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個失傳的植物遊戲 | 端午鬥百草

一個失傳的植物遊戲 | 端午鬥百草



|

 

諾諾 

|


本公眾號創始人,堅持科普,已歷三載。



01


傳統的五月


      農曆的五月,似乎已經不屬於植物的季節,古人云:人間四月芳菲盡。但五月又似乎依然是植物的季節,古人又云:山寺桃花始盛開。在川西山地、在滇西北、在青藏高原,春天才剛剛開始,龍膽、馬先蒿、委陵菜、杜鵑花正在盛開。




↑彎葉龍膽


      除此之外,對於五月,似乎確實是植物人的時節,在這之間有一個以植物為主體的節氣,那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

,是以植物為主題的節日,吃的粽子,不管南方北方,不管甜還是咸,總有一種植物的葉子包裹著糯米,門口掛著的也是一些馥郁芳香的植物——菖蒲和艾葉。甚至在端午的當天,所有的植物都變身成了一種草藥,用之熬制一鍋的洗澡水,用以驅除因氣溫上升而積累的邪毒。



菖蒲和艾葉


      甚至玩一種以植物為主題的遊戲,不管是民間放牛的兒童,還是王公貴族的家庭,都以此為樂,恐怕也是其他的節日所不可比擬的。


02


以植物為戲

      其玩法花樣百出,但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

武鬥

」,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

比賽的雙方先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種類繁多,如車前草、蟋蟀草、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子草,幾乎長長形狀的都可以用作戰鬥),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或者彎鉤狀或者各種漂亮的結,然後各自用力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這種鬥草方法由於是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強弱來決定輸贏,謂之"武鬥"。



引自百度搜索《鬥草》


      這種武鬥一般在孩童之間互相玩耍時候盛行,有唐詩云:「

牛兒小,牛女少,拋牛沙上鬥百草

」可能指的便是這種鬥草。



引自百度搜索《鬥草》


03


從武鬥到文斗,從民間到王公貴族

     鬥草除有「武鬥」外,還有「文斗」。鬥草應該起源於鄉野,所以也起源於武鬥,可能逐漸傳入達官貴人家裡知書達理的丫鬟小姐們,逐漸改變遊戲的內容和方式,中國栽培植物歷史悠久,造就了更改遊戲規則的條件,讀過書的王公貴族家的人玩遊戲便需要將遊戲改的更加優雅一些,變成了不以力氣和草的韌性判斷輸贏的「文斗」。



引自百度搜索《鬥草》


     

文斗

的主要過程如下:

玩時兩人或三五人湊成一夥,內有一領頭者。比賽開始後,各人都忙著在事先約定的範圍內採集植物,什麼野草、野菜、莊稼苗等統統都要,樣數越多越好。當領頭者宣布採集結束,各人便帶著採集品圍坐一圈。然後領頭者每拿出一樣,眾人亦拿出相同的品樣。此樣若全體都有,便歸攏在一起,如有缺少者,持有者便將之單獨存放,待最後相互抵消,以決勝負。抵消的辦法是,個人所獨有的每一種,可抵消對手們的任何一種。當出草完畢,抵消結束,最後草的品樣採集得多的便為勝利者。

勝利者可以贏得協商一致的賭注,民間的孩童贏的可能只是打手心或者扇耳光,也有玩的大的用稀泥巴或者鍋底灰抹在臉上的。



      在唐代時,這一類的鬥草遊戲已經相當盛行,因為詩人們對其吟詠甚多。如崔顥的《王家少婦》曰:「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閑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你看,詩裡面初為人妻的小女娃是多麼的迷戀這個遊戲,連化妝都顧不上了。


      王建的一首詩歌寫出了這種文斗的具體和精妙之處,讓人嘆為觀止,詩云:「

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得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

」詩28字,卻經典再現了當時的鬥草遊戲,鬥草參賽人先是在花園中到處採集各種花草,並且盡量尋找奇特的植物,比如長在水中的水芹,尚未破土便開花的植物(蜘蛛抱蛋、鬱金等),找到這種奇妙的植物後,要盡量避開眾人的視線,不讓對手們知道;然後在比賽過程中採取出奇制勝的招數,直待別人籌碼用盡,方從袖中拈出鬱金芽而一舉奪魁。


      當然,在宮廷之內的這種遊戲就不是抹抹稀泥巴和鍋底灰那麼低俗和廉價了,宮女、少婦們的鬥草之彩物,放到今天,可能都是賭博的大罪,令人咋舌。有李白的《清平樂》為證:「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綉。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

」又有鄭谷的《採桑》詩:「

曉陌攜籠去,桑林路隔淮。如何鬥百草,賭取鳳凰釵

」珠璣滿斗或鳳凰釵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幣,可能可以買下馬化騰的微信了。


      到了宋代,鬥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鬥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鬥草活動,這些都有詩為證。而且,不但流行到天天惦記鬥草,甚至在做夢的時候還會有預兆,再有宋詞為證:「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相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 詞中主人翁一直想著昨晚做了一個預兆很好的春夢(註:春天的夢,美夢,有好兆頭的夢),不知道應在什麼事情上,結果第二天鬥草大勝,方才想起那個夢是應在鬥草上了,這就好比現在打麻將的人頭天晚上做了一個仙人摘桃或者水中摸魚的夢,第二天打麻將連胡了好幾個大滿貫,想起來昨天的那個夢就是要贏錢的。


04


文斗中最文藝的玩法

      以上描述的鬥草遊戲從三國時期有文獻記載以來,一直傳承並發展下來流行了很久,不知道什麼時候從文斗中再注入一股清流,變得更加文藝起來,那便是優雅的"文斗",即是對花草名,女孩們采來百草,不僅僅是相互抵消相同的花草,而是在有人報了花草名字之後,是否有另外的人報以對仗的花草名,誰採的草種多,對仗的水平高,堅持到最後,誰便贏。因此玩這種遊戲的時候一定是中國的古代植物學和文學水平都發展得很好的時候。可以查到的資料有兩處。


      《紅樓夢》六十二回中,曹雪芹對鬥百草就有一段很美的描寫: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那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琵琶記》里枇杷果。

」他們初是以實花來斗,斗到後,越斗越來勁,韻味愈斗愈濃。



↑引自 87版 《紅樓夢》鬥草情節


      《鏡花緣》第七十七回中,也有這樣的精美描寫:


 

    陳淑媛道:「妹子剛才鬥草,屢次大負,正要另出奇兵,不想姐姐走來忽 然止住,有何見教?」


      紫芝道:「這鬥草之戲,雖是我們閨閣一件韻事,但今日姐妹如許之多,必須脫了舊套,另出新奇鬥法,才覺有趣。」


      竇耕煙道:「能脫舊套,那敢情妙了。何不就請姐姐發個號令?」


      紫芝道:「若依妹子鬥法,不在草之多寡,並且也不折草。況此地葯苗都是數千里外移來的,甚至還有外國之種,若一齊亂折,亦甚可惜。莫若大家隨便說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著字面對去,倒覺生動。」


      畢全貞道:「不知怎樣對法?請姐姐說個樣子。」


     紫芝道:「古人有一對句對得最好:『風吹不響鈴兒草,雨打無聲鼓子花。』假如耕姐姐說了『鈴兒草』,有人對了『鼓子花』,字面合式,並無牽強。接者再說一個或寫出亦可。如此對法,比舊日鬥草豈不好玩?」


      如果說《紅樓夢》里的「文斗」,然有「武鬥」之味(指折花草),那麼,《鏡花緣》里後期的鬥百草,可是跳出了「武鬥」的舊套,不折花草,只報花草名,用花草之名來斗,既玩出了鬥草的韻味,又保護了花草不受「武鬥」之傷。這種新式的鬥百草,是古人在玩耍當中,保護環境的一種進步的行為,現在做環境保護的朋友們應拜為祖師爺。


05


再經典的遊戲都敵不過近經歷的苦難

      寫到這裡,不但你們,連我都有疑問,為什麼一直傳承到清朝的遊戲,現如今失傳了呢?年輕的朋友們自然是不知道,很多從書上了解的東西都是斷代的,年紀大的朋友們或者是年紀小的朋友們在真正了解中國近代史經歷的那些事件後便會明白,休閑的遊戲是在太平的時代發明、傳播並傳承的,如果一個國家經歷常年的戰爭,苦難,人們朝不保夕,今晚睡下不知道明天吃什麼,也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能不能再睜開眼,還能怎麼傳承這樣的經典,這樣的遊戲。


      再到後來,我們解決了吃飯的問題了,現在還有一些先富起來的朋友能一口氣買下一棟樓了,但我們卻不再熟悉我們的傳統文化了,試問

還有多少人能記得用我們的文字抒寫我們的詩詞,又有幾人能即興做出一副工整的對聯

,對,這些在我們的文化斷代之後都突然消失了。我們一刻也不能遲緩的要融入世界,我們在全民學英語的教導下又奮戰了半個世紀,我們的遊戲早就被手機和騰訊所佔據。

在新的社會壓力下,什麼優雅也比不上在遊戲中砍幾個敵人、打幾個怪獸來的痛快。


06


經典終會再現....

      

但,表面的浮華之後,夜深人靜的時候,有一點閱歷和經歷的人,總會回憶往昔的生活,總覺得我們的生活少了一點什麼?



      少了什麼?少了與自然的接觸,對自然的理解,因而也少了對家鄉的熱愛,對我們豐富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情感。


      沒錯,國家若是巨龍,總會再傲然於世,遊戲若確經典,終會再流傳江湖。端午節前夕(

6月17日

),我們相約

重拾自然工作室

成都總部溫江彩疊園,再現傳承幾千年的經典優雅遊戲——

鬥草


詳情請戳:

06/17

端午活動

重拾自然開放日,等你來玩!


尋·頭號玩家


包粽子、嘗粽子 | 品中醫古法酸梅湯


畫香囊、裝香囊 | 更多遊戲更多精彩


報名結束還剩

10


→ 點擊

這裡

了解 ←




編輯 | 幻秋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以下是新的

讚賞

小程序(

蘋果

也可以了)


喜歡

我們

)的朋友不妨嘗試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上海辰山植物園遊記
清香的明前綠茶已經上市|可以喝出初戀味道的飲品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