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津畫派:精研古法,博採新知

京津畫派:精研古法,博採新知

民國時期京津地區迎來了繪畫活躍期。當時聚集在北京的畫家猶如璀璨的繁星,閃耀畫壇,他們主張「繼承傳統、融古出新」,用自己富有個性的畫作給京津畫壇帶來一股新風。本文精選此次春拍中六位京津畫壇名家作品,請各位細賞。

Lot096 齊白石 羅浮仙蝶

立軸 設色紙本

辛巳(1941年)作

展覽:「僑岷華園藏畫展」,(台北)鴻禧美術館,1994年2月至8月,並出版於展覽畫冊第110至111頁

出版:《齊白石作品集》第118至119頁,榮寶齋出版社,2014年9月

《懷瑾握瑜·齊白石精品集》圖版32,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5年1月

100.5x33.5cm. 約3平尺

齊白石筆下的梅花,早期多以白梅為主,墨色清雅,以梅花的高潔自喻,在技法和精神內涵上承襲前人較多。1917年,陳師曾在齊白石繪贈的《墨梅圖》中題跋道「何須趨步尹和翁」,在陳氏勉勵下,齊白石開始決意「衰年變法」,於梅花創作上實現了「冰心玉骨雪肌膚」「品格終不染塵埃」到「吹放胭脂出色新」的蛻變。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墨梅圖》

雙色梅花在齊白石梅花題材中非常少見,作品的獨特非常可見一斑。《羅浮仙蝶》以大寫意法畫梅花,筆力蒼勁,設色濃艷。畫中紅梅干用墨濃重,以濃艷的洋紅繪梅花,白梅干則以淡墨潤筆,以淡墨勾勒梅花外形,凸顯其嬌嫩潔白,兩相對比,極富層次感。

畫中大膽的筆法、強烈的色彩對比使得作品與傳統意涵中的梅花所代表的野逸清高有了很大的區別,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典雅、美好人生的寄語之意。

Lot095 齊白石 籬落豆

立軸 水墨紙本

1927年作

出版:《齊白石作品集》第58至59頁,榮寶齋出版社,2014年9月

《懷瑾握瑜·齊白石作品集》圖版12,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5年1月

135x32.5cm. 約4平尺

《籬落豆》作於1927年,同屬齊白石衰年變法時期的作品。大寫意筆法下,用筆極為簡練自然,水墨單純鮮明。作者以沒骨法畫葉子,再破筆勾筋,豆粒圈成圓形,豆與豆莢之間留空白,呈現葉片茂盛、果實飽滿的充盈狀態。以枯筆淡墨寫就的豆子須,宛如草書般靈動,是老人「畫吾自畫」的真性情之流露,亦是其突破藩籬、大膽變革精神的彰顯。

《羅浮仙蝶》、《籬落豆》出版物

*Lot123 陳少梅 歸牧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展覽:「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展」,(台北)歷史博物館,1998年5月2日至6月21日

出版:《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第284至285頁,(台北)歷史博物館,1998年5月

《大觀月刊?第38期》第41頁,(台北)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11月

《誠軒拍賣十周年精品圖錄》第111頁,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2015年11月

紀錄:北京誠軒,2007年5月11日,編號306

96×52cm 約4.5平尺

陳少梅是接受金城的藝術思想、努力變革創新並取得成效卓著的畫家。是幅《歸牧圖》為陳氏仿宋李迪《雪中歸牧圖》而作,雖為摹古之作,卻以全新的筆墨詮釋宋畫精神。

日本大和文華館藏宋代李迪《雪中歸牧圖》

作品中坡石、柳樹用筆勁健爽利,與牧牛、童子的細微刻畫形成對比,大面積的暈染筆觸溫和細膩,顏色過渡豐富自然。作者在師法馬夏遺規的基礎上,又自出機杼,融入自己的風格面貌,畫面清潤明潔、靈秀雅麗。

《歸牧圖》部分出版物

Lot122 金城 秋亭賞幽

立軸 設色絹本

乙丑(1925年)作

114x33cm. 約3.4平尺

金城精於摹古,功力深厚。1920年,金城與周肇祥、陳師曾等人創立「中國畫學研究會」,主張「精研古法,博採新知」。這一時期屬金氏創作高產期,創作了大量習古佳作。

中國畫學研究會(一排左起:第三人金城、第五人周肇祥、第六人陳漢第;二排左起:陳咸棟、劉子久、第五人吳熙曾、第六人胡佩衡;三排左起第二人馬晉)

《松亭賞幽》為設色絹本,筆致精秀,敷色典雅,深得古人山水畫神貌。畫面前景中的石頭以墨勾染,庭院一株松樹蒼勁挺拔,直參雲天。兩位高士似為深幽景緻所吸引,停步駐足觀賞。遠處的山巒用石綠敷染,深綠色提勒山脈並簡單皴擦,橫筆點山頂礬頭和遠樹。畫面刻畫細緻,氣息高古,體現了作者一絲不苟的畫學功力。

Lot121 金城 秋山蕭寺

立軸 設色紙本

癸亥(1923年)作

出版:《中國近代繪畫叢刊·金城》第80至81頁,(台北)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1月

《中國近現代畫家·金城畫集》第108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5月

紀錄:北京拍賣會,2007年5月15日,編號275

106x41.5cm. 約4平尺

《秋山蕭寺》作於1926年,這一時期金城已經對眾家墨妙瞭然於心,遂博採各家、融古創新,開始從摹古向綜合創作過渡。他注重畫面意境的營造。是幅借山體遮去寺廟之一角,寺廟四周林木環繞,突出寺廟之幽深,點綴的紅色葉子暗示了時間已是秋季,意境悠遠深邃。畫中以墨線勾勒山脈形狀,山體以石綠為主色,又參合石青、赭石,色彩富於變化,可以看出作者對宋代青綠山水研習之深入。

Lot120 金城 春塘鵝戲

立軸 設色紙本

甲子(1924年)作

展覽:「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展」,台北歷史博物館,1998年5月2日至6月21日

出版:《民初十二家·北方畫壇》,第38至39頁,台北歷史博物館,1998年5月

《領略古法生新奇·金城繪畫藝術研究》圖版6、第207頁,台北歷史博物館,2007年10月

紀錄:北京拍賣會,2002年4月23日,編號111

145.5x40.5cm. 約5.3平尺

《春塘鵝戲》構圖奇特,富有巧思,可以看出作者力求自出新意的努力。畫中柳條垂直落下,幾乎遮蓋了畫面左半邊,上方柳干下白鵝向畫面中心游來,作者以極淡的淡赭色,輕描淡寫地點出畫面水痕,畫面意境空曠清遠,富有生氣。

《秋山蕭寺》、《春塘鵝戲》出版物

Lot135 姚華 秋亭客話

立軸 設色紙本

乙丑嘉平二十有六日(1926年)作

出版:《大觀月刊?第49期》第25頁,(台北)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10月

《藝苑重光·姚茫父編年事輯》第312頁,故宮出版社,2016年9月

74.7x31.2cm. 約2.1平尺

姚華以古法繪《秋亭客話》,筆墨濕重天然,用筆沉穩幹練,一改「四王」流泥於形式而失意趣之弊,畫面格調高古,意境雋永。他性喜交友,與金城、陳師曾等北京各界文化名人相交甚篤,平日常切磋畫藝,畫事益進。是幅作品中亭下三位高士席地而坐,談笑風生,或許是作者日常與友朋見面小敘的生動寫照。

《秋亭客話》題識

姚華有「當代之通人,藝林之耆碩」的雅譽,在文學、曲學、金石書畫以及穎拓諸方面都有較深的研究與造詣。其作品常以詞入畫,認為「翰墨所流,皆詩書之華,情性所託,多蘊藉之妙。」畫面左上角,畫家題《菩薩蠻》一首,觀者由此可以感知作者放逸通達的內心世界。整幅作品詞書畫印相互映照、相得益彰,營造出一個頗具書卷氣息的山水境界。

《秋亭客話》部分出版物

蕭愻從摹古入手,初學四王,後不斷吸收前人畫學精髓,轉而學習石濤、龔賢、梅清,進而上追宋元氣象,作品筆力蒼勁,氣勢渾厚。

Lot137 蕭愻 山林隱逸四屏

立軸(四幀) 設色紙本

出版:《蕭愻畫集》第54至61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4月

61.5x18cm.(4) 約1平尺 (每幅)

《山林隱逸四屏》取全景圖式,構圖飽滿,筆法以皴擦點染交互配合,筆墨繁複濃密,筆致輕鬆靈動,充滿了瀟洒的情韻。

《山林隱逸四屏》局部

作者於高大山川間繪屋舍數間,畫中高士或策杖前行,或立足原地眺望遠方,或面對面晤談,不禁讓人聯想到唐代詩人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境,完美地切合了蕭愻一以貫之的隱逸主題。

《山林隱逸四屏》出版物

Lot534 董壽平 黃山西海

立軸 水墨紙本

出版:《書畫大師董壽平·繪畫卷》第57頁,五洲出版社,1999年3月

91x60cm. 約4.9平尺

董壽平的黃山系列作品在書畫界享有「黃山巨擘」的雅譽。是幅《黃山西海》近景、中景為山峰及蒼松,遠景為雲海奇峰,或勾或皴或暈染,大氣沉穩。作者以焦墨繪近峰和松樹,而後筆墨濃淡漸變,畫面自下而上,層層暈染,層次分明,突出了黃山的雄偉氣勢,體現了作者師古、師造化的精湛技藝。

《黃山西海》出版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誠軒拍賣 的精彩文章:

金成旭映:清雍正紅地琺琅彩九秋圖碗

TAG:北京誠軒拍賣 |