一切色身三昧,是佛教第一希有難解之法,成佛之秘要。釋迦牟尼佛以無量因緣譬喻、方便分別言詞,種種法門示教,恆為一事,就是要引導眾生走向佛乘:入佛慧、成法身、解脫涅槃。而此法則是必行之法,如來第一方便,深奧微妙,怖畏險難通塞之相,少有信者和得入者,亦難顯說,是要人以大信力、願力、智力、忍力、定力及諸善根力所成就,非燃身、燃指刻意強求所能替代。

究其實相:人法二空。盡其一生,無我忘我,燃盡自己,照亮別人,即是廣度眾生,即是以法供養如來、即是已報佛恩,名現一切色身三昧。故叫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以前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達瑪吉達雖然是個凡夫,在布施身肉時也感受了巨大痛苦,但由於他的大悲心相當強烈,所以沒有生起後悔心。然而,一般來講,真正以火燃燒自己的指頭,可能都會有後悔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事先一定要考慮清楚。

身體何時才可以布施給眾生呢?

在入菩薩行論善說海中說:悲願清凈的界線,是從一地菩薩開始,那時候不可能產生後悔心,施身不僅對眾生有利,自己身體也會有恢復的機會。 悲心尚未得以清凈之前,不應該隨便施捨自己的身體。

無論在今生或來世,若對眾生確實有重大利益,才可考慮捨棄身體,對此佛陀在經典中也有開許。「悲願清凈」的界線是什麼?印度的布布達論師說:「未證得自他等性——親怨平等之前,大悲心還沒有清凈。乃至證得了初地以上,大悲心方算清凈。」

有關論典註疏中也說,從一地菩薩以後,已現見一切諸法實相,大悲心才得以清凈。如果自己還沒有證得一地,看到一個可憐人,就隨隨便便把身體布施給他,這是不合理的。

當然,在凡夫人當中,也有極個別現象。以前上師如意寶說:「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達瑪吉達,雖然他是未登初地的凡夫,將身肉布施他人後,因未證空性而生起極大痛苦,但他的大悲心異常強烈,故沒有生起後悔心。這種特殊情況也有。但一般來講,凡夫人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一旦把身體布施給眾生,又產生後悔心,原來的功德會被摧毀殆盡。」

《釋迦牟尼佛廣傳》中有很多公案講道:佛陀因地時布施身體,別人不相信他沒有後悔心,他就說:「若我布施身體時未生後悔,一瞬間讓我的身體恢復如前。」話音剛落,身體果然恢復如初。這就是一地以上菩薩的境界。那時候布施身體,一方面對眾生有利益,另一方面,自己也不會有痛苦。正如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所言,縱然身肉一塊一塊地割下來,也沒有絲毫的痛苦感受。彌勒菩薩在有關論典里也說:「獲得聖地以後,遠離生老病死的一切痛苦。」

因此,悲願清凈的界線,是從一地菩薩開始,那時候不可能產生後悔心,施身不僅對眾生有利,自己身體也會有恢復的機會。

產生後悔心,自己的身體便不能恢復

以前上師講過一個公案說,如果產生後悔心,自己的身體便不能恢復,如同聖天論師一樣。(當然,各種歷史的說法不同,上師主要按照《如意寶史》而宣說。但《紅史》和《布頓佛教史》中說,龍猛菩薩和聖天論師之間相隔兩代。)當時聖天論師跟龍猛菩薩在一起,外道馬鳴常跟內道諸論師作辯論,內道論師無一能勝,於是龍猛菩薩派聖天論師去應戰。

在去之前,初由聖天模擬外道,與龍猛菩薩爭辯,龍猛菩薩未能摧伏外道。後由龍猛菩薩扮作外道,聖天論師代表內教,二人非常投入地進行激烈論辯,舌戰至高峰時,在聖天的眼中,龍猛菩薩彷彿成了真實的外道,於是脫下鞋子,狠狠打在對方頭上。

當時龍猛菩薩說:「你去與外道辯論,必定獲勝。但是,你以鞋底打上師頭,以此緣起,途中必會遇到違緣。」聖天論師說:「如果是這樣,那我乾脆不去了,你去好不好?」龍猛菩薩說:「雖然我是佛授記的大菩薩,但我去也不會獲勝,唯有你才能制服他。這個原因要追溯到以前:

你前世乃佛陀座下的嘎拉巴模比丘。當年佛陀為眾眷屬傳授佛法,空中飛過一隻烏鴉,所遺糞穢落於佛的金身。佛陀授記:『此烏鴉將來會成為一具力外道,毀壞佛教。』嘎拉巴模比丘聞言,心中發願:『此烏鴉毀壞世尊教法時,我一定降伏他。』以此願力成熟,現在烏鴉轉世為外道馬鳴(馬鳴菩薩原來是外道),只有你去才能制服他。」

遵照師囑,聖天論師立刻啟程。行至中途,在一棵大樹下歇息。一木天女到他面前,索要眼睛,聖天論師遂自剜一目,布施予她。沒想到,木天女馬上把眼睛砸掉。見此情景,聖天論師覺得有點可惜:「既然眼睛對她沒有用,她有何必向我求施呢?」於是產生後悔心,以此後悔之故,他的眼睛當時沒有恢復。

後來到外道馬鳴面前時,也仍是一隻眼睛。時外道譏諷說:「你只有一隻眼,如何能與我爭辯?」聖天論師慨然答言:「三眼忿怒神,不能見真實,帝釋具千眼,亦不見真諦,伽那提婆我一目,能見三界之真實!」隨以正法義跟外道展開辯論,最終大獲全勝。

法王在講這個故事時說:「可見,如果有了後悔心,身體是不能恢復的。」《釋迦牟尼佛廣傳》中的大多數公案,所施身體都能夠恢復,這說明悲願完全清凈了。因此,我們在未得這種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輕易布施身體。

經典並不是神話

現在外面有些居士看了《廣傳》以後,說這是一種神話,甚至在公眾面前大肆宣揚。可惜我沒有碰到這種人,不然的話,很想跟他們好好地辯論。其實這些人也非常可憐,如果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中行持六波羅蜜多的行為是神話,那他們也變成神話中的人物了。

這種人對佛教沒有潛心研究,相續中只有唯物論的可惡習氣,對佛教不可思議的境界產生懷疑,倒也情有可原,但不應該沒有任何理由就在大眾面前亂說,這樣一來,有些沒有智慧的人很容易人云亦云,覺得:「既然佛的故事都是神話,那佛教也應該是神話的戲劇了。」

說佛陀的傳記是神話,這種論調,不管依靠科學依據,還是佛教中推理,都是可以遮破的。佛陀如此行持六度萬行,完全經得起任何科學的推敲與實修的檢驗,當然也包括歷史的考證。

現在有些人對佛教沒有深入學習,就隨隨便便信口雌黃,猶如一個不懂電學的農民,認為收音機里不可能發出聲音,或者錄音機的製造元件都是假的一樣,這是非常可笑的。

因此,對佛陀的甚深境界沒有了悟之前,不要公開誹謗佛教的真理,畢竟凡夫分別念的範圍非常渺小,而佛陀的見解、修行、行為無限廣大,在這種懸殊的對比下,自己想要表演,恐怕也不一定非常精彩。

大慈大悲的佛陀為眾生示現的種種行為,不要說我們凡夫人,連聲聞阿羅漢、登地菩薩也無法衡量。當初佛陀在成佛時,與魔王波旬進行辯論,當時地神母出現,為佛陀作證說:「整個大地的泥土摶成丸子,這個數量我可以算出,但佛陀無始以來為利眾生而布施的頭目腦髓,我根本算不清楚。」所以,佛陀多生累劫中的豐功偉績,某些人若以分別念來輕易否定,那是根本不現實的。

如果有人造過這方面口業,應該好好地懺悔,專門花一段時間再學習《廣傳》,深入體會佛陀的功德。我以前在《廣傳》的序言中,也稍微提過這個問題。現在有些人對佛教沒有專門研究過,不要說專門研究,就連五部大論也從來沒有聽過,只看過一些佛教故事,這也大多是唯物論者所寫的。這種人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經常說一些誹謗佛法的語言,實際上真的沒什麼智慧。

我想如果沒有智慧的話,最好不要演一些愚笨的戲劇,否則自己到了晚年時,恐怕會後悔莫及的。尤其是以佛陀為對境,若積累資糧,功德不可思議,但若隨便造惡業,說「佛陀的傳記是神話故事,佛陀所講的道理不合理」,這種過失也相當可怕。

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接受佛法教育,從正面了解佛法的究竟實義。否則的話,不要說登地菩薩的境界,一般的道理恐怕都沒辦法接受。如果佛傳真是虛無縹緲的神話故事,我想上師如意寶也是不太喜歡講這些的。有時候聽到某些人的言語,感覺真是非常非常可怕。在此我直言不諱地指出這些不良行為,希望你們能改邪歸正,不然因果只有自己承受,得到一個人身、學習一個佛法,同時又造下彌天大罪,那是非常遺憾的!

言歸正傳,悲願沒有清凈之前,切切不可布施這個身體。但若對今生來世的積累資糧、遣除罪障,或者幫助眾生等方面有大利益,尤其對弘揚佛法有重大貢獻,捨棄身體也可以。就像藏地著名的智慧光尊者,當年為了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振興佛法,不幸落入外道之手,為了眾生和佛法的長遠利益,他將準備救他的贖金用於迎請尊者,自己毅然獻出了生命。所以,若對今生來世有重大利益,且自相續中決不會產生後悔心,那我們可以布施身體。

但在此之前,應通過其他方式來利益眾生。否則,剛開始認為自己發心很清凈,在身上割一塊也沒什麼問題,覺得「佛陀在傳記中都如是布施,我也理應如此效仿」,但若真正做起來,恐怕容易心生後悔、退失道心,而成為善法的障礙。佛傳里的公案,大多數是一地以上的境界,那時候身體就像青菜一樣,怎麼樣割都沒有痛苦和執著,身體布施眾生也是佛陀開許的,但在此之前不能隨便捨棄。

本論一會兒說要捨棄身體,一會兒又說不能捨棄身體,這二者是否相違呢?並不相違。如果對今生來世有重大利益,且不會成為解脫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施身。假如悲願意樂已經得以清凈,布施身體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本文作者佚名)

藥王菩薩聖誕供燈法會共修

今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是藥王菩薩聖誕。值此吉祥日,積福慧啟建藥王菩薩聖誕法會供燈共修,祈願藥王菩薩慈悲加持,施與種種對治身心諸病之妙藥,令眾等身心安康、福慧雙增、精進修學、於法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無阿彌陀佛 的精彩文章:

蕅益大師的「佛前十不求」
明日藥王菩薩聖誕!積福慧供燈共修正在進行中……

TAG: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